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光复长安

  终于还是有叛军引爆了大炮,“轰隆隆”一声炮响,李希倩和张庭芝突然意识到自己又中计了,他俩此时已顾不上与尚可孤缠斗,分别下令立即撤军回城。
  当他们回到光泰门外的时候才发觉为时已晚,除了城楼上还有零星抵抗之外,官军已经基本控制了光泰门。
  他们俩当然知道城门失守的严重后果,对着手下人吼道:“趁他们此时立足未稳,务必把城门给夺回来。”
  叛军疯狂地向唐朝臣发动进攻,但朔方军作战本来就勇猛,而且今日又是充当决胜军,更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甚至嫌城门处狭窄,纷纷下马与叛军短兵相接。
  就在双方都杀红了眼的时候,李晟的大军赶到了。
  首先加入战团的是李晟和杨国荣(原张孝忠手下大将)率领的骑兵。叛军在唐朝臣的朔方军身上都占不到便宜,何况又增加了李愬和杨国荣二位猛将和一千骑兵,本来难解难分的局势转瞬间就变得明朗了,李希倩和张庭芝见败局已定,还想趁机逃走,可惜前后都是官军,哪里还能逃得掉,最终还是做了俘虏。
  占据了光泰门,李晟知道这只是打开了进攻长安的一个缺口而已,而这个缺口,必将是敌我争夺的焦点,真正的恶战还在后面等着。他不敢大意,马上让尚可孤和骆元光分戍光泰门左右,将光泰门牢牢控制住,自己则守着禁苑的大门外,等待着叛军的反扑。
  朱泚果然没让李晟久等,光泰门失守,意味着官军随时能攻入禁苑,而禁苑与皇宫只一墙之隔,这怎能不令朱泚心急呢?他赶忙命令姚令言率领主力抢回光泰门,并趁李晟立足未稳,将他赶出光泰门。
  姚令言不敢怠慢,亲率主力打开了禁苑大门,一窝蜂似的从里面冲了出来。因为地形狭窄,双方几万人堆积在这根本施展不开兵力,所以也谈不上队形和阵势,只能是硬碰硬。
  这一战杀得血流成河,直到天黑下来也未分出胜负。姚令言见难以取胜,只得带着叛军退入禁苑之内防守。
  官军血战了一天,至此已是人困马乏,饥肠辘辘。李晟让全军轮流吃饭,以防叛军偷袭。
  夜色如墨,李愬来到父亲身前,轻声说道:“父亲,儿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自古道“知子莫若父”,李晟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有谋略,将来必是一位帅才,所以,在众多儿子中,他也是一直把李愬带在身边,让他能在自己身边多加历练。此时听到儿子这话,就说到:“讲来听听。”
  李愬说道:“父亲,叛军明日一早必然会依仗禁苑宫墙为屏障,再次与我军争夺光泰门,我军粮草供应紧张,速战速决才是上策。目前我军集结禁苑的东部,叛军就与我军一墙之隔对峙。如果今夜您能在这边佯攻配合一下,我趁夜色带人到禁苑最西侧将苑墙拆开一段,明日则带一部分人从缺口处直捣禁苑内的叛军身后。”
  李晟听了很满意,说道:“好,你带人连夜去拆墙,咱们就来个声东击西。”
  看着李愬带着人悄悄向西走去,李晟命令士兵们大张旗鼓地寻找木柴,乱哄哄地堆在禁苑门口,开始纵火焚烧禁苑的大门。
  守在禁苑东面的姚令言指挥叛军隔着宫墙往外射箭,用来掩护士卒们从宫墙往外倒水灭火,忙的是一塌糊涂,而西边的李愬则趁机悄悄地将禁苑的宫墙拆出了一个缺口。李愬本想着叛军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在禁苑东面,谁想到西边虽然防守的士兵并不多,但是并不是没有。姚令言毕竟也是军旅出身,还没有愚蠢到连声东击西这一点都不知道的程度,他早已安排好士兵夜巡了,只是夜巡的士兵因官军已经攻入光泰门后士气低落,很多士兵甚至开始担心官军收复长安以后,自己因为参与谋反以至于连累家人而落泪,因此,在夜巡过程中边走边流泪,再加上禁苑外面官军乱乱哄哄的纵火,里边的守军忙忙碌碌的挑水救火,根本就没听到李愬西边正带人拆墙发出的声响,所以直到李愬将宫墙拆开了一个大口子,夜巡的士兵才发现报警。