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煞法

    宋让驾着车,径往天城去,走了半月,来到天城前。
  却见满城着甲,杀气腾腾,城门前摆着鹿角,十数兵卒持着长枪,但凡进出之人,都要搜查。
  宋让见防备森严,忙找了一片林子,挖了个坑将兵刃埋了起来,又将马车扔在空处,光身一人扛个包袱出来。
  此刻正是正午时候,日头毒辣,烤得人干渴难耐,宋让四处一看,正望见旁边有一个茶摊。路上人来人往,茶摊上却无多少生意,只有三五个军士匆忙下马喝点茶水,又匆匆离去。
  宋让正好口渴,便进得茶摊,叫了一碗凉茶,刚喝一口,却忽然觉得前面一暗。抬头一看,却是一个葛衣麻鞋的道人,手持一张布幡。
  那道人坐到宋让前面,捻须笑道:“这天甚是炎热,贫道口渴得很,特来壮士这里讨杯茶水喝。”
  宋让听了,只道是个道士化缘来的,便对茶博士道:“给道长上一壶凉茶。”
  茶博士上了凉茶,那道人小杯斟了两杯,喝完道:“贫道喝了壮士的茶水,也是有缘。你看如今茶水解了口渴,腹中却还饥饿,壮士何不做到底,再照顾一下贫道的生意,卜上一卦?”
  宋让一听,竟还有这般无赖之人,抬头一看,却见这个道人身量七尺,面容隽瘦,头上戴个太阳巾,看相貌倒是有些道骨仙风。
  正要发怒,心中却忽然一转念,暗道:“古人行事之前必先卜筮,问于鬼神。如今我要去杀那吕奇,不若也效法一番,与这道人卜上一卦,问问吉凶。”
  便道:“如此你便给我起上一卦。”
  道人拿出一副牛角来,问道:“壮士是要问甚么?”
  宋让道:“我去年来这京城经营,折了本钱,至今有一笔账目还未结清,道长为我算算,今番能否收的上来?”
  道人笑道:“原来壮士却是个生意人。”
  言罢便起卦,牛角响了三遍,出来却是个坤卦。
  宋让道:“此为何意?”
  道人道:“彖曰:‘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壮士此行,初时不顺,须三思而行,后却有转机,故此无须忧虑。”
  宋让一听,倒是好听的话,面上笑道:“道长好口才。”
  那道人一见他似不信,便道:“我说实话你怎不信?罢了,我便加个添头,再给你算一算。”
  说罢,摆出一小搓米来,放在桌上,拿个碗扣住,压住碗底用力一晃。揭开来,却见那米粒铺成一个圆形,隐隐约约似是一个图案。
  道人将那图案看了一眼,手上掐算片刻,对宋让道:“壮士从城门进去,走上两条街,便是明河,旁边有一株老柳,柳下有个垂钓的老头。你看他垂钓,若钓上来是条鲤鱼,则事可成,若钓上来不是鲤鱼,则事不可为,当速速抽身,离开天城。”
  宋让听了,却不附应,只道:“道长算一卦需钱几何?”
