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俗取经记

  少年和尚三俗摸了摸瓦光锃亮的脑袋,擦掉还略显稚嫩的面庞上的汗水,他踮起脚尖遥望灵山圣境,不禁双眼放光。
  讲道理,自打当了行脚僧,他与师父走南行北,徐徐七八年有余,每次听师父说起灵山大雷音寺,佛门圣地,他就神往不已。
  如今,愿望终于实现了。
  他和师父跋山涉水,到了灵山脚下。
  但见,灵峰疏杰,叠嶂清佳,仙岳顶巅摩碧汉。
  师父说过,灵山是西天极乐,形势压天,可了不得。三俗这一看,深以为然。
  元气流通天地远,威风飞彻满台花。
  远听有瑶瑶钟磬声,近闻明朗诵经涛。
  三俗和师父走到山脚,整理衣装,然后三步一叩首,往那山巅缓缓前进,形容十分虔诚。
  途中,三俗看到青松之下有优婆讲经,翠柏之间有罗汉穿行,祥和宁静,宝光处处,引来白鹤落地,青鸾驻足,玄猴献果,寿鹿衔花,一派融融恰恰。
  三俗忍不住感慨,果然是极乐世界,人人面带笑容,幸福康乐。
  见过无数叫不出名字的幽鸟和奇花,路过一个个回峦和古道,三俗和师父终于到了雷音宝刹前。
  正是清虚灵秀地,庄严大觉佛家风。
  三俗有些紧张,扯了扯师父的衣角,低声问道:“师父,我的法号三俗,是不是太磕碜了点,万一被佛祖笑话了怎么办?”
  三俗的师父唤作了尘,须发花白,眉毛垂耳,闻言,捋须呵呵笑道:“俗,从人从谷。凡人皆有三俗,人之常情,为师特意给你起名三俗,是有深意的,这叫接地气,懂么?”
  三俗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想了想,忍不住撅着小嘴道:“可是,上次咱们在舍卫国赵家,你不是大谈做人要高大上么?哄得赵家长者喜笑颜开,送了你好多金叶子。”
  了尘和尚差点扯断了一个胡须,急忙竖起手指,嘘了一声,心说这个小糊涂蛋,怎么这么死心眼呢,也不看这是什么地方就乱说话。
  咳嗽一声道:“那叫入乡随俗。赵家是名门望族,灵山的比丘圣僧曾下山到他家里诵经,使他家祖宅遍地佛光,可不是高大上?”
  三俗哦了一声,知道自己说不过师父,便没了下文。
  尼者迎了出来,问起来意。
  了尘和尚立刻挺直身板,神情严肃地道:“贫僧了尘,自东土大唐而来,携弟子到灵山问佛求经,普度众生。”
  尼者点头,面无表情地道:“请随我来。”
  然后,了尘和尚和弟子三俗,走进宝刹,很快见到了阿傩和迦叶。
  了尘和尚毕恭毕敬。
  三俗听师父说起过,阿傩和迦叶是如来佛祖身边的高级侍者,掌管灵山珍楼宝阁,无数经文佛典。
  阿傩看了看了尘和尚,奇道:“你真是从东土大唐而来?”
  了尘和尚答道:“弟子乘大船度大洋,方才到西牛贺洲,后周游列国,跋千山涉万水,方才抵达灵山。”
  点了点三俗,“这位是我在西牛贺洲救下的孤儿,与我佛有缘,收为弟子。”
  三俗见到阿傩看向自己,心中涌现莫大的自豪,腼腆而乖巧地笑了笑。
  阿傩与迦叶对视一眼,阿傩道:“我佛造经无数,普度众生,我见你师徒二人万里迢迢而来,诚心可鉴,与我佛有缘,许你千步之外听讲一日。”
  千步之外?
