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现身小南京,拜会李长官

  太阳落山前,余辉斜洒在县城地上,到处一片金黄通亮。修河边南门口码头上,一条内河风篷货船正靠在岸边,工人们正挥汗如雨地忙碌着给船装载货物。军事科长张任清,自卫大队大队长肖靖国陪着柯续中从沿江路走来,直接通过跳板登上船。
  船主老桂忙迎上来:“县长来啦?请在前舱安歇,我这是只货船条件不好,委屈县长尊驾。”
  柯续中大度地:“没事,就一个晚上,挺挺就到了。”说完随着船主老桂钻进前舱,木板搭就的船舱显得有点陈旧,地板走起来有点响动,透过缝隙还能看到船底漏进来的水。窄狭的船舱内陈设十分简单,前舱与中舱隔板中间开了个门,用两块推板往左右开启。傍边角落里挂着一盏马灯,两边有四个上下铺位,中间放着一张小桌子,配有四把木椅子。
  船主老桂说:“这是我们搭客住的地方,请县长一行将就一下。晚上船上滩要请人拉纤,喊些号子什么的,可能会比较吵闹,到时吵着县长莫怪。”
  柯续中笑道:“好的,我们知道这是行船必须的,该干啥干啥,反正住一晚明天就到了。”
  船主老桂充满歉意地:“县长您聊,我去准备启锚开船。”
  柯续中一行三人朝船主老桂点点头,肖靖国挥了挥手,示意没事可以走了。
  船主老桂下船上岸,指挥伙计拉起风帆,系好牵引风帆的绳索,顿时河风鼓动着风帆,船只开始轻微晃摇。老桂拔起锚链跑回船,将锚头倒挂在船头,伙计赶忙抽回人行跳板,靠在船帮ー侧放好。在风帆强有力的作用下,船只慢慢离开岸边码头,向上游碧绿的深水区滑动。
  柯续中、张任清、肖靖国三人站在船头上,欣赏着缓慢移动的县城和蓝天碧水中的山城倒影。过了县城西摆街,房屋民居渐渐变少,山的倒影越来越重。太阳逐渐西沉,远处黄田里农户荷锄牵牛暮归,厨房上炊烟袅袅,修河水气升腾薄雾迷离。
  柯续中见天色渐暗,河风习习透着清凉,再呆下去可能会着凉,他对张任清、肖靖国两位下属说:“天色已晚,肚子饿了,回舱去吃点干粮吧。”
  三人转身进了船舱,舱里明显比外边暗了很多,张任清取过角落里的马灯,划了根洋火点燃,舱里便有了一些桔黄色的亮光。肖靖国拿出帆布袋里的牛皮纸包放在桌上,一股烤红薯特有的香味溢满船舱,里面有十来只烤好的红薯。他做了个怪脸笑道:“堂堂县长还惦记着这几只烤红薯呢?”
  柯续中扶了扶眼镜没作声,张任清伸手推了把肖靖国,讥笑嘲讽道:“你不惦记就别吃,留给我和县长吃。”
  肖靖国回身抢了只烤红薯,剥掉烤焦了的薯皮吃起来。柯续中也拿了只烤红薯边吃边说:“别看不起红薯,它是正宗的外国货。明朝的时侯,沿海闹饥荒,是广东、福建渔民冒着生命危险,从菲律宾偷运过来,要是被菲律宾人抓住可是要掉脑袋的。这玩意到中国来一点不认生,特别容易伺候,落地生根,产量也高,一亩地能产三千多斤,是乡民们度饥荒的好东西。”
  听到柯续中这么讲,张任清、肖靖国吃得更欢了。吃完之后,三个人天南海北,东拉西扯,谈古论今,直到深夜才睡觉。一觉醒来时,船已经落帆收桨,稳稳当当地停在漫江乡孝子祠小码头。柯续中听到外面有人卸货传来嘈杂的声响,忙穿好衣服爬了起来,一看张任清、肖靖国没了踪影,从已经打开的舱门中可以看到,他俩站在船头和一个什么人在说话。
  张任清回头看柯续中钻出船舱,忙带着那个人迎了过来,向他介绍:“这位是柯县长。”柯续中微笑着点了下头,伸手握住他的手说:“你是莫乡长吧?”
