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封王列相

  马上就要过年了,德宗却高兴不起来。
  原以为启用张延赏为相,利用他精通政务的长处,能让大唐的民生尽快恢复生机,谁想到雷厉风行的张延赏上任以后,第一项裁撤冗官的措施就给德宗捅了一个娄子,弄得各藩镇官员怨声载道,奏折如雪片一样送到德宗面前,要求朝廷改变张延赏的错误做法。
  德宗很纳闷,按说裁撤冗官是双赢的举措。对朝庭来说,官员数量的减少,朝廷需要支付的俸禄也会相应的减少;对天下百姓来说,裁撤多余的冗官,就相当于鱼肉百姓的饿狼减少了,百姓肯定能减轻负担。可是这项利国利民的善政,却遭到了各藩镇官员的一致反对,他们的理由也完全相同:官员被裁撤以后留下的活太多,剩下的官员要么因为能力不足、要么因为精力有限,实在干不过来。
  为此,德宗把张延赏叫入内宫亲自询问原委,张延赏的回答很简单:各州县官员的编制是在开元盛世时期定下的,那时农工商经济非常发达,各项事务纷繁复杂,那时的官员严格按照编制数量来配备,应付那么多事务依旧游刃有余。但自安史之乱以来,百姓为避战乱流离失所,各行业都受到严重冲击,农工商更是萎靡不振,需要处理的政务自然也少了许多,可官员编制却比开元年间数量还多。这就说明多年以来,地方官员几乎白拿着俸禄却不干活。如今将那些超编的冗官裁撤掉,剩下那些官员们因为过惯了多年养尊处优的日子,骤然之间感觉到自己每天需要处理的事务比以前增加了太多,因此一时间感觉不适应。
  德宗一听张延赏的解释,觉得确实有道理,因此就将藩镇官员的奏折悉数驳回,还降旨斥责了他们一番。
  可是,随着离年关越来越近,德宗需要花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分管度支(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的宰相韩滉却累的病倒了,他在病榻上向德宗上奏:今年各藩镇应该在年底前交给朝廷的赋税,还有很多没入库交割,虽然已经尽力催了,但是各藩镇因缺少征税的官员,因此征收形势并不乐观,提醒德宗在过年期间要节俭一些。
  德宗非常不满,马上找到张延赏,责备他新政实施,国库收入为何不增反降。
  张延赏却一脸轻松,认为这只是暂时性的,请求德宗再耐心等等,最多半年以后,新政的效果就会逐渐体现出来了,而且各州郡欠缴的赋税他统计过了,已经根据数额摊派到各级官员的头上,如果各地官员不尽快将欠缴的赋税交到国库,就将暂停他们的俸禄,直到所欠税赋完全缴清为止。而且,这次清缴税赋也将作为一项政绩,成为决定地方官员升迁任免的依据。
  德宗只能听从张延赏的意见,勒紧自己的腰带,过了一个紧巴巴的新年。
  转过年来,好消息来了,河东节度使马燧上奏,吐蕃军在盐州陷入困境,其国相尚杰赞派亲信论颊热作为使者来到石州,提出到长安来面见天子协商和谈事宜。他认为这是重修唐土两国盟好的契机,自己支持双方和谈。因此,希望德宗能准许他安排好边境军务后,亲自带着吐蕃使者入京面圣。
  在德宗心里,他一直认为马燧是主战派,不会支持朝廷与吐蕃人和谈。原想着让马燧将吐蕃人欲和谈的消息转达到朝廷就可以了,后续事情再交给张延赏组织各位宰相加以商议,谁想到马燧的奏折却给了德宗一个意外的惊喜,他居然在奏折中支持大唐与吐蕃和谈,这实在出乎德宗的预料。德宗兴奋之余,决定给马燧加官进爵,以此来鼓励他继续坚定的支持和谈。
  于是,新年伊始,德宗就加封马燧为北平郡王、侍中、同平章事,准许他带着吐蕃使者一起进京。
  德宗的举动马上引起了李泌的警惕,他亲自给马燧写信,向他陈述吐蕃人阴险狡诈,万不可轻信他们会真心和谈,其背后一定有阴谋,叮嘱他千万不要放松边备。同时,李泌还致信李晟和浑瑊等将领,让他们分别给马燧去信,提醒他不要中了吐蕃人的奸计。