  道人见宋让并不信他,也不多说,只道:“我起一卦需钱三十文。”
  算一卦三十文,倒也不低,宋让却不计较,只从包袱中拿出一串钱,数了三十个与他。道人道了一声谢,便起身离开了。
  宋让吃完茶,又结了帐,这才起身进了城。
  果然天子之城,到底有些底蕴,虽然前边打得热闹,这天城倒还是依旧繁华,商铺酒肆也都忙忙碌碌,街上人来人往,只是多了些军兵往来,浑然没有城外那般举家逃难的景象。
  宋让在城中逛了一圈,见到吕奇府门前禁卫森严,光是门口就守着十来个浑身着甲的精兵,内里不知还有多少。宋让虽然莽撞,也知这般杀进去,怕是碰不到那吕奇的衣角,平白丢了性命。
  宋让思来想去,一时想不出好对策,忽然想起那算命道人的说法,左右无事,便生出心思,真往那明河岸边去。
  到得那道士所说的河岸,却真有一棵大柳树,树围环抱,丝绦万条,歪歪斜斜也不知长了多少年了。柳树下面正坐着一个老头,持杆而钓。
  宋让自语道:“想来这老者长久在这里垂钓,倒让那道人知晓了。”
  走上前去,却见那老头脚下一个蔑篓,看来是装鱼之用,提起一看,中间四五尾,大小都有,皆是鲤鱼。
  宋让见状,暗道:“原来那道人知道这河中皆是鲤鱼,方才对我说遇鲤鱼则事可成。”
  想通这层,宋让心中已是不以为意。本待要走时,却见那老者手上忽然动了一下,宋让停下脚步,往河中一看。只见那道人一提钓竿,哗啦一声,一条黑影浮出水来,宋让定睛一看,却见半黑半白,面目狰狞,原来是一条犲鱼,又长又粗,怕不有四五斤。
  老者起上那犲鱼,捞在手中乐不可支,笑对宋让道:“这鱼倒是少见。”
  宋让一见,却骂道:“真个晦气。”
  也不管那老头,转身便走。
  说那宋让离了河岸,本待找间客房居住,不料那些客栈都道官府严查奸细,但凡客人,皆要出具官府盖印的文书,方才给予住宿。
  宋让光身一人来的,那里去寻文书?好在宋让原本跟随付南走镖时便在京城中认得几个人,好歹找着住宿之处。不然夜里露宿街头,却要被巡夜的军兵捉拿。
  既找着落脚之处,宋让便一面打听起那吕奇的行踪,一面却将那《聚煞篇》拿出来,仔细参详起来。
  宋让自夺了这本书,还未仔细看过,今番一看,方才知道这书中倒也有些玄机。
  书是手抄的,翻看书页,却见一篇短序,说的是这聚煞篇的来历。原来这聚煞篇传自幽冥府,乃是北阴帝君传下的大法,原本乃是一套,分为《化阴篇》、《聚煞篇》与《述术篇》。
  三篇之中,化阴篇为总纲,讲解阴阳之妙,说的是阴阳转化之理。聚煞篇则为修炼之法,讲的是吸取煞气,凝练魂魄真形之法。述术篇讲的则是各种术法,以及罡煞法术变化之妙。
  宋让捡的这一本,并非帝君真传,乃是手抄者所录他人所述听法过程,以及自身修炼体悟。只是此人讲解甚为详尽,各种窍门忌讳都一一讲说,倒是十分难得。
  宋让看了一阵,对这聚煞之法倒有些了解。原来那魂魄本来无形无质,鬼物若无实形,便再厉害,也只能做些引动心神,入梦托言的事情。若要能够拿起东西时,便要先凝练实体。而若老老实实将本身阴气锻炼成实体,所费时日不可计量,故此大半有师承的鬼物,都走捷径修炼煞法。
  所谓煞法,便是以魂魄吸取天地间各种有形无形的煞气,借以凝练实体真形。
  这本手抄之中,所述共有七种煞法,乃是:金刚煞、白风煞、血光煞、绿眉煞、黑云煞、红粉煞、玄冥煞。
  那白煞神修的是白风煞,故此施展起来的时候,化作一团白风,锋利无匹,人物卷入,皆作碎屑。那青煞神修的却是金刚煞与黑云煞,施展开来,化作一团黑云,凝固起来时,却又坚如金石。
  宋让正好觉得自己虽然能出魂,但魂魄却伤人不得,见这煞法可以让魂魄凝成真形,便动了心思。看了一阵,七个煞法都觉好,左思右想不得决定,便闭上眼睛,选了个绿眉煞先练。
  那绿眉煞吸取的是阴火,将阴火凝聚在魂魄之外,以阴火淬炼魂魄,魂魄驾驭阴火。这般长久之后,阴火与魂魄化作一团,魂魄便能借助阴火现出形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