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小波及其他(2017.06.14)
  睡得实在久了,恍惚以为,有进化成蛹的可能。今天天气好,出去走了一趟。看看街上的人。看看天上的云朵。顺道买一本书。
  我对人世的迷恋。总要远胜于其他。晴天里街上走。会看见每一张脸上都有阳光。都有你猜不透的故事。而有怪兽的电影。我就看不下去。徐克的《蜀山剑侠》,我试过十次,十次也没能够看完。人类在智力发展的童年时期,就已经获得了直面上帝和魔鬼的勇气和智慧,到了今天,对于遭遇他者和未知的想象,居然如此拙劣,简单到就是一个庞然大物。对于神秘力量的描述,我们其实已经有了意义更要丰富百倍千倍的绝妙的一个词语,那就是自然。搞不懂导演为什么还要煞费苦心的造一个形骸。
  对于他者的想象的电影,我最喜欢的一个,还是《阿凡达》。这个电影,一开始我不喜欢,没看完,觉得就是一个关于影子的影子的游戏。后来机缘巧合,在一次旅途中看完了。大感畅快。这是一个讲述危难中人性里美好品质的光辉的电影。它试图为我们提供重新理解世界的另外的可能。在这里理解意味着行动。
  买到一本书,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的。14年11月印第一版。16年5月第五次印刷。这个书虽然平装,但装帧很精美。我是特意买回来收藏的。也从中获得了意外惊喜。这个书里收的四个中篇,末尾都注明了第一次发表时的日期,以及发表的刊物名称。现在很多书买到手里你看不到这个。
  王小波的小说,九十年代初在大陆基本发表不了。一般都是在香港和台湾发表的。这本书里《黄金时代》是九一年在台湾《联合报》副刊连载,《三十而立》、《似水流年》两篇,是在九二年香港繁荣出版社出版的作品集里第一次收入。《我的阴阳两界》九四年发表在大陆《青年作家》杂志上面。九二年香港出的那个集子,居然叫做《王二风流史》,可见王小波当时即便作品发表了但所遭到的误解之大。风流史,这是被当做艳情小说来对待了。
  有两个作家,一开始我只读散文,小说读不下去。一个是张爱玲。一个就是王小波。张爱玲的小说,最初我要一段一段地拆开了来,当做散文读。王小波的我高中时候读过《黄金时代》,觉得非常好玩。但也没在持续阅读。大学时在图书馆借过他的两本散文,一本是《沉默的大多数》,一本是《我的精神家园》,或者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吧,记不太清了。那时竟以为他的小说,不及散文精彩。所庆幸的是,我最终没有错过这两个作家。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和《白玫瑰与红玫瑰》两个中短篇小说集,我都是捧在手里如痴如醉地一篇一篇读完的。王小波的许多中短篇小说也都看过。我还收藏有几本张爱玲的作品。一直没时间和机缘打开来读。
  王小波和他的写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降的华语文学中,绝对是个异数,他每一篇作品都妙趣横生又意味深长,幽默智性且光辉璀璨。
  另(2017.08.28)
  我是第二次读王小波《黄金时代》的时候,才在苍凉和荒谬的底色上看出了有那么一瞬间人性的复归。整个《黄金时代》里处处都是黑色幽默,唯有最后的一段,写得非常郑重,我想说不定作者那一刻肯定是热泪盈眶了。如同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是将其小说理论推到了极致的作品,《黄金时代》也是将爱伦坡的小说理论推到了极致。爱伦坡说过,所有的作品,不外乎都是为了最后的一句话,或者一个段落。王小波的作品之中,《黄金时代》无疑是最出色,写得最为用心,也最能体现其才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