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玄真

    二人下了山,自运起神行之法,不过二三日时光,便到了牛县之外。
  两个都是能望气的人,登上山峦,睁眼望去,却隐隐见到远处大火焚天,杀气腾腾,纠缠上升,演化朱厌凶兽,仰天嘶吼,金气四射,分明的是刀兵之相,必然便那是高亭军与蒙夸相持之处了。
  宋让望罢了兵气,下得山头,见到山前正有一家道观,时候正好又是半夜,便对那青光道人道:“眼见这天色不早,我二人满身风尘,此时入营,惊扰将士,多有不便,不如这宫殿之中歇宿一晚,明日一早,换洗了一身尘埃,却再拜会。”
  “道友说得甚是。”
  道人点头,却将目光一抬,正见门前挂着匾额,上书“玄真观”三字,心中一阵欢喜,抚掌道:“妙哉,也是有缘。”
  便上前敲门。
  敲了半天,却见出来一个矮挫道人,瞄了二人一眼,见一道一俗,打扮不似贵人,面上便露不快。待要口出恶言,却见宋让虎目一瞪,气势便怯了几分,将嘴边的难闻之语生生吞了回去,道:“二位道友深夜敲门,所为何事?”
  青光一稽首,口中道:“只因贫道与师弟连日赶路,今日赶得急了些,以至过了宿头,以至宝殿,还请道长慈悲,收留一夜。”
  那矮挫道人虽有些不愿,但到底不敢惹恼了宋让这般一个金刚恶煞,只道:“宫观窄小,厢房却没有,只有前殿还有空处,若是贵客不嫌,也可将就一晚。只是明日须得早起,休要误了香客上香便是。”
  青光忙道:“岂敢。”
  那矮挫道人让过门,二人便入了观中。
  这玄真观果然窄小,却见入门是个香殿,殿前一个石炉,两旁栽着两颗大椿。那矮挫道人领着两个入了香殿,交代一番,却打着哈欠,自入后房去了。
  宋让一看这香殿,并无十分出众之处,到有七八分的破败。只见前面一张香案,上面几个木雕的供果,两盏烛台,一个香炉,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法器。
  抬头望上,供桌上面立着一个泥塑贴金的道君,身着八卦袍,鹤发童颜,眉星目月,长耳垂肩。背负双剑,脚踏龙虎,额前点缀七星,旁边立着两个童子,却正是那数百年前成道、位列上清天太元宫北玄真君位的李悌李玄真。
  宋让见那金身上沾着蛛网灰絮,面貌也有七八分的模糊,笑道:“这个北玄真君,却是有些落魄。”
  却是青光道人见到那金身,不理宋让奚落的话,忙上前顿首行礼,道:“弟子青光,赶路至此,无有歇息之处,搅扰了祖师清净,万勿怪罪。”
  原来这个青光道人,占据了昔日李玄真建立的道场,也算是有些香火情谊的,此刻见到真人金身,不好失了礼数。
  宋让见这青光拜得起劲,看了那泥塑金身,也只跟在身后作了个躬了事。
  青光道人拜完了祖师,二人便各自找处歇息。
  时节虽然还早,入夜却颇有凉意,前殿门窗皆无,夜风飕飕。好在二人皆是修道有成的人,寒暑不侵,倒是不惧。
  宋让贪恋金秋时候,金气正浓,香殿之中又甚是狭促,索性出了殿外,来到院中接引太阴金精之气淬炼白虎之神。
  那青光道人修炼乙木之气,自来都是清晨用功,故此只闭目养神,不去院中受那夜风。
  道人既然入定,便散去一切念头,混混沌沌,无思无想。
  恍惚之中,却听耳旁有声悉悉索索,青光本以为是老鼠一类,却不在意,俄而却问脚步轻踏之声,像自己走来。
  青光一惊,不敢再入定,连忙睁眼侧头看去。
  却见面前一个童子,手持净瓶,粉面朱唇,玉琢的一般,清灵可爱之处,十分喜人。
  本要发问,却哪知那童子见青光睁了眼,忙上来行礼,笑道:“道长有礼,我家师傅有请。”
  青光眉头一皱,却忽觉这个童子哪里见过一般,头一偏,正看在神龛之上,那真君左旁侍着的那童子,却不与这个童子一般模样?
  青光一惊,鱼跃而起,还礼道:“仙童从何处来?”
  那童子笑道:“自上清天太元宫中来。”
  青光连忙又施一礼,道:“原是祖师坐下高足。”
  童子道:“道长何必多礼,我家祖师有请,还请道长入宫中说话。”
  青光道:“也不知宝殿何处?”
  童子道:“乃在九天之上。”
  青光讶道:“九天之高,何止万里,非清灵之气不可飞抵,青光这样的浊沉之躯,如何能上得去?”
