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见招拆招
    三日之后。
    杨朝晟和史履程在完全控制了邠州的军权后,终于撕去了脸上那层虚伪的面纱。
    在召集邠州众将领召开的会议上,杨朝晟突然翻脸,将叛将裴满当场抓捕,并立即审问他与吐蕃的关系。
    裴满这是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情知必死无疑,也不愿在多受活罪,坦然承认了他与那些熟户早就被吐蕃诱惑而背叛了大唐,作为内奸隐藏在邠宁军中。因这次事发突然,所以并没有与吐蕃人事先联络,哗变以后虽然已经派人到吐蕃那边去报信,但是到目前为之还没有接到回信。
    杨朝晟听了裴满的供词,下令将他拉到已经列队集结的邠宁军前,将他的供词公之于众,并说道:“裴满这个奸细早已投靠了吐蕃人,利用邠宁帅位更迭的机会散布谣言,鼓动士兵哗变,他们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将士们的利益考虑。参与哗变的士兵依律当斩,但本将念在大家都是受到裴满等内奸的蒙蔽才盲目跟随,所以本将决定不予追究,但你们必须将那些散布谣言并带头哗变的奸细替本将揪出来。”
    当时参与哗变的士兵们一听裴满等人是吐蕃人的内奸,各个心中怒不可遏,纷纷将当初散布谣言和鼓动哗变的积极分子扭送出列,经清点,确如裴满当时所说的近三百人,杨朝晟一声令下,将这些人拉下去斩首。
    处理完这些,杨朝晟继续说道:“至于新任的张帅治军过于严苛,本将已经联合众位将领联名上疏朝廷,代诸位将士向朝廷上陈情,朝廷自然会考虑大家的利益,但无论朝廷最终是否更换节帅人选,将士们都必须服从朝廷的安排并做好吐蕃人入侵的准备。如果还是张帅赴任,本官也一定会提醒他善待众位将士们。假设他依旧刻薄寡恩,虐待大家,本将会联合众将替大家做主。但是,任何人不得私自串联、阴谋再次哗变。违令者,杀无赦!”
    ……..
    长安宣政殿。
    德宗看了李泌呈上的奏疏说道:“相公果然料事如神,杨朝晟不用朝廷派一兵一卒就平定了哗变,真是朝廷的忠臣呀!传旨,授杨朝晟检校御史大夫,和监军使一起替朕监督张献甫对待将士们是否恩威并举、赏罚分明。”
    正在君臣兴奋之余,鸿胪寺少卿王鄂匆匆入殿,跪倒在地高呼:“陛下,大事不好了,因户部没能按时发放西域各国使者的供养钱,今天各国使者们一起聚集到鸿胪寺抗议,臣已经向金吾将军郭曙求救,郭将军急派一千金吾兵到鸿胪寺维持秩序,但是因为各国使者人数太多,臣担心会出事啊!”
    德宗大吃一惊,对窦参呵斥道:“未发放供养钱?真是有辱上邦国体!户部为何不按时发放使者的供养钱?”
    窦参赶忙出班跪倒在地答道:“国库虽然有钱,但是防秋兵的军饷尚且捉襟见肘,臣实在不敢挪用。”
    “你执掌度支,难道朝廷的收入与支出就没有一点富余吗?”
    “回陛下,春汛期间江南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水灾,偏巧关中和中原又遭遇了春旱,这些地区每年都是朝廷粮食和赋税的重要来源之地,因为受了不同程度的天灾,所以才拖欠了应该上缴朝廷的税赋,造成国库吃紧。但年初朝廷编列支出的时候已经将两地的赋税计入,如果不出现天灾,国库除去各项开支以后,本来应该还略有盈余,可陛下在春季又命工部为韩国贞穆公主在靖安坊建神庙,所以国库因此才出现了亏空。”
    德宗被窦参的一席话噎住了,恼羞成怒之余呵斥道:“你…….,你给朕退下!”
