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章 太平洋汽车

    “总有一天我会造出比你更快的汽车!一定!”
  ———————————————————————————————————
  困窘的生活总是让人度日如年,甜蜜的日子却老是匆匆而逝。
  9月15日,陈翀带着花旗银行开的巨额支票回到了美国。
  他到环球公司驻洛杉矶办事处的第二天,司徒美堂就带着一个青年一大早地到了他住的旅馆房间。
  “陈先生,我叫冯如。”未等司徒美堂介绍,青年就急迫地自我介绍道。“久仰先生大名,很高兴今天能够得见尊颜。”
  “幸会,幸会!冯先生太客气了,请坐!司徒先生,我们就熟不拘礼了!”陈翀也暗吃了一惊,难道是穿越众的王霸之气发动了,四方人才纷纷来投?
  “升高不必客气。这位冯先生是个直率人,”司徒美堂替冯如的鲁莽做了下解释,“他想要研究飞机,正在四处找人赞助;我想这是个新玩意儿,美利坚也没怎么有,估计你会有些兴趣,就把他带来了。”
  “飞机啊?”陈翀当然知道冯如是干什么的,“这可是个好东西,说不定咱们中华复兴就要靠这个玩意儿了。不知道冯先生有没有做出样机来呢?”
  陈翀上次来美国的时候就想过去找冯如,但是一直没得空,后来又赶着回去了。没想到今天他自己找来了。
  听到陈翀说飞机可能是中华复兴的希望,司徒美堂和冯如的眼里都射出了极度兴奋的光彩;冯如更是感到自己终于找到知音了。
  “陈先生不愧为我中华之人杰,对飞机的大用一目了然。我曾对人言,若有千架飞机,则可保中国不受人欺凌;可惜大家都只当是笑话。
  今天听到陈先生的金玉之言,实在是感到有如拨云见日啊!”
  “这不会是笑话,只要我们为这个理想而奋斗,总有一天会实现的。但是要想中华不受欺凌,光有千架飞机还不行,还必须要我们的飞机是领先于世界的,才能够保护我中华!”
  “是,陈先生此言乃是至理。只要陈先生愿意资助,冯某愿以毕生心力奉献给我中华的飞机事业。”冯如继续说道,“虽然目前我还没有做出成功的样机,但是我有信心一定能够做出来!”
  “冯先生的志气令升高佩服。飞机是当今世界的先进事物,不能够光靠先生一人之力,当集我中华全国之力以兴之;所以先生不但要靠自己的力量,还应该吸收更多的中国人参与进来。”
  “升高这话说的好啊!我们应该集与国之力以兴之!”司徒美堂插话道。他现在对陈翀非常信服,自从在陈翀的建议下聘用律师并且按照律师的意见采取一些行动之后,在美华人的地位已经有些改变了。虽然《排华法案》并没有废除,但是已经有不少在各地买了房子的华人兄弟登记获得选举权了;有好几个州的州议员都接受了华人的拜访和意见。照这样下去,总有一天华人是能够和其他美利坚人一样生活的。
  随后陈翀、司徒美堂、冯如三人一起去了设在洛杉矶的华人技工学校。
  学校开办已经有将近两个月了,是准备作为未来汽车公司研究设计人员的培养摇篮的。现在在学校里接受培训的青年华人有四百多个。学校的老师都是从各机械工厂和机械专门学校高薪请的,每个学生每天要学习三个小时的理论,再进行七个小时的实习,课程很紧,学生很辛苦;但是知道毕业后就可以拿到三美元每天的高薪,大家的劲头都非常足。而且学习期间不但包吃包住,还有十五美元的月薪,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陈翀从学校里找了十个成绩最好的学生作为冯如的助手,和他一起研究飞机;同时陈翀还要求冯如每天也参加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安排好冯如的事之后,陈翀又在司徒美堂的陪同下参观了几所华人夜校。夜校学员就没有技工学校学生的待遇了,但也包吃一餐。夜校学员除了学习机械操作、英语之外还学些礼仪之类的课程。
  9月17日,陈翀独自去了位于兰开斯特的汽车厂。
