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困境与办法
  刘雁来已经接到去北方局党校学习的通知,这次来就是告诉李子元,在他去学习的这段时间里面,由常娟代理他的工作。,。有什么事情,让他直接去找常娟商量。第二点就是上级部署的,各级地方政权配合部队开展生产自救的问题。
  此次日伪军对潞东地区发起的规模空前大扫‘荡’,造成的损失是相当惊人的。整个潞东地区,甚至几年都很难恢复元气。而眼下又正值天灾,自开‘春’以来滴雨未下,更近一步的削弱了潞东地区的元气,增加了恢复的困难。
  去年的旱灾尽管不算太重,但已经影响到了今年的粮食储备。而日伪军对根据地的大扫‘荡’,则更加剧了整个潞东地区的困境。面对着接连不断的天灾**,怎么样采取生产自救,保证部队和当地百姓生存,已经成了刘雁来这个县委书记面临的头等大事。
  可偏偏这个时候,他又接到的命令去党校学习。常娟是一个‘女’同志,尽管工作一向都很出‘色’,能力和水平也都有。可问题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让一个‘女’同志去撑起这个担子,刘雁来认为有些不妥当。
  李子元所部的驻地,眼下正位于潞东与壶北两县‘交’界地带。因为三分二的部队,都驻扎在壶北境内,所以这次上级点名要求由壶北县,配合李子元所部的生产自救工作,以尽可能的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眼下‘春’旱已经基本定型,究竟还有多少天没有雨,谁也不知道老天爷的打算。毕竟这个时候,还没有天气预报。考虑到形势越来越严峻,同样为抗旱救灾而忙的较大后脑勺的刘雁来找李子元,主要就是商量这件事情的。
  刘雁来认为李子元脑子活、办法多,如果他能配合好常娟工作,应该会减轻常娟的一些压力。不过到了这里,刘雁来发现今天带常娟来,应该是有些不合适。不过,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墨迹的他,不管合适不合适,都已经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听到刘雁来的话,李子元沉思了一下后道:“部队开展一定的生产自救,减轻群众的供养负担这个是必须的。大灾之年我们不能只顾自己,更要考虑的是民生。在军区的时候,上级首长已经与我谈过这件事情。回来的路上,我也有了一定的考虑。”
  “这样,你老刘给我去办两件事情。一个是搞一批地瓜和南瓜,还有‘花’生的种子。尤其是‘花’生,这种农作物比较耐旱、产量也大,也是一种很难得的营养品。咱们抓紧时间抢在雨水下来之前,利用一些开荒地抢种一些。”
  “老刘,你也可以在抢种和补种的农作物里面,加上‘花’生作为一种作物。这玩意可以榨油,营养价值也高。价格远比一般的粮食高,可以走‘私’到敌占区‘交’换粮食吗。还有,一般旱灾都是连续‘性’的,单纯一年的少。”
  “去年我就和你说过,找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在一些无地表水的地方,改种一些耐旱和产量大农作物,以便为今年做一些准备。可你怎么样,还是固执的种那些‘玉’米和谷子。我知道根据地现在的‘玉’米种,是上级推广的什么美国最新‘玉’米种。”
  “产量大,比咱们的老‘玉’米产量高很多。可你也不看看咱们的水利设施,有人家美国人的那些水库和灌溉设备吗?几乎全部都是靠老天爷吃饭,你种什么高产作物,不是都得老天爷开脸,给你面子下雨没有水,什么粮食都不长。”
  “不是不让你推广上级拨发的良种,你可以灌溉条件好一些的地方进行吗?壶北境内那些漳河水量大的支流流域,都可以进行推广吗。可剩下的地方,你不是得分地区考虑?因地制宜,不能因上级的决定制宜。”
  “地瓜是没有粮食好吃,长时间作为主食吃了烧心。可那玩意产量大、耐旱,总归比野菜好吃,也能填饱人的肚子吧。你小子怎么就这么死心眼,说了你多少遍了,执行政策的时候要灵活,你咋就不听呢。”
  “我建议,如果过一段时间下雨的话,在补种的时候还是以种植时间短的那些农作物为主。还有,我的部队在维持去年的开荒地的时候,别的都不种就种植‘花’生和南瓜、萝卜。你小子得给我保证种子的供应,这是最关键的一件事情。”
  “第二,我手头有一笔资金,你想办法给我买点种羊和‘鸡’雏来。我的部队还要训练,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养‘鸡’放羊。我想采取这样一个办法,就是将种羊和‘鸡’雏‘交’给一些可靠的老百姓饲养。羊下崽了,我们与老百姓四六分账,我们四、老百姓得六。”
  “但是养殖母羊的,要在一定时间上缴一些羊‘奶’。同时在羊成熟之后,也可以上缴成羊抵账。差价上,部队会给予一定的补贴。‘鸡’也是,我们要一半的‘鸡’蛋。孵出的小‘鸡’,我们只要三分之一。但是接受的老百姓,必须要保证一定的‘鸡’蛋数量。”
