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二十一章 大演说家
吴国国都广陵,练武场点将台,两侧插满了吴国的军旗,在狂风中猎猎作响,台下站满三军将士,一片肃杀之气。
刘濞站在点将台上,看着下面士气凛人的吴国军队,刘濞满意的点了点头。
想想自己隐忍四十二载,今天终于可以为被刘启砸死的儿子就不惩罚他儿子,就因为他是皇帝的儿子吗?那好,今天寡人便反了。
“众将士们,皇帝身边有小人,他要削寡人的国都,寡人治理吴国四十余年,不曾敢懈怠,每天如履薄冰生怕败了高祖的基业,现在有人要分裂寡人的城市让尔等的家人分离,断免税之策,众将士们你们答应吗?”
前面说过吴国靠海,可以晒盐,国富军强,刘濞此人招贤纳士在刘氏诸侯王中鲜有圣名。
他除了田税,其他都给免了,吴地的百姓只知吴王而不知长安,似乎忘记了还有个天子刘启在管着他们。
“不答应,不答应。”吴国的将士们怒吼道。
废话,搁你你也不会答应,就跟以前农村里收“三两五钱”一样,常常有械斗发生农民一年到头辛苦收的粮食你来一下收走三成,凭什么啊,老子起早贪黑种的地你特么说收就收啊,我又没有求你来治理这个国家的。老百姓用脚投票,谁对他们好,他们就是哪一边的。
“清君侧,诛晁错!”刘濞热血沸腾的吼道。
“清君侧,诛晁错,清君侧,诛晁错……”
这些将士们都被刘濞给骗了,他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他自己的私欲……
与此同时,细柳营,高大的点将台上,刘彘一身戎装站在高台上。
是的,你没听没错,刘彘昨晚去未央宫请求刘启让他随军出征,这么懒的人居然主动请缨。
刘启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自己这个十儿子,似乎跟换了个人一样,他想不到是什么原因让刘彘主动去前线,但刘彘那句‘让儿臣代替父皇出征吧,我刘氏没有孬种,以前没有以后更不会有!’立马把其他想法抛之脑后。
晁错建议刘启御驾亲征然后晁错自己在长安等刘启的好消息,刘启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问了一遍得到同样的答复,这把刘启给气的,一度让刘启气的直跺脚,刘启认为晁错是不是脑子瓦特了。
御驾亲征是有可能大涨士气,但自己不是自己的爷爷刘邦啊,他老人家是马上得天下,帅兵打仗跟平常吃饭似得,自己没有打过仗,万一给周亚夫他们添乱呢?那不是乱来嘛。
还有你把你自己搁长安,让老子去打仗,你特么是不是顺序搞反了。
刘启对晁错动了杀心,正逢袁盎进言杀晁错就能不不战而屈人之兵,他说的话也有道理,既然诸侯王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口号,那好,我把他给杀了你退兵吧我中央政府不秋后算账——才怪(尼玛,刘氏皇帝哪个不是记仇的人,只要被他惦记上,上了他的黑名单,绝对没有好下场)。
但袁盎也不是什么好鸟,他为什么在这件事上这么积极,因为他和晁错是死对头,他两都想整死对方,不择段的那种。
起因很简单,两个社会主义接班人,啊呸,是一心为国的好青年之间的政见不合,晁错是法家的代表,而袁盎是黄老的代表。君不见后世英国政客们为了各自的政见大打出,他两不仅是政见不合,并且互相都嫌弃对方。
就拿前不久的事来说,袁盎做过吴相正好刘濞不是反了嘛,晁错就怀疑袁盎受了刘濞的好处,特么的什么鬼,做过吴相就怀疑人家被贿赂了,这是什么逻辑,就是想搞袁盎嘛,不过袁盎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跟刘启建议砍了晁错,历史上刘启还真就听了他的建议。
可怜的晁错,天真的以为刘启会直接起兵揍刘濞和他的小弟们,没想到被骗到东市腰斩。
后来,袁盎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自己好寂寞,因为没有对了,产生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就跟一个游戏打通关了,最后一个boss给灭了,顿时觉得心里好空虚。
把两个人从政治(和谐))斗争拎出来看,两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袁盎字丝,楚国人,他老爸是个土匪,但这个土匪老爸也是挺牛逼的,能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个名臣,比现在的一些家长牛逼多了。
袁盎在文帝朝很受重用,举个例子吧。
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揽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高庙、太后何?”上乃止。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文帝想要体验一把下坡开快车的快感,袁盎就靠近文帝提醒他这样搞比较危险,文帝嘲笑他,你特么是不是害怕了,怂逼。袁盎说,你牛逼你干吧,正真牛逼的人不会逞这个勇的,是不会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的,你这么做决定对的起高祖和太后吗,对得起你就干吧,俺老袁水土不服就服你。
