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 113. 丹墀希进(1)
  正月十六,元宵已过。中书省。政事堂。
  今岁的科举选士之事临近尾声,新科进士榜单已出,及第众人将在今日经中书省判定过后,再呈报给皇帝待敕。目下权知贡举的,是户部侍郎赵上交。
  赵上交是累朝旧臣,在后汉隐帝治下就做过户部侍郎,还拜过御史中丞,专门负责弹举官员,行监察之责,在任上有过不阿谀、不避忌的名声。后来转做秘书监。那年冯道去徐州迎接汉隐帝的嗣君河东世子刘赟,赵上交就以秘书监身份做他的副官同行。冯道和赵上交,都是李太后和当时的枢密使郭威议定派出的,可见朝廷对他还是颇为看重的。
  大周皇朝建鼎后,赵上交以秘书监拜礼部侍郎。常例,贡试多由礼部侍郎主管。赵上交便考察贡试章程办法,向皇帝郭威上疏申明条制,列出了改革考试科目的具体条款,帮助朝廷擢取到了梁周翰、董淳等人才,皇帝郭威甚是嘉许。去年八月,赵上交从礼部侍郎转户部侍郎,位置更具实权,也算是朝廷对他用心贡举改革的报偿。因为他熟悉贡试条例,于制度上又多有创见,官家郭威便命他以户部侍郎之职仍旧权知贡举。
  今年开试前,赵上交又上疏,请求将考试进士的科目中去掉帖经二十帖和对义五通,而在诗赋各一首之外,别试杂文两首、试策一道。这项举措,旨在去除贡试文章中的浮华成分,而向资国、实用方向引导。这道奏疏很符合皇帝郭威的追求和风格,于是下诏从之。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广顺三年皇朝的第一件大事—青年文官人才的选拔和储备—就将如期收尾了。
  王峻执掌枢密院,权位在中书省之上,判定的日子便是由他决定的。
  此时,枢密院正副两使、中书省、门下省诸相、诸执事官等都齐聚政事厅内,等待过堂。
  亲事官在堂下告进,赵上交微笑道:“将他们领进来。”未几,一队素衣青年士子便排做一行鱼贯入内,在堂下向诸长官行礼。
  礼毕起身,依序各自唱名,自报家门。待这十几个青年报完姓名,赵上交正要开口,忽听得主座上的王枢密冷笑一声,厉声道:“科举选士,是为朝廷选拔可用之才,将来是要将他们派遣到全国各地,代表朝廷执行政令的!赵侍郎,瞧瞧你们选出来的都是些什么人!身形卑琐、形容不整的歪瓜裂枣,也好意思混在进士里头滥竽充数么?今岁选士不公,必须要重新考试!”
  此言一出,堂上众官尽皆神色大变。
  选进士不是选美,重在才学,岂能要求个个貌如潘安?才如宋玉就够了嘛。何况,今日堂下所站的青年士子们,也没有谁的长相特别让人不能忍受,最多不过是有人身材矮短些,有人习惯性地佝着背,有人脸上痘痕多些,有人五官搭配得差一些……,这些都无伤大雅。选士事关国政之大体,王枢密何必在外貌上吹毛求疵呢?
  十天以前。枢密院。
  新权知贡举、户部侍郎赵上交谒见枢密使王峻。
  赵上交汇报了今年开科取士的大势,应王枢密要求,还对众多士子的情况进行了大致点评。王枢密大大咧咧听着,待赵侍郎说完了,他点点头:“开科取士,为国纳贤,马虎不得。适才赵侍郎提到的士子中,有几个鄙人曾经听说过,想来此番会有优异表现。鄙人还听闻相州有个童生叫刘子乔的,经义诗赋俱佳,此番,赵侍郎不妨好生留意一下他的应试文章……”赵上交一一答应了。
  数日后,考试完毕,录中的进士名单呈上来,刘子乔并不在其中。
  王峻是相州人,刘子乔是他乡梓旧友之子。他得旧友再三托付,拍胸脯打过包票-没想到,这个赵上交,如此不上道!
  谁没有几个需要照顾的特殊故旧关系呢?偏这赵侍郎就是孤身只影活在空气中的么?敢不卖他王枢密的面子,是以为自己在皇帝跟前的面子,会比王枢密更大么?是以为自己做过几天御史台的职务,就真的可以变成铁面人了?是以为自己这么铁面就是在秉公选士、就真的可以名垂青史?