  “至于剩余的‘鸡’蛋和羊羔,饲养的老百姓怎么处理是他们的事情。这样,我们的部队一是集中‘精’力训练,同时并且开一部分的荒,自己解决一部分的粮食。第二,老百姓也可以从中受益。至少,多出来的‘鸡’蛋和羊羔,都可以卖上一些价钱。”
  “我看现在乡村里面的散养‘鸡’,也用不到什么专人伺候。都是自己去找虫子和草籽吃,用不到‘操’什么心。这样,也用不到拴着劳动力。还有羊,孩子也可以去放。这太行山满山都是草,养羊又用不到什么‘精’细饲料。”
  “山羊又是太行山农民,大规模饲养的牲口之一。养这玩意,不像是养猪和牛那么费事。除了味道膻了一些之外,论起营养价值来羊‘肉’又远远的高于猪‘肉’。还有羊皮,也都是好的东西,可以拿出去‘交’换一些咱们奇缺的东西。”
  “你找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农,到处传授一下养羊的窍‘门’。我想这个事情,应该是难不倒你吧。这太行山区要说找一个会开车的人很难,可经验丰富的老羊倌应该有的是。记住啊,你可搞点好的羊种来。别‘弄’那种产量不高,生长缓慢的低劣货来。”
  对于李子元提出的,这种后世公司加农户的管理模式,刘雁来仔细考虑了一下并权衡了利弊之后,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羊和‘鸡’都是生长快,也不用大量‘精’细饲料的。更不像是猪一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打猪草。只要不出现什么‘鸡’瘟,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是这件事情的‘操’作,还需要仔细的研究一下。毕竟老百姓有句俗话,叫做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说的就是‘鸡’鸭鹅这种禽类,或是牛羊一旦感染传染病。在眼下这种甚至一个省,也找不出来几个兽医的情况之下,几乎都有可能血本无归。
  李子元的这个设想很好,但如果涉及到具体的执行,那就需要仔细来研究了。李子元没有养过‘鸡’,更没有放过羊。马永成,也有些搞不明白这些玩意究竟怎么搞。具体方面,还得刘雁来这个地方干部去‘操’作。
  看着刘雁来大致接受了自己的建议,李子元也开口道:“今年的情况,恐怕比去年还要严峻。最关键的是一旦旱灾持续,我们就是补种或是开荒没有用。没有水,什么都活不了。咱们军地一定要联起手来,想办法把这场灾害扛过去。”
  “既要保证部队的吃饭,但是也不能出现老百姓饿死的现象。同时,我们还得做好接收一些灾民的准备。老刘、常娟同志,今年的日子我们恐怕都不会太好过。我们这个时候,一定要团结起来。想办法准备一些生长周期短农作物的种子,我们必须要做好一切准备。”
  “日伪军对我们封锁的确严峻,可我想总还是有空子可以钻的。我们可以利用根据地出产的‘药’材,还有其他的东西去敌占区‘交’换粮食吗。咱们山区旱的厉害,可是几个有大量地表水的平原地带,情况应该还是可以的。”
  说到这里,李子元站起身来道:“这是一场战争,而且这次我们的对手是老天爷。也就说我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日伪军的扫‘荡’,还要与老天爷的抗争。这场战争我们能不能取得胜利,关键还要看我们怎么去做。”
  “我们这次要做三种准备,一是保证不能出现一个老百姓饿死的现象,不能出现老百姓大面积逃荒的现象。第二,还是要尽可能的保证部队的战斗力,不能说吃好,可至少得让部队吃饱。”
  “部队遇到战时要行军打仗,搞一个长途奔袭几十里,那是最低的限度。如果到了战场上体力跟不上,可是绝对是要命的。咱们的战士空有一个傻大个,可要说本身的身体素质远不如日军士兵。要是在吃不饱肚子,那这仗也就没有办法打了。”
  “第三,还要做好接收其他方向灾民的准备。鬼子去年大量有意识的驱赶灾民,进入我们的根据地,给咱们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如果今年的天灾,还像是去年一样大规模的蔓延,我们必须要做好两手准备。这次咱们军地联手,与他老天爷斗上一斗。”
  李子元的这番话说完,所有的人都沉重的点了点头。今年自开‘春’以来,就几乎滴水未下,‘春’旱已经是定居。如果夏天在不下一场透雨,今年整个的收成基本上就完了。整个壶北东部山区的百姓,还有部队都会陷入最危险的境地。
  现在面对的不仅仅是与日伪军作战,还要想尽一切的办法与老天爷做斗争,将损失减少到最少的程度。几乎所有的人,都感觉到了身上沉甸甸的压力。尤其是刘雁来与常娟,这两个地方工作的带头人更是感觉到了压力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