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决胜军

  东渭桥。
  就在李愬的洞房花烛夜,李晟向德宗辞行,星夜赶回长安东渭桥的大营。
  第二天中午李晟回到大营,马上让人去找归属于自己节制的镇国军节度使(治华州,今陕西华县)骆元光和商州节度使(治商州,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尚可孤来自己的帅帐商议收复长安。
  李晟说道:“昨日在梁州听到最新战报,在河北战场上,昭义军和恒冀军在贝州大胜朱滔,此战幽州军精锐几乎损失殆尽,朱滔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了幽州,目前河朔地区的恒冀军、义武军、魏博镇、淄青镇已经合力将朱滔困死在幽州;中原战场上因为江西镇和镇海军已经北渡大江,李希烈占据的沿江重镇都已经被夺了回来,加上李抱真已率领昭义军南下中原,李希烈不得不放弃洛阳,将一部分兵力调往江北稳定战局。”
  骆元光说道:“听了元帅所讲的河北和中原战局,那长安城内的叛贼岂不是已经陷入孤立无援了吗?我军既无后顾之忧,完全可以乘机收复长安。”
  李晟点头说道:“正是如此!蒙朝廷信赖,陛下已经将收复长安的主攻任务交给本帅,本帅昨日在梁州与浑瑊元帅做了分工,二位将军和本帅所辖之五万兵马主攻长安,浑瑊元帅率领邠宁节度使韩游瑰(原邠宁节度使杜希全已病故)和盐州刺史戴休颜共三万人马负责肃清咸阳以西那些已经投降叛军的州县,防止他们派兵援助长安城内的叛军。”
  尚可孤刚要张口请战,骆元光却抢着说道:“末将愿带镇国军做先锋攻打长安。”
  李晟笑着说道:“骆将军稍安勿躁,且听本帅慢慢道来。长安乃是帝都,抛开城高池深这些困难不说,但就居民百姓而言,强攻将给他们造成多大的损失?再说长安城里坊星罗棋布,如果叛军持强弓硬弩占据里坊与我军巷战,我军和百姓的伤亡都会很大,用硬拼的方法攻打长安,即便我军最终获胜,长安也会变为一片废墟。所以,我们不能用人命去硬拼。”
  二位将军听了有些晕了,攻城战历来都是强攻,除非守将主动投降才可以避免百姓和房舍受到损失。可朱泚是不可能献城投降的,因为他犯得是谋逆的死罪,不灭九族已经是天恩浩荡了,他现在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每多扛一天就能多活一天。
  李晟看到了二位将军脸上的疑惑,继续说道:“除去守着城门的三万叛军,剩余的约三万泾源叛军主力都驻扎在皇宫北面的禁苑之中,只要我们能攻入光泰门,叛军的气焰必然受到打击。且禁苑宫墙低矮,我军可以捣破禁苑宫墙与叛军决战,大军一入禁苑,叛军必定士气全无,我军即便不能在禁苑全歼他们,残敌见大势已去,也会放弃抵抗逃离长安。”
  尚可孤听了点头说道:“如此战法,确实能将光复长安过程中造成的破坏降到最低。但是,光泰门我们如何才能攻下。”
  骆元光起身说道:“元帅,请让末将带兵去攻打光泰门。”
  李晟笑着摇摇头说道:“据斥候探知,驻守光泰门的叛军乃是尚将军的手下败将张庭芝和李希倩(李希烈的弟弟),骆将军攻光泰门非首选,本帅认为让尚将军去更合适。”
  骆元光正色说道:“元帅这是小看我吗?尚将军当初在蓝田不过是凭地形之利才小胜叛军而已。据我所知,张庭芝和李希倩完全是因为对蓝田地形不熟、盲目冒进才被尚将军偷袭成功的,再说此战叛军只损失了几百人,两个叛将心中甚是不服,早就扬言日后再见到尚将军,要连本带利的将损失讨回来。”
  李晟说道:“骆将军所言不虚,正因为两个贼将在蓝田输的很窝囊,所以才会耿耿于怀,心中惦记着要找尚将军报仇雪恨。光泰门紧邻禁苑和皇宫,叛军防守可以说是固若金汤,要想拿下光泰门只能智取。尚将军只要出现在光泰门外,张庭芝和李希倩必然想一雪前耻,肯定会出城来攻打尚将军,我们派精兵事先埋伏在光泰门外的米仓村,趁叛军出城的机会,伺机夺了光泰门岂不是更好吗?”