  马燧为了故意与李晟唱反调,从而主动向朝廷上奏折请求和谈,没想到却得到了德宗的封赏,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王爵,凭着这份主和的奏折就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他兴奋之余对前来道喜的监军使王定远说道:“这次多谢王监军提醒,本帅遇事如果早一些与监军使商议,恐怕早就封王列相了。”
  王定远笑着说道:“北平郡王不要客气,这次您得以封王,完全是凭借您一直对朝廷忠心耿耿应该获得的。”
  马燧摇头说到:“如果不是王监军提醒本帅向朝廷奏报,本帅哪知道陛下心里想与吐蕃和谈呢?看来内宫官员在陛下身边,确实更能揣测出陛下的心思。王监军以后还要多与内宫联络,如果需要钱帛,尽由本帅承担。”
  王定远说道:“您太客气了,只要您忠于朝廷,信任下官,下官一定尽心辅佐您。”
  “好,今后你我互相扶持!”说完,马燧将李泌和李晟等人的书信拿起来,走到炭盆前扔了进去,看着这些信件化作了灰烬,马燧继续说道:“李晟等人还想拉着本帅与他们一起反对和谈,简直是痴心妄想。”
  ……
  张延赏自己也被裁撤冗官一事弄得焦头烂额,背负了很大的压力。他实在想不明白,裁撤冗官就是为了厘清吏治,减少官员的同时也减轻了他们对百姓的盘剥。以前在河南和西川主政时期都是如此,裁撤冗官以后,百姓立即就感受到了轻松,进而农工商很快就恢复了活力,赋税收入也迅速增加,这次怎么可能失灵呢?所以,他坚定地认为,一定是冗官被裁撤后,地方官员工作量加大从而产生不满,故意不向朝廷缴纳赋税,以此来抗拒自己的新政。因此,他加大催收力度,威胁暂停办事不力官员俸禄的同时,还强行将各州县所欠税赋摊派到各级官员头上,作为将来考核官员升迁任免的依据。
  既然新政推行受阻,和谈就要做出成绩。保持一个安定的外部环境,这是张延赏推行新政的必要条件。
  在亲自接见了吐蕃使者论颊热以后,他责成鸿胪寺卿崔汉衡与吐蕃使者商议和谈的具体条款。
  李泌自得知吐蕃使者即将入京之际就进宫面见德宗,力陈吐蕃奸诈,此时主动和谈必有阴谋,奈何德宗此时一味想着和谈,对李泌再三劝阻自己与吐蕃和谈十分不满,最后终于又对李泌使用了避而不见的办法,令李泌也无可奈何。他只好去见韩滉,可这时韩滉偏偏卧病在床,他也不好再给韩滉施加过大的压力,只是嘱咐韩滉好好养病,争取能早日上朝议政。
  六位宰相,萧复和韩滉卧病在床,李晟远在边镇,马燧现在突然变为主和派,李泌只得嘱咐柳浑,在朝议此事的时候,一定要坚决反对与吐蕃和谈。
  ………
  几天以后,崔汉衡将自己与吐蕃使者论颊热的和谈条款上报给张延赏,当张延赏看到“大唐将安西和北庭交给吐蕃,吐蕃承诺退回到‘清水盟约’所划定的边界”这一条时,不仅大吃一惊,因为这实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如果吐蕃人承诺遵守清水盟约划定的边界,那就意味着吐蕃将最近二十年侵占的大唐领土主动送了回来。这可非同小可,他马上找崔汉衡与吐蕃使者再次核实,生怕其中有误会,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他大喜过望,这实在是天上掉下的惊天大功砸在他头上了。自己刚上任,推行新政就遇阻,让德宗心中很不满意,没想到崔汉衡居然与吐蕃人谈成了想都不敢想的有利条件,他马上进宫将这个天大的喜讯向德宗通报。
  德宗乍一听也不信,在张延赏反复说明其真实性以后,德宗还是不放心,让俱文珍亲自到鸿胪寺,将崔汉衡和吐蕃使者论颊热带入内宫,自己要亲自核实。
  论颊热以臣礼参见完德宗以后,德宗迫不及待地问道:“和盟使(论颊热的官方身份),朕问你,只要朕同意将安西和北庭两地交给你们,你们国相真的承诺遵守‘清水盟约’所划定的唐土边界,将还这些年侵占的土地主动归还给大唐吗?”
