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第二步
  时间很快又过了几天,赵文煜跟张怀等人,安排的第二步计划,也开始了。
  再一次早朝之上,正主持朝会的贺元盛,突然收到密报,得知有千余学子,正在向宫外赶来。
  “终于来了!”
  心里面嘀咕了一句,贺元盛继续主持朝会,一点异样的表情,都没有。
  小半个时辰之后,宿卫宫廷的锦衣卫百户,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禀告长宁侯,有上千学子,来到宫门前请愿。”
  此言一出,气氛顿时有些微妙,因为所有官员、都能猜到一些内情。
  “学子们请愿,为了什么?”贺元盛不动声色的问道。
  “为了……”
  锦衣卫百户,吞吞吐吐的了半天,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有什么事,直说!”
  “学子们请求侯爷登基为帝,以安天下民心。”
  语毕,锦衣卫百户,跪倒在地,不在说话。
  “岂有此理!”
  有些恼怒的说了一句,而后把目光,看向赵文煜:“首辅,你去处理此事,让学子们都回去。”
  “诺!”
  赵文煜立刻点头,然后离开大殿。
  小半个时辰之后,赵文煜略带焦急的跑了回来:“侯爷,学子们非常激动,不肯离开啊。”
  顿了顿,继续开口:“他们还说,除非侯爷答应登基,否则……”
  说到这里,赵文煜不继续了,可意思却很明显。
  “岂有此理,竟然敢威胁朝廷!”
  贺元盛恼怒了,恶狠狠的说道:“立刻告知众学子,再不退下,朝廷会革除他们的功名……”
  “侯爷不可!”
  张怀立刻站出来阻止,正色道:“士林学子,关心国事,合情合理,怎能无故革除功名。”
  “难道就让他们堵着宫门!”
  声音有些高昂,表示贺元盛的愤怒。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演戏,做给朝臣们看的。
  张怀也知道内情,所以敢于跟贺元盛硬顶:“侯爷,学子无过,只能安抚,不能强硬镇压。”
  “那你说该如何!”
  “侯爷跟百官,一同出去安抚。”
  “唉!”
  长叹一声,贺元盛装成无奈的样子,开口道:“走吧。”
  说完,带着朝臣,走出大殿。
  宫外,千余学子,堵住了宫门,不过却没有做出,任何过激的举动。
  毕竟这些学子,都是安排好的,知道该如何做。
  尤其是十几个领头人,都是赵文煜等人的学生,自然不会闹出乱子。
  “万岁,万岁……”
  当贺元盛一出来,几个为首的学子,立刻高呼起来。
  “万岁……”
  有人带头,其余学子,自然知道该怎么做,马上跟着高呼。
  见此,贺元盛默默的一叹,暗道,一点新意都没有。
  可他还是立刻做出反应,让麾下的锦衣卫,去制止这种行为。
  待情况稳定,这才开口道:“众位学子的爱戴,贺元盛不胜感激,可国家大事,自有朝廷官员做主,列为还是好生读书,以待金榜题名,做个国家栋梁……”
  贺元盛的话一说完,马上有领头的学子,开口回应:“国不可一日无君,长宁侯功在社稷,登基为帝,应天顺人,还望侯爷顺应民意,早登大宝。”
  此人的话一说完,马上有人开口附和。
  而读书人的嘴皮子,都很厉害,一套套的大道理,说的贺元盛应接不暇,好似不知该如何应对一般。
  最后贺元盛恼了,开口道:“围堵皇宫,实乃大罪,看在你们关心国事,情有可原的份上,这次本侯就不追究了,现在立刻散去。”
  这番威胁的话,没有任何作用,毕竟来此的学子,心中有底。
  双方很快僵持下来,贺元盛无奈之下,想让锦衣卫驱赶学子。
  “侯爷不可!”
  张怀再次站出来阻止,十分坚定的说道:“学子们关心国事,一片赤诚,若是强行镇压,会伤了人心。”
  “那你说该这么办?”
  “好好安抚。”
  “哼!”
  贺元盛顿时冷哼一声,一甩袖子走了,不在理会此事。
  张怀见此,不由得暗自一笑,看了赵文煜一眼,开始领着朝臣,安抚人心。
  此事闹得虽然不大,可持续的时间很长,直至当天晚上,学子们这才散去。
  “这第二步,倒是很累人啊!”
  政事堂,赵文煜跟张怀,相对而坐,谈论着白天的事。
  “不过倒是挺值得的!”
  张怀回应一句,而后继续开口:“有了这一出,声势算是造足了。”
  “下一步,什么时候进行。”
  “怎么也要再等几天,否则就太假了。”
  赵文煜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之一,反正事情已成定局,早一天、晚一天,区别不大。
  这时,突然想到了什么,略带凝重的开口:“百官请命这一环节,是最重要的,可有几个人,态度不明,是否要将他们,赶出朝堂。”
  最近一段时间,二人一直在密谋此事,也试探了所有官员的态度。
  可有几个老夫子,却没有给出正面答复,所以赵文煜有些担心。
  毕竟百官请命,要是有几个人,不肯配合,就显得不那么完美了。
  “这几个人,皆有些名望,若是能一起请命,事情会更圆满一些。”
  张怀有些犹豫,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
  被二人惦记着的几个老夫子,此时也聚在一起,悄悄议事。
  不过他们的人数不多,只有四个,皆是翰林官员。
  为首之人,五十多岁,叫做卫华,也是一个古板的老夫子。
  “贺元盛篡位之心,已经昭然若揭,最近赵文煜等人,又频频的试探我等,你们觉得,该当如何。”
  卫华的话一说完,马上有人接口:“贺元盛势大,即使我们阻止,也是螳臂当车,无辜送死罢了。”
  其余两个老夫子,也点了点头,赞同这个意见。
  毕竟他们都是翰林官员,只能动嘴皮子,没有半点实权。
  最主要的是,自从永昌帝登位之后,那种忠心耿耿的强硬之人,都被杀的一干二净,留下来的,都是圆滑一些,善于明哲保身的那种。
  “可我们若是附逆的话,这名声!”
  卫华有些担忧,但不是担心皇室丢了天下,而是担心自己的名声。
  毕竟这些老夫子,能够在朝堂上立足,依仗的就是经营多年的好名声。
  一旦跟别的朝臣一样,支持贺元盛上位,苦苦经营的好名声,必然会受到影响。
  毕竟改朝换代,办的在怎么圆满,也摆不脱篡位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