  童子笑道:“道长自入门来,日采夜炼,修行不辍,一口清气蕴育胸中,达于百骸,神明清灵,已有了成道的机缘,祖师那里,也是有名录的。只碍于时机未到,不能踏梯而上罢了。”
  青光一听此言,顿时满心欢喜,道:“仙童此言,果然当真?”
  童子道:“实是当真,只是此乃天机,我今日与道长说了,也稍嫌泄露,道长却莫再与他人去说。”
  青光喜道:“这个自然。”
  童子道:“说了许多话,却让祖师在宫中等待,道长还请出了庐舍,随我上天。”
  青光点点头,掐起诀印,运转气血,元神蹬开大门,便出了庐舍。那童子将净瓶中的水沾了,望元神身上一洒,道人只觉得身上尘埃尽去,腋下生出清风来,不由双脚离地,直往天上飘去。
  “道长请随我来。”
  那童子见青光遍体清风,便唤来一朵祥云,二人踏上祥云,顿时飘摇而上,电掣一般,只闻得耳旁罡风呼啸,刹那便是万里之遥。
  也不知过了多久,却听耳旁仙音袅袅,面前现出一群仙山来。
  那仙山堆在祥云之中,五色之光环绕,灵禽瑞兽飞走其中,却是一番好大气象。二人也不落地,直往深处飞去,约莫半盏茶的时光,却见一座宝殿落在眼中。
  童子领着青光殿前落下祥云来。
  道人抬头一看,却见其上写着“北玄真宫”四字,宝光闪烁,道人看了一眼,只觉十分刺目,低下头来,却不敢细看。
  童子领着道人,也不见有什么护卫,让两个人径入了宫殿。
  过了正殿,却来到一座山前,那山十分巍峨,约有万丈,童子一吹口哨,下来两只白鹤,二人爬上鹤背,直觉耳旁罡风呼啸,却是眨眼之间飞上了山顶。
  下了白鹤,却见一株老松长在面前,冠冠如华盖,下面坐着一个祖师,高冠羽服,鹤发童颜,正望着二人。
  童子忙上前行了一礼,禀告道:“老爷,青光道长已经请到。”
  那祖师点头,对青光道:“你是在藏仙观中修行?”
  青光以为自己占据了这玄真子的道场,他要问罪,连忙上前,道:“禀告祖师,并非要占据祖师道场,只因半路出家,也无师门,后便无处可去。云游之时,见到祖师道场无人看守,虫鼠孳生,故此住进,平常收取些香火灯油,以为生活,却无冒犯之意。”
  祖师却笑道:“我那道场,原本便是为镇住那天极峰山灵而建,后那山灵脱劫日近,观中香火萧条,也是当然,你却不必如此。”
  青光闻言,方才松了一口气,道:“祖师慈悲。”
  祖师道:“你既执掌我的道场,也算承了我的道统,闻听得你原来也无有师门,可愿拜入我门下,做个弟子?”
  青光闻言,心中不胜欢喜,暗道:“不曾想我却是个有仙缘的人。”
  那里又不愿意的?扑地跪倒,顿首三次,道:“祖师慈悲。”
  祖师将三个响头受了,大袖一挥,便将青光拂起,道:“你既拜入我门下,作了我的弟子,我也当将道法传你。”
  手中白光一闪,便幻出三册玉卷,道:“此三卷天书,乃是我门中经典之总纲,三卷经文,上册曰说大道初始,众法源流,中册说仙道奥妙,修行始终,下册说采补锻炼,修养存续。今日传你,能受多少,全凭慧根,你受此卷当勤修谨行,休要怠慢,生出杂念,最后遭了劫数。”
  那祖师将天书一抛,青光连忙去接,那天书落到手中,却化作一道光华,落到青光道人眉心中去了。
  瞬间无数妙法生于心中,好似天生一般,道人只觉灵台清明,宛若明镜,心念通达,刹那间悟出三门神通来。
  心中欢喜,连忙顿首道:“多谢老师传法。”
  祖师点头一笑,道:“你悟出三门神通,也算有缘法的人,如今下界,也有凭仗,只是你虽明了道法,也还需历劫,非如此不得圆满。”
  青光问道:“还有甚劫数,老师明示。”
  祖师摇头,笑道:“你只随着本心,便是道途。”
  青光待要再问,祖师将手一挥,道人却觉腋下清风渐渐散去,身子便如坠了铅饼一般,穿破了白云,却望地上掉去。
  耳旁恶风呼啸,不多时却见一个肉身坐在地上,待要呼喊,却正砸在上面,一瞬间灵肉归一,醒了过来。
  东方微熙,院中宋让一声清啸,站起身来,原来却是也收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