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家卫于《摆渡人》(2016.12.04)
  看过《百鸟朝凤》、《摆渡人》之后,想起来萨以德的晚期风格理论。说实话,无论《百鸟朝凤》,或者《摆渡人》,都是略微令人失望的。吴天明的《百鸟朝凤》怎么也没法跟《人生》、《老井》相比。而《摆渡人》,再怎么好看,也仅仅只是有趣,如是而已。像张艺谋,王家卫,陈凯歌这些一开始就处在巅峰时刻的大导演,怎么到最后了,拍出的片子,都有些令人失望。我在想,也许萨以德的晚期风格那个理论,是不是,不具有普遍性。又或者,这些导演,算不上世界性的伟大艺术家。中国的导演里面,每一部电影都无可挑剔的,只有杨德昌一个。不过,这或许是因为杨德昌走得早。一生只拍了八部电影。要是他活得更久一些,说不定,也会拍出来令人失望的电影也未可知。我想,艺术的创造力,很大程度上,是必然同年龄有着莫大的关系的。《摆渡人》还是王家卫一贯的风格,不过,这里面,已经混杂了许多非王家卫式的异质元素。在王家卫,或许是一种尝试,意图寻求某种突破。对于电影观众来说,《摆渡人》是一种幸运,是一场盛宴,但在王家卫自己,以我看来,它是一种失败。这个电影,是对市场、资本和消费的一次迎合,混杂了青春电影惯有的小忧伤,超炫目的镜头,高逼格的场面,浩荡狂放的激情和暴力,这些,再怎么耀眼,也只是好莱坞式的佐料,狂欢化的表现手法呢,虽则是之前王家卫的电影里几乎没有的,但也仅仅只是冲淡了王家卫式的深沉致命的忧郁氛围(对王家卫反而是一种伤害),是印度电影里最常有的东西。总的说来,《摆渡人》是一锅大杂烩,什么玩意儿都加一点,吃起来很爽,简直爽死了,不过,充其量也就是个快餐一类的东西。经不起细嚼慢咽和一再回味。张嘉佳很会讲故事,王家卫这样的大牌导演,也愿意为他拍电影,足见其魅力所在。不过,这些故事,不是从时代的血污和苦难中开出来的花朵,不是人性黑暗幽谷里的磷火闪光。它太轻,如梦幻空花,是飘荡在现实之上的海市蜃楼。很美,很诱人,却总有些不够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