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枪简介

   一 阴符枪总诀六则
  一:身则高下,手则阴阳,步则左右,眼则八方。
  二:阳进阴退,阴出阳回,粘随不脱,疾若风云。
  三:以净(静)观其动,以退敌前(此句当有沿讹),审机识势,不为物先。
  四:下则高之,高则下之,左则右之,右则左之。
  五:刚则柔之,柔则刚之,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六:枪不离手,步不离拳,守中御外,必对三尖。
   二 上平势七则
  立身要耸,前步要颠,满托上与胸齐,此长枪势也,用之小枪可也。
  彼枪扎我左胁,我开左步,向里促步前进,连掤他手,势穷反枪,我单手扎出。
  彼枪扎我右胁,我开右步,向外随步扎彼小门,落骑马势,即照下平势运用可也。
  彼枪扎高我大门,我搭枪如蛇缠物,连足赶上二转,将彼枪扶在正中,尽力使下,即用单手扎出,小门同。彼从大门,不论上中下三门扎我,即乘扎之时,开右步,随右步躲开彼枪,用单手尽力中平扎彼大门,是为青龙献爪。
  彼从小门,不论不论上中下三门扎我,即乘彼枪(枪下当有脱字)之时,悬空转步,躲开彼枪,用单手尽力扎彼小门,亦是青龙献爪。
   三 中平势十三则
  立身要正,平枪在脐上,彼中平扎我大门,我用圈法圈开彼枪,单手扎出。
  彼中门扎我小门,我用圈法圈开彼枪,单手扎出可也。彼枪中平扎我大门,我退步掩彼枪梢,彼转扎我小门,我撒前手,单手扎彼小门。
  彼中平扎我小门,退步掩彼枪梢,彼枪扎我大门,我撒前手,单手扎出可也。
  彼中平扎我大门,我开左步,随右步,后手转阳至脐下,前手合阴,双手照他虎口扎出。
  彼中平扎我小门,我开左步,随右步,落骑马势。双手照他手腕扎去。
  彼中平扎我大门,我用青龙献爪扎去,与上平法同。彼扎我小门,我用青龙献爪扎去,亦与上平法同。
  彼中平扎我大门,我退步挑彼手腕,枪要出长,前手仰,后手合。
  彼中平扎我大门,我退步从他,指前手,托后手扎。(扎下当脱一彼字。)彼高扎我大门,我随枪作托刀势,起枪扎彼手,或彼杆,或彼枪开梢,即反手用尽力扎出。
  彼高扎我,圈开彼枪,进步双手高扎彼脸,他枪起护,我撒开前手,用单手扎彼腮。
  彼平扎我小门,我开左步,随右步,落骑马势捉彼,以后照彼下平势用。彼待枪不动,如先扎,必合枪开梢则扎,不开梢则不扎。
  (注)须将第二节,第六节,第八节,各分作二则,才符标题十三则之数。
   四 下平势十一则
  彼中平梨花滚袖枪扎我,我用阴阳手一仰一合,轻敲彼枪,连足退后要扎他,他转枪之时,我撒前手,单手扎出。
  彼低粘我,不论大小门,我与他落枪之时,进前步,起身扎他咽喉,此下平势俱可用之。
  托刀势,后腿弓,前腿蹬,彼扎我,我身悬空转步,单手扎彼脚腕,彼从大门中平扎我,我前足收回,用双手扎,俯身打彼枪杆,连足赶上,敲彼前手,待彼势穷,反枪单手扎出。
  彼从小门斜扎我,我将前足收回,用阳手背扎扎他枪。彼转枪大门扎我,我开左步,代右步,用单手扎彼小腹。
  彼低粘我枪,我向他小门,开左步,促右步,双手扎彼乳下。
  我梢在左,他中平扎我,我开左步,代右步,单手尽力扎彼小腹。我枪在右,他中平扎我,我悬空转步落骑马势,单手扎彼左胁,中与不中,即抽枪照原势跳回。他若赶来,将枪在地颠起,用滑步扎他,我枪梢在中,看其身一动,即发枪扎去,是谓先发削人,名占位之枪。
  彼从大门高扎我,我从大门圈开他枪,用单手扎出可也。彼从小门高扎我,我从小门圈开彼枪,亦用单手扎出可也。
   五 穿袖,挑手,穿指,搭外,搭里十七则
   一:今人扎枪,步步上前,殊失进退之理,我今定退一步法,随护随退,则彼枪扎空,其心必乱,乱而取之,其势甚易,盖争先者,黄帝之学也,退后者,老子之教也。
   二:今人扎枪,以捉拿为主,捉拿不住,不敢还枪,则利在常扎者,不如躲还,只妙在一时,所谓中平一点难招架也。
   此指出捉拿后攻击的弱点,不能一拍到位,战机微纵即逝,指出同动制敌的重要,指出闪打同步的重要,指出后发先至的重要,指出中平一点最难防。此即峨眉枪中破中平枪中的正闪扎与反闪扎枪。及过枪斜插一枝梅。
   三:今人扎枪,高扎高迎,低扎低迎,紧紧相随,惟恐不及,失之大迂,不如高扎高迎,彼落我即扎商,低扎低迎,彼起我即扎低,在上扎上,在下扎下,甚为捷便。
   此说明枪在何处在何处扎人的重要,线路简洁的重要,乘虚而入的重要,后发先至先决条件是线路简洁自然而为子。其招反闪避青入红,正闪避青入红,斜移并步合枪,燕子穿林,凤凰点头等式。
   四:今人扎枪,多用转枪,里扎里掩,外扎外掩,扎里,如犁花滚袖枪,不知此最吃亏,如彼枪扎我,我从不门掩住枪,令其扎我小门,彼转枪扎我,我撒前手,后手扎出,彼落空,我枪扎实。
   此式说明枪不走圈的科学性,指出崩分的简洁实用性,着重指明如何化守为攻,其式分花拂柳各式运用。
   五:凡发枪扎人,要扎透,不要扎穿,一点便回,随立脱以备不虞,兵法所谓一克如始战者是也,慎之,慎之。
   此阐明快攻快收的重要,忌步死,手死,意死,无轻灵转换之势.