  骆元光此时才恍然大悟,拍着脑门说道:“是末将粗鲁无知,让元帅和尚将军见笑了。”
  尚可孤也是此时才明白李晟的意图,说道:“元帅妙计,如此一来,光复长安可期了。”
  李晟刚要继续说下去,听到帐外亲兵急报:“报----朔方节度副使唐朝臣将军带二千骑兵来助战,目前正在大营外等候。”
  李晟一听唐朝臣的名字,大喜道:“天助我也,光泰门唾手可得了!二位将军快随本帅去迎接。”
  两位将军一听也十分高兴,因为唐朝臣带的朔方骑兵不仅作战勇猛,关键是他们的战马都是草原良种,脚力迅猛,正是快速夺取光泰门的保证,于是立即随李晟一起到营门去迎接唐朝臣。
  唐朝臣风尘仆仆的从洛阳赶到东渭桥,他在路上就不断激励手下士卒们,无论李怀光如何做,身为朔方军将士,永远不能忘记朔方军忠君报国的优良传统。他不仅这么激励士卒,自己心中也暗暗憋了一口气,李怀光虽未像朱泚、李希烈那样公开叛逆,但是却在朝廷最需要朔方军的时候拥兵自重甚至割据一方,这严重背弃了朔方军的传统,自己必须用行动来为朔方军正名。所以,他带领着手下这二千朔方骑兵,只用了三天时间就赶到了东渭桥。
  李晟亲自带着尚可孤和骆元光来迎接唐朝臣,这令唐朝臣心中十分感动,因为李晟作为元帅,不仅仅是三军统帅,还代表着朝廷,他这么做就是让唐朝臣放心,朝廷对唐朝臣和他手下的朔方军士卒都是深信不疑的。
  李晟的帅帐内早已沏好了茶,唐朝臣连喝了三碗以后,一抹嘴说道:“元帅可是在商议收复长安的战事?朝臣到元帅帐前就是请战来的,但有差遣,朝臣甘愿听命。”
  李晟听了高兴地说道:“唐将军爽快!本帅也就不客气了,正有一个任务需要唐将军及麾下将士。”
  “元帅请讲,朝臣莫敢不从。”
  李晟说道:“我已经计划让尚将军吸引叛军出城,唐将军需要趁这个时候带领手下骑兵迅速强占光泰门。”
  “好!唐某遵命!”
  李晟看唐朝臣毫不迟疑的就答应了,心中十分感动,因为夺城门面临两股敌人,不仅是面对守城门的叛军,还要提防想夺路逃回城的叛军。而且城门守军历来不缺弓弩、滚木、礌石等器械,一旦第一时间不能有效占领城门,那么面对叛军的反扑,必然损失惨重。
  李晟说道:“好!那本帅就暂命唐将军为决胜军使。”
  唐朝臣抱拳说道:“末将遵令!”