李愬一看巡逻的士兵已经报警了,知道大批叛军会接踵而至,马上招呼士兵们排成一排,士兵们双手抵住宫墙喊着“一二三”开始推,终于在大批叛军赶到之前将宫墙推倒了一个近三百多米的缺口【资治通鉴的描述是:“晟先使人夜开苑墙二百馀步。”古人行走, 举足一次为跬(kui), 举足两次为步,因此古代的一步实际上是现代两步,古制的三百步大约是现在的500米。】,然后李愬带着人连夜撤退。
  姚令言听说官军趁乱将禁苑的西苑墙拆了一个三百多米的大口子后十分震惊,急令手下赶紧在禁苑中砍伐树木,连夜搭建木栅将缺口挡住,并派弓弩手在木栅后守护,防止官军从缺口杀进来。
  ……….
  朱泚此时在与禁苑一墙之隔的大明宫内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乱转。因为李晟没有选择攻击相对防守兵力薄弱的长安其它城门,而是出乎意料的选择了光泰门。光泰门不仅最接近自己主力驻扎的禁苑,而且禁苑与大明宫仅仅隔了一道宫墙,一旦禁苑失守,不仅意味着自己的主力战败了,也意味着自己甚至可以隔着宫墙与李晟谈自己的归宿了,这如何能不令他着急。他一边让韩旻带人去增援,一边找自己手下的大臣们商讨对策。
  别看这些人在平日里个个都夸夸其谈,时至今日全都傻了眼。目前还只是李晟一只部队杀进来了,谁知道过两天还会有多少官军接踵而至呢?可反观自己的大汉国,目前根本没有援军可以指望,连河北的皇太弟朱滔都指望不上,更甭提中原的李希烈、河中的李怀光了。整个大殿上表面上大眼瞪小眼、每个人都哑口无言,实际上这些人的心里都在打着小算盘,一旦长安失守,自己怎么做才能自救。
  这些人当中,张光晟心眼最活,在当初李晟刚刚驻扎中渭桥之时,他奉朱泚之命到与中渭桥十余里的九曲防备李晟。张光晟曾经给李晟写过一封密信,信中说自己委身朱泚只是形势所迫,如今带兵只求与李晟对峙,并不是真心想攻击李晟,希望李晟也不要主动来攻击自己,大家相安无事。李晟当然不会因为这一封信就相信张光晟,但是当时李怀光反状已现,李晟正全力提防着李怀光,所以收到张光晟的密信也乐得卖他一个顺水人情,在将这一密信上交给奉天的德宗后,他确实没有派一兵一卒骚扰过张光晟。另外,张光晟自认为没有帮助朱泚对抗过朝廷,加之昔日曾坚决拥护德宗“和吐蕃、攻回纥”之国策,在打击回纥人时也曾立有大功,自己虽然为情势所迫短暂侍贼,但应该算不上十恶不赦之人,如今李晟带兵攻打长安,凭着自己和李晟之间的默契,如果再能让朱泚离开长安,为李晟顺利收复长安助上一臂之力,将来德宗回銮后自己也能混个将功折罪、平安无事。想到这些,张光晟说道:“陛下,臣以为如今李晟带兵攻入光泰门,身后定有大批援军接踵而至。陛下不如暂避锋芒,先率领泾源将士西撤到泾州。泾州为皮,长安为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再者,泾州为泾源军老巢,加之附近的宁州(今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彭原(今甘肃西峰市)守将皆宣誓效忠陛下,控制住此地可作为陛下他日卷土重来之资本。况且泾源西接吐蕃,东扼关中,臣以为陛下当下只有先保住根基,日后方能徐图再进。”
  人往往是这样,“饱暖思淫欲”,当他一无所有之时,能吃上饱饭穿上暖衣就是梦想,一旦温饱解决后就开始欲望膨胀了。朱泚此时的皇帝宝座还没坐热,让他放弃长安撤到偏僻的泾州边城,他实在心有不干,听了张光晟的建议,只是说道:“爱卿稍安勿躁,李晟不过是占据了光泰门一隅而已,朕手里还有数万雄兵,只要将士们能将李晟赶出光泰门,长安就还是朕的!”
