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七王之乱(4)
吕乔木觉得自己快到奔溃的边缘了,坐下的马已经累的口吐白沫,看着远处的长安城,他突然血涌上脑,立刻精神起来。他是怀揣使命的,在出城门之前他心中最敬重的君王刘武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睢阳城的兴存都靠你们了。’
可惜,三骑出城只有他一人逃过吴楚联军的追杀……
吕乔木才十八,还没娶过婆姨,没尝过女人的滋味,他还不想死更重要的是梁王把重要报信使命交给他他要完成。
想到这个他拼命挣扎起来,挥舞着皮鞭,用尽力气抽打胯下的战马,搁平时他可舍不得那么用力抽它。
那个古朴而不失威严的长安城终于越来越近,吕乔木笑了,笑的那么灿烂,他知道自己的没有辜负梁王的使命。
西安门下,一人一骑,正慢悠悠的向城门走去,吕乔木知道这个城门离未央宫最近,上次还是作为梁王的侍卫跟随梁王进京的。
守城将士看到身穿铠甲身上血迹斑斑的吕乔木立刻紧张起来,放下拒马,刀枪相向。待吕乔木到前,吕乔木看着守城的将士突然笑了,守城的将士们现在心里一阵mmp,肯定在想这人怎么回事,怎么还笑上了。
不过守城是他们的职业,大声叫道:“来者何人,报上来历。”
吕乔木有气无力的说道:“将军别误会,我乃梁王刘武的士卒,梁王派我来向皇帝陛下报信,军情紧急,信在我怀里,这是我的使命。”
“那先让我等验明正身,多有得罪,请下马。”
“喏”
吕乔木老老实实的起身下马,把自己怀中的令牌拿出来给守城将士看,吕乔木拿的是窦太后赐给自己小儿子的令牌,就是为了方便派人通信。没想到今天倒是用上了。
守城值班将军尹若愚看到梁王的令牌不敢耽误立马拉开拒马,吕乔木看着可以通信了,神情一松,终于支撑不住倒在地上。接着吕乔木的坐骑轰然倒地,马居然跑死了,一众将士呆看着,这得连续跑多长时间,不要命的跑啊。
尹若愚丝毫不敢耽误,待着下的几个士兵两人抬着吕乔木一人牵着马朝未央宫快速走去。
尹若愚知道前方的战事,赶紧招呼太医前来医治。
未央宫,天子刘启坐在皇帝宝座上,文武百官按级别各自站好。刘启脸上看不出悲喜,朝中的大臣们小声议论着。他们自己知道梁王刘武的信使已经在未央宫外,只等吕乔木醒来向刘启汇报,不过大家消息都很灵通,已经知道大概是个什么情况。
甲君:“吴楚联军这是步步紧逼啊,都兵临梁王国都城下了。”
乙君:“这可如何是好啊,吴楚士兵骁勇善战,一路攻城拔寨,长安……”
有人悲观的认为长安危已,有人信心十足。
丙君:“哼,刘濞等人不过是秋后的蚂蚱罢了,蹦哒不了几天了。”
丁君:“待我王师到达之日就是他们的死期。”
刘启看着下面文武百官的百态,心里觉得他们十分可笑,刘濞那个混蛋还没进关中还远在关外这些个平时整天把社稷安危放在嘴上的有几个是对朝廷信心十足的,刘启可通过刘海得知又不少“忠臣”背地里跟叛军勾勾搭搭的。刘启心里不由得一股无名的火喷涌上心头,不过他并未表现的出来。
殿外守门大将进殿来,向着皇帝单膝跪下大声说道:“启禀陛下,梁王的信使已经醒了,正在殿下等候。”
刘启朝着刘海示意,刘海用他那太监特有的嗓门喊道:“宣梁王信使进殿。”
“喏”
待守门大将出去片刻,吕乔木在守门大汉将军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走进未央宫,他是在太累了,背后的剪伤隐隐作痛。他强忍着疼痛走到距离皇帝宝座平台还有三米的距离的时候慢悠悠的准备跪下。
刘启赶紧说道:“这位士兵免礼,你身负重伤可以不用行礼,来人赐座。”
“喏”
“臣,吕乔木谢陛下赐座。”吕乔木一脸荣幸加激动的样子。
一个小太监搬着凳子急忙的跑来,放在殿中,吕乔木在守门大将的搀扶下缓缓坐下,殿中有很多大臣着急的想问梁国的情况,碍于皇帝还没开口看着吕乔木直着急。
“启禀陛下,微臣受梁王嘱托把大王的亲笔信带回长安,陛下睢阳危已,请陛下派兵解救大王。”吕乔木声泪俱下。
刘海小跑下来,接过吕乔木从怀中拿出的一份蘸有血迹的书信,又小跑上去双举过头顶呈给刘启。
刘启打开信封一看,的确是自己亲弟弟的亲笔信,信上大概得意思就是说,大哥我被围了,刘濞这个混蛋以多欺少,带人围殴我,大哥快发兵来救我,来迟了你就见不到你亲弟弟了。
刘启微微一动容,的确,自己就这么一个同母的亲弟弟,搁其他诸侯王也就算了,死也就死了,还能顺便把他的封地给收回来,可刘武不行啊,他是窦太后的心头肉啊,要是被刘濞给揍了那窦太后肯定绕不了他啊。
“众爱卿对此有何对策。”刘启把球踢给文武百官了。
刘启看没人说话,直接点名道:“丞相开封夷侯陶青,你来说说看。”说要刘启一脸老神在在的看着当时的丞相陶青。
陶青此人是开封侯陶舍之子,三年前老丞相申屠嘉去世,刘启任命陶青做丞相。陶青这货也没能做多长时间,历史上废掉太子刘荣后没多长时间陶青就被罢免了丞相。