    正如窦参所说,国库的收支都是有计划的,收入方面因为天灾本来就减少了,但支出方面又因为德宗决定给公主建庙临时增加了支出,收支失衡必然就会出现户部因缺钱而不能按时拨款的情况。虽然德宗的内库有很多积蓄,但是聚敛成性的德宗根本不舍得用自己的私库来补贴国库。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李泌,希望他能想出一个办法来应对目前的窘境。
    张延赏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看到德宗无助的眼神他心中暗自得意,这正是他预想的场面,你李泌不是让那些冗官复职吗?你不是还想让朝廷给京官增加俸禄吗?国库没钱,看你能怎么办!必须逼着你自己说自己错了,冗官还需要按老办法裁撤掉!
    没想到李泌不慌不忙的站出来说道:“陛下不必担心,臣即刻与鸿胪寺卿和户部侍郎前往,安抚聚集在哪里的各国使者。”
    德宗瞪着眼睛说道:“爱卿在没有良策之前切勿贸然前往,你可知那些西域使者一向凶悍顽劣,朕担心爱卿会出现意外。”
    李泌微笑着说道:“陛下请放心,臣自有应对之策。”
    德宗看李泌脸上充满了自信,依旧说道:“传旨给金吾将军郭曙,让他务必保证李相公的安全。”
    ……..
    鸿胪寺与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太仆寺、廷尉寺、宗正寺、司农寺、太府寺共有九寺,其长官被合称为“九卿”。鸿胪寺主管大唐与周边国家的对外交往(职能类似于现在的外交部),但是具体接待工作却相当繁杂。其职责包括按使者的官职制定接待标准、委派专职的译者、安排使者的衣食住行和赏赐、传递国书安排觐见日期、办理使者的出入境手续和离境路费、受朝廷委派出使异域等等。这还不包括肩负收集番邦的各种情报、绘制地图、使者去世的丧葬礼仪等等。
    李泌一行刚到鸿胪寺门外,穿着异域服装的各国使者立刻就围了上来,因为长年生活在长安,他们大多数都学会了汉话,操着各种各样的口音,七嘴八舌的向李泌诉苦,吓得郭曙赶忙让金吾卫士兵过来挡在李泌的身前。
    李泌站在鸿胪寺的门前,看着台阶下密密麻麻的人群高声说道:“请大家稍安勿躁,本相今日奉天子之命来见各国使节,就是想为大家解决今后的生计问题。”
    听到李泌说要为自己解决今后的生计问题,这些人终于安静下来了。
    “诸位,让大家滞留在大唐几十年,这是以前的宰相失职,哪有让你们这些朝贡的使者在长安一住就是几十年而不恭送诸位归国的道理呢?前几日回纥使者来长安朝贡,大唐天子已经和回纥使者达成了协议,从今天开始,所有使者就可以持大唐的路引(通行证)绕经回纥归国,如果愿意走海路也可以,鸿胪寺将根据各国使者归国路途的远近发放路费,大家从今以后再也不用客居长安,忍受思乡的煎熬了!”
    李泌的话一出口,台阶下的使者们都傻了,一个个张口结舌,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一切都在李泌的预料之中,因为李泌早就想解决使者滞留这个问题了。他知道,这些使者之所以多年滞留在大唐不归国,并不完全是因为道路受阻,而是他们自己不想走了。大唐虽然历经了多年战乱,但是却依旧是当世最繁华、文明的都市。滞留在这里的各国使者,几乎全部在长安暗中经商,然后又买房置地、娶妻生子。他们中很多人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和经商天赋,已经成为了富商,根本不在乎大唐朝廷每个月付给他们的那点钱粮。之所以还盯着这些钱粮不放,就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如果不来领这些钱粮,大唐朝廷就会调查他们的生活来源,一旦被发现他们在长安暗中经商,就会将他们驱逐出境。
    这些使者中有人终于忍不住了,主动问道:“李相公,我的国家都被吐蕃吞并了,我可以不走吗?”
    李泌笑着说道:“当然可以。”
    众人听李泌这么说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但是,”李泌话锋一转,说道:“据本相所知,各国使者滞留在大唐这么多年,很多人已经悄悄的在长安娶妻生子或置业经商,这已经违反了大唐的律令。也就是说,你们有很多人自己主动放弃了使者身份自愿成为一名商人,那么,今后大唐也就无需再按礼仪供养这些人了。”
    又有人继续问道:“如果我主动放弃使者身份,不再领大唐朝廷的供养钱,可不可以继续留在长安经商?”