  那人连连点头应道:“正是鄙人,欢迎柯县长到漫江乡视察,你们一路辛苦。”
  柯续中从包里掏出洗涮用具:“辛苦倒谈不上,一觉睡到天亮,我们先到河边洗涮一下。”
  莫乡长忙拦住柯续中说:“不用忙,到了乡公所一切现成,这段河水太脏不能用了。”
  柯续中扯着嗓子与船主老桂打了个招呼,便带着张任清、肖靖国随莫乡长下了船。没走一会就到了,乡公所在漫江街上一处民宅里,义宁街市传统的门面式砖木结构,平地ー层两侧墙烟砖到顶,正面是可拆卸的门板、窗板,楼上完全由木板构成。往来人员由左边进出,右边靠街市的是乡丁值班室,第二间为莫乡长的办公室。
  由于四周无窗户采光,房顶做了个巨大的漏斗式天窗,光线透过明瓦照亮整个房间。办公室里也很简陋,一张硬木生漆老式书桌,一把杂木黑漆太师椅,一把休息用的竹躺椅,靠墙放了三张开会、接待用的长条椅。第三间是饭堂,工作人员、上级来客都在此用膳。最后面有厨房,边上还有一间简易的厕所。
  柯续中ー行吃过早饭,在漫江街市上走了一圈,想见识了一下“小南京”的风采,一看大失所望。这个绰号其实被夸张了不知多少倍,充其量也就是驻军人多消费量大,只是比一般乡镇要繁荣些。看到柯县长脸上的失落,莫乡长感到不安,怀疑是不是接待不周?惹得柯县长生气了。
  再往前就是儿女亲家开的茶楼,莫乡长把柯续中一行带到茶楼,准备让县长品尝一下原产地宁红茶,谁知柯续中见状忙停住脚,再三推辞不愿进去:“谢谢莫乡长,茶楼就不去了。现在全国都在推广赣州蒋专员的经验,开展新生活运动,酒馆茶楼是去不得的。”
  莫乡长爽直地:“柯县长,不就是喝个茶?没有事的。李总部游干班的人,天天在这喝茶、打牌、汹酒、斗殴,闹得天翻地覆,我们漫江山高皇帝远没人管。茶楼是我家亲戚开的不收钱,茶叶是漫江特产更不要钱。”
  柯续中正色道:“军队自成体系,我们管不了它。但我们要管好自已,不让老百姓说闲话。至于要不要钱是另外回事,关键是我们要养成好的习惯。”
  莫乡长知道说漏了嘴,惹得县长不高兴,只好连连点头称是。回到乡公所莫乡长办公室,大家又一起喝了一杯茶。莫乡长汇报了乡里的工作,重点讲了县长交代买肉的事,有一个农民昨晚打到一只两百多斤野猪,乡公所派人买了过来,叫食堂大师傅清理干净砍成四块,连同猪下水一起装在两个箩筐里。柯续中觉得这事办得不错,就表扬了几句。一看时间差不多了,李总指挥应该起床了,便要莫乡长陪同到李总部去。
  一行四人出了乡公所,后面跟着两个挑肉的乡丁,往杜家庄方向走去。不一会儿,便来到一栋乡绅宅院,这宅子颇像北京四合院。周围眠砖砌成,麻条石大门框,大门铁皮包就,鎏金大铇钉加固,美观结实。二楼还有枪眼、观察孔,真像为李总指挥量身打造。刚走到门口两个卫兵拦住了去路,张科长和士兵悄悄地说了几句,士兵便挪开枪放行了。
  刚走到天井边,上重大厅传来李默庵爽朗的笑声:“县长老弟,欢迎,欢迎啊。”
  柯续取下礼帽行鞠躬礼:“续中登门拜访,打扰总指挥了。”
  李默庵笑着说:“那里的话,老弟对我工作很支持,义宁党政班调学到得最好,三省九县排名第一。”
  柯续中谦逊地:“应该的,支持李指挥长抗战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李默庵手ー挥,指着不远处ー栋建筑说道:“去看看万寿宫游干班的学员。”柯续中做了个请的动作,随李默庵一行人出了大门。张任清将两担野猪肉交给总部后勤副官,打发乡丁回乡公所后,和肖靖国一起跟上队伍。没走多久,便见到了万寿宫门上写着:“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招牌。
  万寿宫是道教许慎的道场,许慎江西老百姓尊称许真君,在全国的名气不大,但在江西则是名声显赫。因斩杀为害江西的孽龙,救民于水火之中,而独自享有万寿宫道场香火。万寿宫只有江西才有,其他省即便有万寿宫,也多为江右商帮江西人所建。江西又以义宁为盛,各乡镇都建有万寿宫。
  义宁县有两处许真君追杀孽龙的地名,漫江和赤江都和许真君有关。漫江是许真君的斗法地,武乡河在这里拐了一道弯,神魔相斗,各施神通,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许真君刀光剑影,天尊护法不见真身;孽龙上天入地,武乡水平地起波澜。孽龙激起的巨浪漫过河堤,呑没了田畴庄稼,房屋人畜,于是产生了一个新地名“漫江”。许真君沿河而下追击,直到塅上才追上孽龙,一剑下去血流满河,人们为纪念许真君把当地称做“赤江”。