  ……
  李愬在大婚后的第二天,也向德宗请旨返回了东渭桥。虽然新婚妻子韦氏心中不舍,但是她自小生活在皇宫,晓得外公德宗对收复长安的渴望,也只能无奈的表示支持。
  李晟将攻打长安的作战日期定在五月二十六日,又派儿子李愬快马将作战计划报给梁州的德宗。为严防作战机密泄露,此计划只限三位将领本人知道,不到临出发前不向下传达,只能按计划悄悄准备。
  ……
  五月二十五日深夜,星光黯淡。李晟安排好训营打更的士兵,几乎留下了一座插满旌旗的空营,大军则悄悄地向长安光泰门北部转移。
  五月二十六日早晨。
  叛军看到早饭依然是稀饭咸菜,一边发着牢骚一边议论着长安城内的粮食问题,驻守光泰门的张庭芝和李希倩只能装作没听到,因为长安城内粮食短缺的问题确实越来越严重。关中春旱,京畿附近的农民为了活下去,已经开始吃种子粮了,再加上官军在长安外围封锁,长安城内的粮食供应出现了严重问题,即便是商人们各显神通,走私运到长安的粮食也是杯水车薪。为了保证军粮供应,前一段时间,韩旻奉了大汉皇帝(朱泚)之命,带着手下的士兵将长安的东市和西市全部封锁,将粮商手中囤积的粮食全部抢到了叛军手里。即便如此,军粮也只能定量供应。长安的百姓想吃口饭就更难了,米价已经由原来的不足百文钱一斗,涨到了三千文一斗,近两日更是紧张,就算百姓就算拿着钱也买不到。如果再这样下去,肯定会发生人吃人的惨剧。
  就在叛军们发着牢骚喝粥的时候,城头的士兵向张庭芝和李希倩来报,光泰门外有一唐将率领着约一千人马游弋,大旗上是一个“尚”字。
  张庭芝一听,马上将饭碗往桌上一放,对李希倩说道:“是尚可孤,终于等到他了。”
  李希倩也大喜,说道:“请张将军带一千人马守住城门,我带二千人马出城,将尚可孤这厮擒来,以雪蓝田受挫的前耻。”
  李希倩之所以想主动带兵去对付尚可孤,是因为自他被哥哥李希烈派到长安以来,一直不受重用,没有表现的机会,也无法为淮西的哥哥挣得脸面。好容易上次朱泚派他和张庭芝进攻蓝田,因为过于贪功,他不顾地形生疏而冒进,结果中了尚可孤的埋伏,若不是张庭芝奋力接应,很可能是一场惨败。那一战兵力损失虽然不大,但是因为没能拿下蓝田,朱泚当着众位将领的面狠狠训斥了他们俩一番,害得张庭芝也跟着自己大大地丢了面子。所以,他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在战场上想再和尚可孤过过招,把丢了的脸面找回来。
  张庭芝听了说道:“尚可孤狡诈,你我上次就在他身上吃了亏,这次千万不可大意。我看还是这样,留下偏将仇敬率一千人马守住城门,你我二人各带一千人马迅速出击,分兵左右包抄,用最短的时间将这厮生擒活拿。”
  “好!”
  …….
  张庭芝和李希倩各带一千人马出了光泰门,然后左右分开,向正在光泰门外的尚可孤冲了上去,迅速将尚可孤围在了当中。
  尚可孤似乎根本没料到城内的叛军会出来,惊慌之余一边力战一边向北退却,似有突围之意。李希倩和张庭芝哪肯善罢甘休,紧紧围着尚可孤,不容他逃脱出包围圈。
  光泰门城上的叛军也居高临下的擂鼓助威,希望自己的主将能合力吃掉这股官军。
  隐蔽在米仓村附近树林里的唐朝臣远远看着尚可孤与叛军缠斗在一起,感觉机会到了,抽出马刀大吼道:“弟兄们,今日作为决胜军正是我等为朔方军正名的机会,杀!”
  话音刚落,早已按耐不住的朔方骑兵已经纵马飞奔而出,直奔光泰门而去。
  朔方骏马如离弦之箭,瞬息之间就到了城门,还没等守城的叛军缓过神来,马刀挥舞之处已经是身首异处。负责守城的偏将仇敬一看官军和守军混战在一起,城门乱哄哄的已经分不清是官军还是自己人,关城门是不可能了,只得下令弓箭手放箭,一定要守住城门,自己则向炮台跑去,想鸣炮示警求援。唐朝臣在人群中早就看到了仇敬,不顾身边的叛军向自己射来的箭雨,从马鞍桥上摘下铁胎弓,张弓搭箭,向正往炮台跑的仇敬射了出去。就在仇敬倒地的一瞬间,他的大腿和身上连中三箭,好在都没伤到要害,唐朝臣挥刀将箭杆砍断,然后继续向叛军的头上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