  “回陛下,确实如此。本使出发之前,国相大人就说了,唐土之间本来没有根本矛盾,只是双方因为一些误会,或是双方边将为了邀功,才不断引发摩擦。我吐蕃近些年一直在西域用兵,将士们早已厌倦了战争,迫切想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加之我吐蕃赞普年事已高,也希望在有生之年与大唐达成永久的太平。因此,国相大人秉持赞普的意愿,派我出使来和谈。只要大唐按当初的承诺割让安西和北庭这两座城,我们吐蕃国相尚杰赞,愿意亲自与大唐使者盟和。为表示诚意,我吐蕃愿意主动退回到‘清水盟约’划定的边界线。”
  德宗听了吐蕃使者言之凿凿的承诺,高兴地说道:“好,既然贵国如此真诚,那朕就派崔爱卿代表大唐,与和盟使一起去面见你们国相,进一步敲定细节。”说到这,德宗对翰林待诏王伾说道:“拟旨,加授鸿胪寺卿崔汉衡检校兵部尚书、和蕃使。”
  崔汉衡与吐蕃使者论颊热退下去以后,张延赏说道:“陛下,这次吐蕃使者到达长安以后,西平郡王从凤翔给臣写了一封信,坚决反对臣主持与吐蕃开展的和谈。西平郡王在朝中威望甚高,在他的号召之下,萧复、韩滉、柳浑,杜黄裳、武元衡等人一起向臣施加压力,反对与吐蕃和谈。目前公开赞成臣的官员中,除了舒王和北平郡王二人在朝中有影响外,其它官员的影响力都太小。”
  “朕知道,西平郡王给朕也上奏折反对议和,不仅如此,还有李泌先生、李皋、韦皋、韩游瑰、骆元光、唐朝臣、刘玄佐、李抱真、张孝忠、王武俊等人,都给朕上奏折揭露吐蕃人阴险狡诈,劝朕不要轻信吐蕃人,朕身上的压力也很大呀。”
  张延赏听了,思考了一下,说道:“陛下,吐蕃主动提出和谈,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要想抓住这个机会,不知道陛下舍得付出多大的代价。”
  德宗望着张延赏,似乎明白了他话中暗含的意思,说道:“如果能给大唐带来万事太平,朕什么代价都愿意付出!”
  张延赏听了,会心地说道:“好,既然陛下决心如此坚定,那臣就斗胆向陛下揭发西平郡王与吐蕃人暗中勾结,意欲在边关养寇自重。”
  德宗意味深长地说道:“爱卿所言朕知道了,但是西平郡王毕竟为大唐社稷立下了不世之功,如果没有确凿证据,这种道听途说的谣言不要在朕面前提起。”
  ……
  张延赏府。
  张延赏对工部侍郎张彧说道:“老弟啊,今天将你叫到本相府上,是要告诉你,你不是一直对你的岳父不满吗?现在机会来了,本相想扳倒他,不知你愿不愿意助本相一臂之力?”
  张彧听了,有些犹豫地说道:“如果放在前几年,下官还敢做,可是今非昔比,他如今已是陛下心中的国之柱石,对他除了封王还赏了良田美宅,下官怕跟他作对,恐怕没有丝毫胜算啊!”
  “老弟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如果是半年以前,我也会忌惮。但是如今不同了,吐蕃人主动讲和,陛下有意答应,可是李晟却成了挡在和谈路上的绊脚石,所以这次本相有绝对的把握能扳倒他。”
  “莫非这是陛下的意思?”
  张延赏面带愠色地说道:“不要妄加揣测!自他获封王爵以来,对陛下愈加骄横跋扈,难道我们作为臣子的就能眼看着这种功高盖主之人如此骄纵下去吗?再说了,以前五位宰职之中,除了萧复一直卧病在床,本相一人独挡其它三位,确实是孤掌难鸣。但如今不同了,韩滉也病倒了,只剩下柳浑和李晟能够参政,而陛下又将北平郡王升为宰辅,如此一来本相就多了一个盟友。现在是二对二,本相觉得完全可以和他掰一掰手腕。”
  注:
  清水盟约厘定两国边界:唐地泾州右尽弹筝峡,陇州右极清水,凤州西尽同谷,剑南尽西山、大度水。吐蕃守镇兰、渭、原、会,西临洮,东成州,抵剑南西磨些诸蛮、大度水之西南。尽大河北自新泉军抵大碛,南极贺兰橐它岭,其间为闲田。二国所弃戍地毋增兵,毋创城堡,毋耕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