智心出走
  清康熙年间,在新安县有家姓汪的财主,家累万金,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翁,可是汪财主虽然年轻时东奔西走做生意赚钱,但是认识的字却不到一箩筐,经常有人在背后嘲笑他“只识钱,不识文!”,所以心中总有个疙瘩。
  后来汪财主生了个儿子,取名汪才俊,就打算给儿子请个教书先生教他识字断文,更希望有朝一日儿子能考中功名,光宗耀祖。
  他听说附近乡里有个叫陈叶秋的老举人非常博学,小有名气,就重金请来家中,一顿三餐,住上房,让他教授儿子读书。
  汪才俊当时七八岁年间,聪明伶俐,可是因为生在富贵之家,难免有些娇生惯养的脾气。
  刚开始的几年,陈举人见小孩儿可爱灵动,就随便念些启蒙的《千字文》、《弟子规》等等,原想着汪俊才要一两个月才能背会,没想到他一两天就能倒背如流了,虽然算不上绝顶的聪慧,但是也算非常不错了,惊喜之余,更是呕心沥血的传授,想着未来能教出了个进士及第也足慰平生了。
  就这样过了七年,王才俊到了15岁,这时候几乎虽然不能过目不忘,但是诗文读三遍就能记住,作诗写赋样样精通,这一年,王才俊在童子试中考中的第一名的秀才,更是志得意满,成了乡里有名的少年才俊。
  俗话说:青出于蓝胜于蓝,汪才俊这时就有些眼高于顶,加上本身的少爷做派,就开始对先生陈举人不恭敬起来。
  陈举人知道弟子的脾气,也没太在意。
  可是后来,陈举人教授的东西,汪才俊不屑于听,就假装打瞌睡;有些觉得不对的地方,就出言顶撞,直到越发严重,陈老举人稍微严厉的训斥一番,王才俊就开始横眉竖眼,甚至出口辱骂老师是“穷酸老头,早些入土”这样的不敬言语!
  陈举人有时气的说不出话,有一次甚至被气得大病一月,后来就辞去了先生之职!
  汪才俊却毫无悔意,这天,他独自在书房温书,有些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迷迷糊糊听到两耳朵里有嗡嗡的声响,先开始还很小,后来仔细听像是有人在说话,自己的身体却动弹不得!
  左耳有个小人问:“明智心,你要走了吗?”
  这时听到右边耳朵传来叹气声:“唉,这里实在待不下去了!你倒是好了,痴愚心。”
  左耳小人笑着说:“那是,现在吃得多了!”
  右耳又悲声道:“小秀才当初对先生恭敬,读的书,识的字都是干净的,我还有的吃,住在心窍里也很开心,后来他开始顶撞先生,这些学到的文字就变得浑浊了;后来他出口谩骂先生,这些流入心窍文和字就变成了又黑又臭的,而且塞满了心窍,我现在已经喘不过气了!只能出走了!”
  “那你走好!反正我是痴愚心,又没有眼睛,看不见,这些黑臭文字挺好!”痴愚心笑着说。
  汪才俊这时只感觉心口一阵涌动,渐渐的右边耳朵一阵剧痛,像是有什么东西钻了出去!
  过了片刻汪才俊忽然醒来,使劲揉了揉脑袋,缓了一阵,再拿起书看的时候,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连一句话都看不懂,许多字也不认识了,就像是睁眼瞎!
  又过了一个多月,汪才俊认识的字只剩下几十个,人也变得有些痴傻,汪财主请了许多郎中来诊治,都不见好转!
  两年后,汪才俊就变得更加痴呆,穿衣都难,还流口水,在街上疯跑。
  经常被乡人们嘲笑,有万贯家财也不过是个不敬先生的“痴呆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