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南半岛(二)

夜色入暮之下,晚宴开始,宫中大殿中也摆上了宫烛,殿内使臣以及官员已经全部坐定。
此刻使臣阿木木菠萝与他近侍卡宴都在担心宋国是否会出派兵力,帮助占城驱赶安南丁朝人与真腊入侵者,收复失地,巩固在占城中南半岛的局势。
宴会十分隆重,无不体现中原大国的气势,亦如当初接待泉州使臣一般。
使臣在宴会之上杯酒酣畅,与此同时,殿内宋国君臣担心的是如今天下干戈日久,周边小国并存,而宋国也不过立国才几载,军备不及,而占城又远在千里之外,鞭长莫及,确实不方便贸然派兵前往占城。
龙椅上的赵匡胤此时却在想着今日下午赵德昭口中所说的一番话,不过他认为赵德昭说的有道理,对于帝王而言,开疆拓土是完成帝王伟业前提,如今天下乱世,百姓思归。他赵匡胤就要做一个如秦始皇一般扫除六国,统一天下伟业的霸主。
集英殿内,大宋君臣与占城使臣相谈甚欢,在国事问题上两国就日后达成友好协议而期待。
酒过三巡之后,宴会终于结束了。
阿木木菠萝也告别了宋朝皇帝,回鸿胪寺驿馆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赵德昭却走到阿木木菠萝身旁,问道:“贵使,小王有一个问题要问贵使,不知贵使能否相告?”
阿木木菠萝见梁王赶来,便欠身道:“下臣见过梁王千岁,不知千岁何事问下臣?”
赵德昭明知故问道:“小王在书中曾经见过一种水稻,它高产、早熟、耐旱,据说你们国内皆种植此种水稻,而且收获颇多,不知道是否如此?”
“殿下原来打听的是占城的稻谷,这……这个,确实如此,下臣此番进贡,恰好带了一些种子来。”阿木木菠萝听闻大宋的梁王殿下也是称赞占城的稻谷,原本醉醺醺的红面孔,一下子因为自豪而更加红艳艳了。
“那便好!”赵德昭又道,“贵使不辞辛苦来我大宋,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大宋愿意一尽地主之谊,望贵使在东京好好地逛上一逛,改日小王可要好好招待一下贵使啊!”
“多谢梁王千岁美意,改日定会拜访千岁你的……下臣今日不胜酒力,先行告辞了。”阿木木菠萝说着说着,感觉这醉太白的酒力已经上脑了,再不退走恐怕要在堂堂宋国梁王千岁面前失态,说完他叫来了卡宴,一手搭在卡宴左肩上,一手捂着自己的嘴巴。
占城国的使臣已经走远了,此刻赵匡胤便让王朴、范质、王溥、魏仁浦、苗训、赵普、赵光义、赵德昭等人留下来,在靠近集英殿的偏殿开了个短暂的会议,主要商讨此次是否派兵、若要派兵该如何派兵、派多少兵马帮助占城国。
……
偏殿内
“诸卿,你们认为此事该当如何?”赵匡胤发问道。
王朴作为百官之首,首先说道:“陛下,臣认为这占城国离我们尚为遥远,虽然两国已经结成友好关系,只是这派兵一说,无论多少都体现我大宋国的包容之心,而占城与真腊、丁朝积怨甚深,不是我大宋单单派兵就能解决的。而且我大宋与占城隔了好几个国家,鞭长莫及,恐怕力不从心,不管多少都没用。”
范质也同样道:“王相公所言极是,如今我大宋最大的敌人就是契丹人,而环顾我大宋,北有强辽,弱汉,西有蜀国,南有唐国,吴越国。此刻我大宋应该把目光放在荡平天下,统一诸国之上,而那占城太过于遥远,对于占城一国,国力弱小,因此今日向我大宋称藩,依靠我大宋。陛下,我大宋不应该插手其他国家的政事!”