由此可知,陶青是个什么人,可以说是太子刘荣一派的人。
“启禀陛下,臣以为刘濞起兵是为了清君侧,只要陛下治罪于晁错,刘濞自然就没有理由,只有退兵。”陶青如是道。
“哼,当朕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吗,刘濞为什么起兵,不仅仅为子报仇,他自比高祖,是想要坐皇帝的宝座啊,亏的彘儿提醒的早,就算杀了晁错刘濞还是不会退兵,既然如此干嘛杀了他,罢免他不用他不是一样的道理吗,何况晁错在自己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是太子家令即太子的老师,晁错那么做没有错。”刘启脸色变得更冷了。
“还有其他人有话要说吗”刘启用虎目扫了下殿中的众卿。
“臣以为丞相所言不妥,微臣认为反王刘濞并不是真正为了清君侧而发的兵,清君侧只是他的借口罢了,历朝历代都没有善待造反之人,所以诛晁错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所以微臣斗胆请缨给臣兵一万,臣定破睢阳之围。”长乐尉程不识出列说道。
刘启这才点了点头,终于有人很识相的讲出事情关键所在。
“朕以为程将军所言极是,但,朕不同意你的请缨,朕还指着你们防着北边匈奴的突袭呢,有探子报告朕刘濞和匈奴所有勾结,程不识,你很好,朕记住你了。”刘启夸奖一番程不识。
“臣,惶恐。”程不识低头说道。
“好了,朕和绛侯周亚夫约定好了,现在要避其锋芒,不得贸然出击。今天的朝会就到了这。”刘启头疼的说道。
刘启走到后(和谐)庭,并未立刻离开,在后(和谐)庭中踱步思考,刘海不敢打断刘启的思考。就站在假山旁,刘启在想着怎么应对窦太后的质问,窦太后肯定知道。
吕乔木看皇帝并不打算出兵解围,就拿着梁王给的令牌前往长乐宫,跪在殿外,大声哭道:“太后娘娘,小将吕乔木受梁王之命前来给太后娘娘送信。”
“宣”
“喏”
吕乔木走进长乐宫把梁王给的第二封私信递给侍官,吕乔木觉得梁王太明智了,知道皇帝陛下不会同意发兵,就向自己的老妈窦太后求救。
窦太后听完侍官读完信,泪流满面。
窦太后怒道:“把皇帝给哀家叫来!”注意了是叫,不是请来,说明窦老太太现在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刘启似乎知道窦太后会召唤他,他思考了一阵,对着刘海说道:“现在,彘儿和周亚夫他们现在在什么位置。”
刘海答道:“回陛下,殿下和太尉目前在武关休整,听太尉派来的信使,说道他们正在给马蹄穿上铁片,这样一来马蹄就不容易受伤。”
“喔?还有这么一回事,是谁想出来的。果真有用?”刘启好奇道。
“是的,陛下,太尉派的信使的马蹄上就安装了那个马蹄铁,马蹄果真不容易受伤了。老奴亲眼去看过,这个马蹄铁是刘彘殿下发明的。”
“呵呵,我这个儿子给我带来的惊喜是越来越多,不知道他那个小脑袋里都装了些什么东西。”
“殿下是百年不遇的英才。”刘海捧刘彘的臭脚道。
“呵呵……”
就算是皇帝,也喜欢听人夸自己的儿子。
“想必太后也知道了梁王的事情了吧,呵呵,我这个皇弟可真的是……”刘启自言自语道。刘海这会可不敢答刘启的话。
长乐宫,窦太后正正装坐在殿上,刘启走进殿中,对着窦太后一拜道:“母后,儿臣给母后请安。”“哼,皇帝你还知道你还有个母后啊……”呵,老太太生气了。“母后,儿臣知道母后为什么生气,听儿臣说完如果母后还生儿臣的气,儿臣愿意去高祖庙请罪,向先帝请罪。”刘启微笑道。
窦太后一愣,刘启这话说的有点重了,如果皇帝不是做了什么昏庸之事,是不会这么做的。窦太后这才收起情绪说道“武儿,你亲弟弟被刘濞围在睢阳了,你打算怎么做。”“回母后的话,儿臣在派周亚夫平叛之前就预见到皇弟会被围,但不能救,因为朝廷需要皇弟出这份力,只有用梁国拖住刘濞,周亚夫才有会切断叛军的粮道,只要粮道一断,叛军自然就会被击溃。儿臣也很心痛,梁王可是我的亲弟弟啊,朕也不忍心他遭受如此兵祸,但朕还是天下的共主,肩负保卫天下百姓的使命,朕需要梁王的牺牲,正因为他是我亲弟弟所以我才把这么严峻的任务交给他,所谓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我跟梁王正一起上阵打刘濞这只老虎。母后……”刘启哭诉道。
窦太后也跟着流着泪,摸着刘启的脸说道:“母后知道你的难处,也罢,就按你这么做,以后在补偿回来吧。”“谢母后谅解”刘启面露喜色。
刘启走出长乐宫,拿过刘海递过来的帕。看着长乐宫宫殿不由的冷笑一番。刘海吃惊不已,天子可真会演戏,本来天子得派兵的硬是被他给扳过来了,不得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