  进了下重大门隔着天井,可见上重屋檐下挂着块“真君殿”的匾额,许真君塑像端坐神台之上。大厅里变成了一个大课堂,一名军官正在给二百名学员在上课。军官见李默庵陪客人进来喊了声:“全体都有,起立,立正”。小跑几步过来,一个立正敬礼:“报告李教育长,游击干部训练班正在上课。请长官指示。”
  李默庵回礼:“请坐下。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义宁县柯续中县长。柯县长年轻有余,立志报国,放弃泰和安逸的生活,到最困难的义宁县当县长。这次游干班调学,义宁县是到得最好的。今天我要请他给学员讲几句话,大家欢迎。”说完带头鼓起掌来,学员们掌声雷动。
  柯续中走上讲台,一眼看去台下坐满了学员。左边坐的是国军军官,军装穿戴整齐,动作规范有序;右边是湘鄂赣三省九县党政干部,虽然大家都是乡镇长、县区党部委员,因地域和思想观念不同,穿得五花八门,有西装革履,长袍马褂,中山国服,中式对襟,各显风流。由于贫富差距较大,布料质地差别更大,有呢子毛料,绫罗绸缎,万载土布,义宁生布,应有尽有。年龄悬殊也大,十几岁到五、六十岁都有。
  柯续中:“尊敬的李长官,各位学员:首先欢迎大家到我县漫江乡来学习,这里生活条件不太好,学习环境艰苦,我作为东道主心有愧疚,慢待大家了。”
  “我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走到一起来的。过去讲东北危机,华北危机。现在就严重多了,最大的城市上海丢了,首都南京丢了。武汉、长沙、南昌、九江都成了敌占区,我们四面都被敌人包围,义宁成了一座孤岛。这座孤岛能不能保得往,还要仰仗九战区三十集团军和湘鄂赣挺进军王长官、李长官带的部队,还有在坐诸君的共同努力。敌人打到我们家门口来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抗日,不作拼死扺抗?”
  “义宁县已成抗日前线,倒不是担心我这县长的帽子,而是担心四十多万义宁人民的生计。万一鬼子打进来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们军人、公职人员,要尽心尽责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前线,要为国为民奋力拼杀,用血肉捍卫国土;在课堂,要打好基础学好本领,时刻准备报效祖国。最后,祝大家学习愉快,学业有成。”
  讲完向李默庵和上课老师鞠了一躬,又向学员们鞠躬。下面顿时掌声雷动。李默庵:“柯县长讲得非常好,代表了地方领导对游干班学员的殷切期望。大家一定要深入领会,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好,下面继续上课。”
  出了万寿宫大门,莫乡长陪着李默庵、柯续中来到杜家庄。这是一座南方山区少见的村庄,人口不是很多,挨着溪流而建。村庄东西走向,可能是古代防匪防盗的需要,东西两头各有一座庄门。他们从西边庄门进入庄内,里面街道麻石砌就,光滑平整。两边店铺多为茶行所占,只是近期行情不好,歇业居多。
  一行人看了两家开门茶行工人制茶,都觉得很新奇。原来大家只会喝茶,不知道茶是怎么做出来的,看过之后才略知一二。柯续中看到茶行有开有关,忙问是怎么回事?工人告诉他关门的是绿茶行,做多了卖不动会变质。而开着的都是红茶行,保存得好三年不变质。莫乡长进去后面和俩老板嘀咕几句,提着十几斤红茶叶出来。送了十斤给李长官,送五斤柯县长。柯续中本不想要,看李长官没吱声,也不敢哼气。
  回到李总部驻地稍作休息,便有勤务兵过来请吃饭。在李总部吃过午饭,柯续中三人坐着李长官派的,引擎盖上印着白色五角星的美式军用吉普车,神气巴拉,摇摇晃晃去了山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