王溥、魏仁浦则道:“两位相公说得都有理由,臣附议。”
赵匡胤也有为难,毕竟这四位宰执是朝中分量最高的,他们的话可以影响一大批人,但是赵匡胤希望听得其他大臣不同的建议。
这时候赵普他看出了皇帝的窘迫,也知道皇帝更加希望帮助占城,但是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帮助,而是长远的目的。
而苗训则摇着扇子,一派恬静的样子,他擅长于天文占候术、兵书战策,他认为从战略上来说,占城国位于南方海陆狭窄的交界之处,那里是海上货物的通道;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占城、真腊与丁朝三国分立,互相牵制,互相敌对,势均力敌,因此插手任何一方势力均会对半岛的局势掀起一股滔天巨浪。
占城今日结交大宋,也是寻求盟友,而大宋也缺一个契机,插手半岛局势,虽然如今大宋尚未统一其他诸国,但是从目前看来,大宋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优势,在背后掌控局势,而所谓出借调派兵力去占城不过是一个幌子。
赵光义心思纷扰,从皇兄赵匡胤的脸上他看到他不赞同宰执们的意见,希望从其他人嘴里说出不一样的话来,只是他认为大宋目前应该以一统天下为重任,至于占城国事则可以丢在一旁。
赵德昭见方才宰执几人都不同意出兵占城,心中稍微慌了一下,若是其他人都不同意出兵,自己难道要在暗地里派长春堂与飞雀去半岛调查局势,摸清底细吗。如今长春堂的人马均在各国之内,人员分散,从事收集各国情报,可谓是力不从心,鞭长莫及;而飞雀作为暗杀的一个部门,较之长春堂要弱小,还是拿不出手,他希望只是在占城占据一个口岸而已,其他的时期也应该慢慢来。
恰在此时,苗训则开口了,他即说道:“陛下,臣有其他的看法。”
赵匡胤目光一下子亮了,关键时候还是自己的人靠谱,他疑惑道:“哦?广义有何甚么话要说?”
“陛下,臣认为此事可为,虽然那占城国十分遥远,可是据臣所闻,这占城、真腊与丁朝三国处于敌对状态,多年间互相攻伐,而占城夹在两国之间,也确实受了不少的委屈,自从真腊统一之后,不断入侵占城。据闻占城地区出产象牙、犀角、乌木等珍奇异物,而且每年出口铁器和芦荟来获得利润。这些对我大宋着实有利益啊。虽然我大宋周边国家对我大宋虎视眈眈,但是臣认为此次若是调派兵力去占城并不是一件难事,反而会有所收获!”苗训说道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看了看朝堂之上的皇帝宰执以及梁王。而梁王赵德昭则满意地笑着看了看自己。
这时候赵匡胤被勾起了胃口,他道:“广义,我大宋到底会收获一些甚么?”
“陛下,我相信梁王殿下可以为众人解释一下获利问题。”苗训知道赵德昭心中所想,按照赵德昭的性子是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的
“哦?梁王怎么看?”赵匡胤听苗训这么一说,他早就知道自己儿子的性子,所以方才他只是问那几个宰执的,如今苗训已经将话题抛给梁王,赵匡胤也想听听他是如何劝说那几位宰执的。
……赵匡胤目光绰绰地看向赵德昭,宰执以及其他几位大臣也把目光看向了赵德昭,赵德昭则言:“那好,儿臣斗胆向父皇进言了。方才相公、苗卿所言皆有各自的道理,而且刚才苗卿方才特意指出了占城地区出产象牙、犀角、乌木等珍奇异物,而且每年出口铁器和芦荟来获得利润。儿臣愚见,比如这铁器出口之事,可以弥补我大宋国铁器进口一项,再者儿臣也听闻这占城水稻因其高产、早熟、耐旱的特点,至于这三者么,其中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而且这可不是儿臣开玩笑啊!方才占城国使臣离去之时,儿臣不顾形象,特意上前一问,才晓得这水稻比起其他水稻,高产、早熟、耐旱。若是将此水稻引种至大宋国境,保管年年丰腴。而这次占城使臣上贡之中恰好有这些稻谷,儿臣认为等播种之日,让司农监亲自开辟一块地方,试种此类稻谷。”
赵德昭已经成功将视角转移至水稻一事上来,对于民生大计,这些宰执关心地远比开疆拓土要重要的多了,当他们听见梁王这么说,都对这种稻谷十分期待。
王朴身为百官之首,大宋宰执,自然是要天下人考虑的,他首先道:“梁王殿下,这占城的水稻确实如此吗?”