  三俗一呆,他虽然不知道千步到底是多远,但直觉告诉他,可能啥也听不到。
  三俗想起,上次师父爬到一户人家的墙头上,偷看新婚小俩口洞房时,伸长脖子侧耳倾听了半天,十分抱怨那个小娘子嗓门太小,听不到她的呻吟声。
  果然。
  了尘和尚脸色难看起来,叩首道:“弟子诚心而来。”
  阿傩和迦叶无动于衷。
  了尘和尚眨了眨眼,忽然明白了什么,从袖口里掏出一片金叶子,奉上,道:“弟子诚心向佛,愿两位尊者成全。”
  阿傩和迦叶笑了。
  阿傩收了金叶子,道:“白手传经济世,后人当饿死矣!我佛曾说过,佛不可轻传,亦不可轻取。过去,比丘圣僧下山,在舍卫国赵家,诵经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无量功德,却只讨得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之后,我佛教训比丘圣僧,把佛经卖得忒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闻言,了尘和尚神色一变,咬了咬牙,再次掏出一片金叶子。
  阿傩笑道:“许你近前百步听讲。”
  了尘和尚想吐血,把手伸进裤裆,折腾半响,才掏出一片金叶子,奉上去。
  阿傩玩转三片金叶子,喜悦道:“许你近前三十步听讲,附赠宝光袈裟一件。”
  了尘和尚大喜。
  次日,恰值孟秋望日。
  三俗一早起来,见那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一个个手持幢幡宝盖,异宝鲜花,摆列灵山仙境,美不胜收。
  三俗看得目眩神迷,恍惚间,忽然明白为什么师父非要敢在这天前登上灵山了。
  如来佛祖降临,登上上品宝莲台,端然坐下。
  金光万丈,快晃瞎了三俗的双眼。
  如来佛祖头戴法冠,镶嵌一枚舍利,随着他坐下,立刻迸发出舍利之光,满空出现四十二道白虹,通连南北。
  三俗想起,师父说,这就是甚深法力,甚深般若。
  众人皈身礼拜,三俗和师父毕恭毕敬,大气不敢喘。
  了尘和尚用眼角余光瞥着如来佛祖法冠上的舍利,吞咽了一下口水,低呼道:“听说,一年前,无天佛祖重出江湖,如来佛祖专门炼了一件法宝对付他,想必这个就是了。”
  了尘和尚沐浴在舍利之光下,浑身暖洋洋的,无边舒坦,感觉一下子年轻了十岁,身轻体健。
  三俗也是通体温暖,像是睡在娘亲的怀里一样。
  三俗忘了师父的教导,肆意看了看那些诸佛,罗汉,菩萨,比丘僧等,发现他们如自己一样,也是神情舒坦,浑身洋溢着瑞瑞宝光,越来越神圣了。
  如来佛祖笑道:“自收伏泼猴安天,灵山不知多少岁月,但人间已有半千年过去。今日恰好是孟秋望日,我有一个宝盆,盆中有百样奇花,千般异果,与你们共享此盂兰盆会,如何?”
  众人齐齐合掌,礼佛三匝。
  了尘和尚大喜,口水直流。
  三俗不解,小声问:“师父啊,一盆花而已,又不是小娘子的呻吟,你激动什么?”
  了尘和尚差点咬断了舌头,瞪眼道:“你个小傻瓜,没看到那盆花奇香无比,宝光阵阵么!师父猜啊,这盆花是用佛祖头上那个舍利照射长成,吃了有无比好处,增福、增禄、增寿。”
  只可惜,三俗吃不到。
  那盆花传到他附近时,他学着师父的样子,狠狠吸气,闻到阵阵花果香气,顿时五脏六腑蠢蠢欲动,有黑色的汗渍排出体外。
  三俗只感觉灵光大开,以往不明白,想不通的事情和道理,忽然全明白了。
  原来这就是佛法无边!
  三俗彻底震撼了。
  接下来,如来佛祖宣讲三乘妙法,五蕴庄严,一开口,满世界霓虹飞舞,花雨缤纷,众人听得如痴如醉,心性跃升。
  了尘和尚感慨万千,道:“我听说从一年开始,如来佛祖隔三五日便开讲一次,每次都是敷衍大法,宣扬正果,但凡听他说禅的僧人一个个佛法提升,法力暴涨,获得无边般若,唉,我来晚了。”
  三俗点头道:“师父要是不去偷看那个小娘子呻吟,我们能早到半个月。”
  了尘和尚瞪眼道:“为师那是去教化百姓,接地气,懂不懂?”
  三俗呵呵。
  如来佛祖讲罢,突然道:“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俱芦洲者,虽好杀手,只因糊口,性浊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瞻部洲者,贪淫乐祸,好杀不仁,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听到这儿,三俗渐渐走神了,不对呀,师父说过,南部瞻洲有昆仑山,道门圣境,有大唐国,繁花之极,万国来朝,怎么如来佛祖说那儿是是非恶海?!
  三俗陷入莫大的疑惑中。
  又想到,唉,不对啊,西牛贺洲者怎么是不贪不杀,养气潜灵了?!
  西牛贺洲到处是妖魔,我娘亲就是让妖魔给害死的,要不是师父,我也被妖魔害死了。
  师父也说过,西牛贺洲就是个妖精窝,十里一妖,一山一魔,千万别往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去了必然遇到妖魔。
  还有,什么叫没有“虽无上真”?
  师父说过,他刚到西牛贺洲时,就听人提起,万寿山五庄观里住着地仙之祖,这还不叫上真?!
  三俗越想心口越闷,他看向如来佛祖,眼里满满是怀疑之色。
  忽然,一个非常美的菩萨走了出来,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
  如来佛祖大笑道:“好好好,取经是大事,别人未必去的,须得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能成事。”
  三俗的下巴掉了下来,拉扯师父的衣角,道:“师父,你不就是东土来的和尚么,快去跟佛祖说,我们能帮上忙。”
  哪想到,了尘和尚旋即捂住了他的嘴,第一次对他发怒,道:“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不许乱说。”
  傍晚,了尘和尚从阿傩那儿领到了宝光袈裟。
  三俗发现,这件所谓的宝光袈裟就是一件普通的袈裟,不过开了光加了些金线,穿上之后,显得有些神圣庄严,纯粹是唬人而已。
  了尘和尚大喜不已,嘿嘿嘿,有了这件宝光袈裟,以后我就是得道高僧,再不用去偷看小娘子洞房了,直接能把小娘子洞了。
  三俗表示无语,下山后,他说:“师父,我想好了。”
  “想好了什么?”
  “我的新法号。”
  “啥?”
  “法力无边,海裂山崩,从今往后,我叫法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