  …….
  天亮了。
  李晟将主要兵力守在东面,另拨出二千精兵,由李愬、裨将史万顷率领,从西边宫墙缺口处发动进攻,一旦李愬冲入禁苑后叛军必乱,大军则在东部发起总攻。
  二人不敢怠慢,率着两千精兵直奔禁苑西墙,到了昨夜拆墙处却傻眼了,宫墙的缺口不仅被叛军用木栅堵上了,而且木栅后的叛军正手持弓弩严阵以待。
  二人一商议,作战计划已经定了,无论此时有多大的困难也必须迎难而上。为稳妥起见,还是决定一边进攻缺口,一边派人向李晟禀报。
  进攻开始了,官军一只手挎着刀,一手持盾牌逐渐靠近木栅,一边躲避着叛军如飞蝗一般的箭雨,一边用刀砍向了木栅……
  禁苑很大,东边的李晟根本不知道西边的状况,一直让人听着禁苑内的动静,焦急的等待着,直到李愬派来的人到了,他才知道西边进攻受阻。李晟知道此战必须速战速决,因为叛军之所以没敢将各城门的叛军集中到光泰门来,一是觉得攻城的官军只几万人,禁苑内的兵力可以应付,第二个原因就是叛军目前还不知道攻打长安的官军到底有几路兵马所以各城门才不敢松懈。如果禁苑这里战事胶着,叛军探明军情后很可能会放心大胆地合力围歼自己,所以作战计划必须修改。
  李晟思索了一下,根据目前叛军主力集结在东部隔宫墙与官军对峙,西部叛军相对薄弱的形势,马上决定将主攻方向改为西侧。他召来尚可孤、骆元光、唐良臣重新布置。
  李晟决定亲率神策军西进,唐良臣和手下的骑兵也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西侧,东边就交给尚可孤和骆元光。
  当李晟带着大军赶到西侧的时候,李愬和史万顷的二千人在叛军强弓硬弩的攻击下已经损失了一半,但没有人胆怯畏战,继续冒着箭雨冲向了宫墙缺口。
  李晟不是不知道李愬和史万顷确实尽力了,但此战太关键了,根本不容有失,所以面对着眼前的李愬和史万顷没有一句安慰的话,狠着心说道:“作战计划已变,这里将是大军主攻方向,我派大军弓弩手掩护,一个时辰以后,如果你二人还不能清除木栅为大军打开道路,休怪本帅军法无情!”
  李愬和史万顷二话没说,在己方弓弩手的掩护下,亲自举着盾牌向木栅冲了上去……
  木栅终于被砍成了碎片,叛军见官军势大,纷纷后退,唐朝臣率领手下朔方军一马当先冲了进去,大军紧随其后,挥舞着兵器冲向了叛军。
  叛军此时已经全无斗志,纷纷向东溃退。姚令言和韩旻这才知道官军主攻方向已经改为西面,并且突进了禁苑。二人虽用刀砍了带头溃逃的士兵,想重新组织士卒抵挡官军,但是兵败如山倒,根本喝止不住,二人也只能骑马冲进白华门,去向朱泚报告。
  朱泚听闻自己的军队已经败退白华门的消息大吃一惊,知道大势已去,只好让姚令言在白华门挡住官军,让张光晟断后,自己则在韩旻保护下从开远门逃出了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