   六:凡与人扎对枪,不许呆立,他以虚枪相试,我以虚枪相应,彼进我退,彼退我进,足要轻,步要碎,身无定形,飘飘如仙,待实扎之时,我躲枪还枪,使开步法向前,翩身着力也。
   此阐明打游击战,打运动战,阐明峨眉枪步似风摆荷,身无定意,行无定踪,形飘飘而迷离,发则出手似闪电,发力若雷霆,追击以最大跨步的跟步出击,只要前脚根先着地,先脚根提起自然跟随步势即不会老。此要人以根摧,我以梢牵,人以丹田,我以涌泉方能做到。太极认祖王宋岳但不知其中之秘。
   七:凡与人对枪,要去贪心,绝脱气,眼注彼手,勿得旁观,微有不便,不勉强发枪。待时而动,一击便脱为上。
   此阐述中庸无过无不及的思想,不硬打硬拚,打游击战的理论。峨眉枪中动中取胜尔须记,不欲胜人方胜人即释此语。
   八:凡与人对枪,要善卖破绽,诱之使入,中途击之,彼不及防,兵法所谓形之敌,必从之者也。
   此阐明骗字重要,你什么都会了,只有用骗才能创造有利于己的最佳时机。
   九:凡与人对枪,我心不肯先扎,必不得已,亦惟点一枪诱之使入矣。
   十:凡与人对枪,我虚点一枪,即便回身,彼若赶来,其举足未定之时,所谓及其陈未定而薄者是也,击其半式。发而必中也。
   此认为先动手犯了后发制人的大忌,就会给对方后发制人的机会,对方倒可以用后发制人制胜自己,这样用骗法虚招,诱对方先出,以便利于己后发制人,同动制人而制敌于半式之中。
   十一:凡与人对枪,利在乘虚,如彼扎右则左虚,扎左则右虚,扎上则下虚,扎下则上虚,以目注之,以时蹈之,百无一失,兵法所谓形避实而击虚者是也。
   此让实击虚,对兵善出奇者,无穷于天地的阐释。
   十二:凡与人扎枪,与用兵相同,体者:兵也。心者:大将也。目者:先锋也。三军运用,难在一人,然平日之节制,已战之时,先锋领众对敌,固不及事事而谋之大将,扎枪亦然,平日手足习然,对敌之时,目光一照,四体从令,亦不著著用心也。
   此阐明:眼为心苗,意者,内也,不可见之神,形者外也,可见之身形。欲得力整,先须形整,欲得形整,先须意整。一曰调身,体松则神顺,二曰调神,神顺则形顺,三曰调形,形顺则力顺,有此三顺,则身自松,神自灵,形自顺,力自整矣。阐明精熟之后,与人交锋,即是见景生情,随机而发的本能。
   十三:凡扎枪不必著数太多,博而不精,终属无益,只在要紧处操演精熟,变化无穷而已,所谓兵不在多而在精者也。者:兵也。有不同看法,如体先行,那等于先把目标送给对方,而不可取。兵者:手脚也,身者:中军也。
   此阐释了《易经》思想,理简易明,物简易用,居简易洁。就像中国象棋,只十六枚棋子,同样能下出千变万化的棋局。此式即解拦枪中玉女抽身也,也可过枪作左右斜射虎半式。
   十五:凡与人对枪,我发枪扎人,彼从小门拿开我枪,领我落右,不必着急,待其扎来,不论高低,我将前步一退,后手一提,作剪步而走。出险之后,重回定势。
   此峨眉飘让加玉女挪莲是也。手凶势凶莫怕它,让开一步自枉然。峨眉让法:上身不动,泰然处敌,中正安舒,脚下翦步如飞,一飘丈余。神淡谈而形翩翩,峨眉套让也。飘而走矣,沉而发,往往令对手不知所从,无处下手。
   十六:凡与人对枪,要看势,兵法云:用众者务易,用寡者务险,一人与二人扎枪,其数已倍,况多者乎!据险固不待言,然平人扎枪,与兵法究竟不同,两军对垒,即限于纪律,岂能曳兵而走。
   是平人则不然,相持于地邑院落之中。或据穿口,或据隘巷固宜,方平原旷野,彼众我寡人则剪跳为主,必不可背陷重围,想起空间之处,即我托足之所,彼赶来拖枪而走,不赶即止,频频回顾,见有轻足善走者迫近吾身,我回身单手直刺,中与不中,拔枪又走,出险又息,骂之则来,赶来又如前,如此则一可敌百矣。
   十七:凡与人扎枪之法,先学踪跳,能逾高赶远,继之以脱,则万将难敌矣。
   此破群斗之法,说明了走化走打的重要,记住一面受敌的重要,人须众,但追者必有先后,而用奇以击之,此以弱胜强之法。王宗岳也说明了他所习枪法非军中之术,是江湖民间防身之枪法也。此说阐明:学艺先学步,说明步不快则枪慢,步不稳则枪乱,万法之机,始于足下。此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在对方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时,指第一动作结束,第二动作尚未做出的劲隙,即防守反击最佳时机。阐明了道家思想。此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在对方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时,指第一动作结束,第二动作尚未做出的劲隙,即防守反击最佳时机。阐明了道家思想。其式倒步三枪,玉女抽身后发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