其他官员也一同这么问着。
“这……我问占城的使臣,他确实这么说的,而且(南)汉等地也在种植此类稻谷,据报泉州也出现了它的踪迹。哦!我差点忘了,据泉州武德司密探奏报,在流求已经发现了矿藏,比如黄金、铜矿、石炭等等,而十艘海船之中已经有两艘满载而归,相信十几日之后,定会到达开封。”说完,赵德昭就拿出了那份密函,一一呈送给宰执大臣们看。
赵德昭这个时候又拿出了一个流求的例子,也是希望大家将死路给放开,而不是一味地注重本土世界,这天底下还有其他富庶丰饶的地方。
闻此密函,王朴等人恭喜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天佑我大宋!”
赵匡胤见赵德昭意犹未尽的样子,仿佛胸中还有话要说:“昭儿,看样子你话还没有说完。”
果然赵德昭道:“父皇,诸位大臣,流求之事还未完成,此番昭儿斗胆请求父皇派出逃荒的百姓、士卒、工匠、流犯等等,迁往流求,一同开拓流求,让流求成为我大宋的疆土。”
“这,方才还在谈论是否出兵占城,梁王这是有何意?”听闻梁王这么一说,范质不知道方才间还在谈论占城一事,当下却是在商议流求一事,是不是话题跑偏了呢。
赵德昭趁着大家疑惑的同时,然后从袖口之中掏出一方地图,然后展现在众人面前,“父皇,诸位大臣,这是孩儿根据古书记载以及专门派人调查之后得出的世界地图,请大家一览。”
说着,赵德昭吩咐内侍拿着地图,然后一一展开地图,将此地图展示给诸人看。
“这是大宋,这是唐国,这是吴越国……蜀国、汉国、辽国、大食,天竺都有,还有这流求、占城都在此图之上,请一一对照。这幅地图可是花了大的代价!”
“这,不可思议,完全无法想象,没想到我大宋区区一隅之地,竟然比不过辽国的疆土,若是日后我大宋统一了中华,则必定收复燕云之地,之后……”赵匡胤目瞪口呆了,然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不知道要花多大的代价啊!”
“祝愿我大宋一统天下!”
之后赵德昭就来到地图前,指指点点,用事实来说话,“儿臣认为这派兵之事还是得考虑清楚的,至于利益问题,就是所谓的长远利益,虽然从目前看来,我大宋调兵占城只会是出少量兵马,对于占城国的局势也是毫无影响的,想必真腊以及丁朝是不会将我大宋这么一点兵力放在心上的。可是那占城国王或许因为出兵一事会对我大宋心存感激之情。”
“所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关系。若是这次父皇要往占城调集兵力,则必须要与占城国王好好商讨一下利害关系。而儿臣听闻藩国商船到我泉州市舶司这里来,则必须要经过占城国,占城作为货物的中转站,每年从藩商中获利不少。若是此番我大宋出兵占城,则可以趁机向占城国提出租借我大宋一个海港,作为货物的中转中心以及集散点。但是这只是儿臣的臆测,若是占城国王不答应此事也没办法。”
……
“其实儿臣想说的是此次派兵,并不一定都是禁军,相反我大宋可以派出武德司密探,打听这三个国家的秘密,日后定会有用,就好比这地图,它花费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此时我大宋已经先行占据了流求之地,就是这个纺锤之样的地方,然后依次南下,日后带我大宋水军南下,则可在流求进行补给,然后出师,从基隆出海,到泉州,然后南下从海上攻打广州……至于路上,效法秦朝攻伐岭南之地,日后定有用处。”
……
“而占城在地图的下方,它扼守大宋通往天竺波罗王朝、室利佛逝国和黑衣大食的海上要道,也是藩商来华的中转站,占城也是从中获利不少。至于其他的,则交给父皇以及诸位大臣了,相信你们的心中有答案了。”
此刻王朴想到:自己的学生不错,小小年纪就从大局考虑了,行事风格、办事效率都很稳重、妥当,从长远利益着想。
范质等人也是对梁王所说的话十分认同,而梁王的一番话已经彻底颠覆了他们所认知的世界与三观。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国家利益至上。
……赵光义也是心服口服,这个侄子真是不简单,小小年纪比自己稳重,也成熟多了,计划打算也考虑得十分周全,只是……为什么,为什那个人不是自己,他的眼光之中闪现一股恶毒。
今日,梁王的一番话以及地图带给众人的震撼已经影响了众人的决策,明日就可以答复占城国的使臣了,而至于出兵多少,想必赵匡胤的心中也有答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