  哼哼,太幼稚了,太可笑了。
  “今岁选士不公,务必覆试!”政事堂上,王峻毫不容情地强调着。
  诸相如郑仁诲等,纷纷起身劝解:“王枢密,王枢密!选士大事经各司连日多方筹划安排,已经进行到这一步,陛下正等着呢,事到临头,这名单是必定来不及改移了……”“何况,陛下尚未御览,未知圣意如何。倘若真有士子的应试文章不合圣意,待陛下敕下,再让贡院重新安排考试,也不算晚。”……
  王峻愈发恼怒,并不理会众人的劝解,愈发大声斥责赵上交。政事堂外的一众属吏都吓得偷眼互视,一声不敢吭。最后,座中诸相加起来也没有拗过王枢密,所有的青年士子都被带了下去。今日的过堂,就算白过了。
  王峻气乎乎回了枢密院。
  赵上交虽说在前朝做过监察御史,毕竟不是铜心铁肺,何况他现下是户部侍郎,管着全国的钱粮,更是一个需要不断与各部司妥协的位置。因此王枢密一走,他也坐不住了。提心吊胆了半天,他又亲赴枢密院,去向王枢密检讨工作的失误。王峻正在院中饮酒,见赵上交前来服软,便邀他一起对酌,两人各怀心事,皮笑肉不笑地喝了一顿方罢。
  次日,枢密使王峻在枢机会议上向皇帝郭威奏报赵上交知贡举不公,请求致之以法。郭威沉默着,没有立刻答言。
  “陛下,兹事体大,贡举乃为朝廷选拔人才的良途,他赵上交占据着这个位置,不说为国忠心尽职,却结党营私,培植私人。陛下,朝廷绝不能纵容他这种欺君之举!”王峻强调道。
  片刻,郭威微微颔首道:“知道了。”
  “那么陛下,臣就尽速派人将赵上交拿了,交法司审核议罪。”
  郭威轻轻叹了口气:“王枢密,法办朝廷大员,要有确凿的证据才行。”
  “证据好说,臣这就派人去查。臣早就听人举报过他的不法行为了!”
  郭威闭目,良久,微微点了下头。
  数日之后。
  工部奏报,黄河春汛期即将到来,河堤使用年久,往年都是随漏随堵,勉强应付,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工部请求趁着目前开了春却尚未进入播种季节的时机,广泛征发民夫,对河堤进行大修。
  河患一直是历朝历代的大烦恼。皇帝郭威听了奏报,立即批准,准备择人挂帅监督实行。枢密使王峻自请担当监修河堤之职,为官家分忧。
  官家郭威犹豫了片刻。倘若所有的大功劳都是枢密使去摘取的,不仅别的官员无法累积资历进阶,而且,自己还得再给他加官进爵才行。国朝不过建鼎两年,王峻已经挂完了尚书、门下两省的主事官职,还是同平章事,又监修国史,最重要的枢职也掌握在他手里,再加封,就只能往尚书令、中书令、侍中上加职,或者往检校太尉、检校太师上加衔,或者往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上加品阶,或者往柱国、上柱国上加勋,或者往郡侯、郡公、国公、郡王上加爵了……。五代制度乱,君主为了笼络权臣,可以封异姓为王,像符彦卿、安审琦、李彝兴、高保融等就是郡王;而耆老如高行周者,甚至在后汉朝就生封了国王(齐王),入本朝薨逝后又进位秦王,宠极人臣。
  王峻本人,一定是希望尽快地爬完人臣的这些台阶的。可是,他一骑绝尘,让别的臣工如何心服?如果他们无论如何争取功勋也难以望其项背,无论如何卖力都永远要被他踩在脚下恣意蹂躏,他们又怎么可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为朝廷尽忠?
  “陛下,”王峻见官家犹豫,忙坚持奏道,“臣恳请陛下派遣臣去监督修堤,此工程所需协调之事甚多,能够征用民力的工期有限,只有臣亲自出马,才能尽速筹措好各方人财物,抢在春耕启动前竣工。”
  官家郭威默然半晌,终于点了头:“好,卿既然主动请缨,朕就下诏,着卿主理此事吧。”
  王峻受诏,立即发布公文征发民夫,又组织工部规划修堤大计,并亲赴黄河前线视察监督……
  一场黄河边的的民事战役轰轰烈烈拉开了架势。
  澶州衙署。刺史理政室。
  王朴将属吏新送达的朝报呈交给君贵。君贵迅速翻看:“……诏命枢密使王峻检校修整河堤,兴利土功,即日启动……”
  君贵抬起头看着王朴:“这么说,王峻这些日子都会在黄河边巡查,不在京师咯?”
  王朴点头:“对!”
  -
  -
  -
  -
  -
  -
  注:五代时,官员的头衔一大堆,什么官职、荣衔、品阶、勋转……繁琐极了。王峻的那些头衔,也无法一一为大家解释,所以就在正文中大概提了一下,让大家了解王枢密往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还有哪些可能而已。就好比马里奥大叔闯关,前面还有几块金币、几朵蘑菇呀?……大致看个攻略。
  -
  -
  -
  -
  -
  -
  -------------------------------------------------------
  碎碎念:*^-^*求推荐,求票,求评论,求打赏,求收藏,求转发,求粉,各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