最后文帝怂了,文帝就放弃飙车做一回老司的想法了。袁盎主张礼治,是黄老中偏向儒家的人物。
而晁错呢,这个人是法家的代表,法家是除了墨家之外喜欢干实事的思想派系,说白了就是直接上干货,不跟你来虚的,什么礼啊,乐的,老百姓能听的懂吗。《论贵粟疏》晁错提出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主张纳粟受爵,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就是说老百姓你加油种地你打的粮食越多越好,多到能封爵的都有。
《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中可以看出晁错对匈奴是很强硬的,主张干他丫的,可惜在文帝朝,并未被采纳。但移民戍边的策略被文帝采纳了,也是最早的屯田政策。
对于袁盎的建议刘景打算把晁错给砍了,最后刘彘建议自己的便宜老爹先把晁错打入大牢邀请刘濞来商谈如何治晁错的罪,这样中央就能从大义上站住脚,也可以变相的保护晁错。很明显刘濞不会来,所以嘛,开干吧。
周亚夫是从细柳营起家的,刘启拜他为太尉,相当于以后得国防部长,他当然把战前动员大会放在细柳营召开。
军队有自己的灵魂人物,周亚夫就是细柳营的军魂,就算过几年作上丞相不掌兵了,他的命令在细柳营比任何人都管用。
此时,周亚夫看着站在旁边的那个单薄瘦小的刘彘。刘氏子弟不缺乏纨绔奇葩之徒,但刘氏子弟也不乏英明天纵之才。
刘彘近来异军突起,在大臣面前丝毫没有摆自己是皇家子弟的架子,笑嘻嘻的跟人打招呼哪怕对方只是个小小的守门将士或者是小太监。
不仅如此,他和刘荣的老师卫绾对他赞不绝口,说他是皇家子弟中最会读书的,读书人中命最好的。
周亚夫还听闻刘彘还会制造点小玩意,十分受欢迎,自己的内子也托自己寻些香水,这可只有宫里有,刘启用来赏给功臣的。
周亚夫更加奇怪的是刘彘才五岁,放着在长安安稳的皇家子弟不做,跑来随军出征,他吃得了这个苦吗?
正在周亚夫胡思乱想的时候,刘彘开口了。
“兄弟们,没错,你们没听错我管你们叫兄弟。你们可能有疑问,你就一个5岁小屁孩,穿个小盔甲站在点将台上跟我们称兄道弟的,不丢天家的脸吗?”刘彘微笑道。
周亚夫一愣,这小子怎么知道我等的心里想法的?会读心术不成?
刘彘就想勾起他们的疑问,不给他们思考的时间接着道:“不,我不觉得这样给我父皇给高祖丢脸,高祖起于沛,跟随高祖打天下的就是跟高祖称兄道弟的丰沛子弟兵,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们,而你们关中子弟也是我刘氏的子弟兵,你们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兄弟就是亲人。”刘彘开启后世传销发言模式。
众将士被刘彘那稚嫩却情深意切的话感动了,这也让他们感到万分荣幸,被刘氏子弟称为子弟兵这可是所有行伍之人的荣幸,早知道高祖对丰沛所谓是十分的好,永不加赋。这就是刘邦对丰沛的报答,你们帮我做上皇帝,只要是我老刘家子孙做皇帝的一天就不收税,丰沛之地是皇帝的私人领地,在丰沛种地佃户的东家是天子。而且刘氏皇帝确实是做到了这点。
现在刘彘称为子弟兵怎么不让他们激动,刘彘是代表刘启的,如果自己家乡也被封为汤沐邑那可不得了。谁不知在丰沛做官的艰难,只要有什么事情让丰沛的父老乡亲不爽的,任何一个上了年纪的人都能拎着当官的耳朵骂,威胁要去长安告御状。怎么滴,沛公的老兄弟们你也敢欺负,也敢压榨,活腻歪了吧。
说来不信,在丰沛做官是官不聊生。
连皇帝都拿他们没办法,只要扯不上造反,皇帝都没办法整他们,毕竟和高祖交好的那波老人还在,刘启能怎么办,按理说你还得叫声大爷呢,小崽子你爷爷不在了就人走茶凉了?
“现在叛军正北上与北边的叛军回合,等他们回合成功以后力量就更大,你们同意吗?”刘彘吼叫道。
“不同意不同意……”
“他们现在要打到长安,打到关中,残杀你们的父母。践踏你们的庄稼,让你们家破人亡,你们能同意吗?大声的告诉他们,你们的答案是什么!”
“杀……杀……杀……”吓的树上的鸟儿们哗啦一哄而散。
好嘛,刘彘满意的看着下面满眼通红的将士们,恨不得现在就跟叛军拼命去。刘彘已经成功的勾引起他们的愤怒了。
自古讲究师出有名,战争不存在正义不正义啥的,只要你有理由,理站在你这边那士气就上来了。将士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而打仗,士兵们知道他们为谁而死。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的深沉。”刘彘含着泪接着说道:“将士们,为了这片土地,为了家人,为了功勋,战斗吧。”
“战斗……战斗……”
周亚夫都看傻了,战前动员还可以这样玩?我的天呐,几句话就把士兵们的士气给提上来了,要知道军队的士气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战斗力的表现,一个士气昂扬的军队战斗力不会差的。这彻底颠覆了周亚夫的三观,自己之前出征之前搞的什么祭旗弄点血啥的不就是想刺激士兵嘛。以后用不用这样了。
周亚夫还是图样图森破啊,他是没经历过我党在战争中政委的作用,那些个流弊哄哄的政委可抵一个师。刘彘这才哪到哪啊。不管怎么说,刘彘的表现周亚夫是一万个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