    李泌点头说到:“如果贵使放弃使者身份,还想继续留在长安经商,大唐就按商人来对待你,但你必须依规纳税。”
    “李相公,我虽然在长安娶妻生子了,但是我没有经商,没有田产,也不想归国,如果停掉我的供养钱,我一家人将无法继续生活。”
    李泌耐心地说道:“你这种情况可以在鸿胪寺登记一下,朝廷会根据你的能力授予你一个官职,以后你就可以按自己的官职领取俸禄来养家。”
    ………
    李泌在鸿胪寺门前一一耐心解答每一个使者的问题,终于将所有人的顾虑都消除了,大家皆大欢喜,该登记的登记,该散去的散去。
    崔汉衡、窦参等一干人看着李泌如此轻易就解决了困扰朝廷多年的问题,不禁由衷地佩服。
    李泌没时间听他们的溢美之词,对崔汉衡说道:“崔大人,本相已经让这些需要朝廷安排生计的使者们三日之内登记,三日后你务必要将名单交给本相。”
    “请相公放心,三日之后一定给相公送去。”
    ……..
    内宫。
    德宗听李泌将处理经过向自己汇报了以后,点头说道:“爱卿的办法实在高明,这次不仅解决了朝廷的一向长期负担,而且这些人今后再敢惹事生非,朕也无需再因为他们的使者身份而宽宥他们了。”
    “陛下,各国使者的供养钱,每年不过能为朝廷节省几十万缗钱帛,这只算是节流。而真正想让国库充盈,还需要广开财源。”
    德宗对钱有着特殊的爱好,一听李泌提到广开财源,忍不住微笑着问道:“爱卿既然这么说,朕猜测你一定想到了办法。正好朕尚未用膳,爱卿就留下来和朕边吃边聊。”说着,德宗对俱文珍说道:“去知会一声,给李相公上一副碗筷。”
    李泌说道:“陛下,自实行两税法以来,各州郡实际还在两税以外偷偷加征了一部分税赋,名曰‘自保税’。”
    德宗问道:“何为‘自保税’?”
    “前几年先是四镇之乱,接下来朱泚、李希烈、李怀光相继叛乱,各州郡为应对叛军侵扰,于是在两税之外开始私自增加赋税用来招兵买马、保境安民,所以被称之为‘自保税’。当时乱兵肆虐,百姓们并无怨言。但是,从那以后就成为了常例,叛乱虽然平定了,但是‘自保税’却从未停止征收。而百姓因为生活安定、收入增加,加之对‘自保税’也习以为常,所以并没有拒交这笔钱。”
    德宗一听地方官居然私下加税,自己不仅没见到这笔钱,还无端背上了骂名,不禁怒道:“这些地方官员实在大胆,居然敢背着朝廷加税来中饱私囊,爱卿明日就替朕彻查此事,务必将这些钱收归朝廷。”
    “陛下别急,地方官多收了这笔钱,也并不能说他们就中饱私囊了,也确实在平叛过程中使用了一大部分。而且据臣了解,绝大多数官员都知道‘自保税’是非法的,所以都尽力隐匿此事。陛下如果想将这笔钱收归朝廷,就一定要先降旨赦免这些官员的罪,要求他们限期将账目报上来,除去在平叛过程中合理用掉的那部分,剩下的钱只要如数上交给朝廷就可以既往不咎。但是如果陛下已经赦免了他们的罪,还有人隐匿不报,那陛下就降旨鼓励地方官员举报,一经查实,奖励举报者,严惩那些中饱私囊的贪官。”
    德宗听了李泌的话十分高兴,说道:“如此一来,防秋兵的军费不仅绰绰有余,国库也一定会增加一大笔收入。”刚说到这,突然又担心地说道:“相公让朕先赦免地方官的罪是否过于大度了,万一那些地方官看朕如此宽容,然后虚列支出,说那些钱都已经花光了,岂不是让朕空欢喜一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