  根据陈翀的指点,工人们已经最终做出了三辆样车——虽然成本太高了点,但是的确算是现在最先进、最舒适的汽车了。三辆样车的车型都不是现代主流的三厢的乌龟型,也不是那种甲壳虫型的,而是当时流行的箱子型的,前面一个发动机舱,后面一个四方箱子型的乘员舱。
  三辆车中,一辆是四门的、两辆两门的;两门车中,有一辆跑车,乘员舱和发动机舱都经过了流线型的处理,使这辆车更像一支现在的小孩子们常折的纸飞机。
  三辆车都是采用3.0升的四汽缸一体引擎,跑车有40匹马力,其它两辆车20马力。都是前置后驱,有前进、倒车、停车三个档位,三速,没有空档。
  按照工人提供的数据,有两辆车在50公里/小时的速度下可以连续稳定行驶3万公里,60公里/小时则可以达到2.5万公里,75公里/小时的时候仍然可以保证1.2万公里的稳定运行;而跑车的速度虽然可以达到130公里/小时以上,但是连续稳定运行的数据则差的多,只有3000公里。
  陈翀没有等工人说完,径直跳上那辆跑车,在工厂的跑道上来回行驶了几圈,然后又驾着另外两辆车试了试手感。
  “还不错,可以考虑怎么量产了。各位辛苦了,我会给你们加工资的,好好干!”
  开着四门车回到洛杉矶的陈翀狠狠地风骚了一把,路上行人的目光几乎可以把他烤焦。
  接着他找到司徒美堂,请他从安良总堂里选出二百人,他要成立安良保安公司。
  资本总是带着血腥味的,这个道理他比谁都懂。
  吃过午饭之后,陈翀又去了冯如的飞机厂,这两天他都要来这里看看,和冯如他们交流交流。虽然他对飞机不如汽车熟悉,但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道理总是差不多的。
  这次他先问了冯如一个问题:“你认识莱特兄弟吗?”
  “我认识他们,但是他们不认识我。您也知道他们吗?”冯如就是受这两位的影响才想要研制飞机的,当然认识了。
  “交给你个任务,不管用多少钱,一定要把他们请来,让他们来帮你研究飞机。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我一定说服他们。”
  “你不要说是为了中华而研制飞机,也不要说是为了美利坚而研制飞机,要说成是为了世界而研制。”陈翀再次嘱咐道。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陈翀除了监督汽车厂、飞机厂和保安公司的工作,就只做了一件事:他在加州伯克利大学找了两个化学教授,让他们研究工业化生产惰性气体的办法;这对他们来说当然不是什么难题,只用了一个半月就成功了。随后,陈翀在洛杉矶又开办了一家霓虹灯工厂,并很快就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分厂。
  11月22日,美国东西部的所有有影响的大报都刊登了一则消息:
  “太平洋杯世界汽车大赛将于一个月后即12月22日举行,本次比赛只设冠军奖和参与奖,冠军奖金1000000$,参与奖50美元。
  举办方:太平洋汽车公司;举办地:洛杉矶第4大道。
  报名地址:洛杉矶圣菲尔比街145号。”
  100万美元?那个清国小子不是疯了吧?还是他真的钱多的用不完?我就是不吃不喝连续工作1000年也赚不了这么多钱啊!
  “亨利,亨利,看了报纸了吗?100万美元,赶紧报名去吧!那就快要成我们的钱了,你就像以往那样把它赢回来吧!”
  “看了。这不还早吗?急什么,你和我一起先把车检查下再说,‘心急锅不开’,‘好屠夫总是先磨刀’。这个道理都不懂!”正在检查汽油发动机的中年人气恼地道。
  汽车大赛的消息瞬间传遍了全美,甚至《泰晤士报》、《巴黎国民日报》这些欧洲报纸都报道了太平洋东岸的汽车大赛的消息。所有人都在热烈地讨论着这次汽车大赛,还有他的举办者——一个清国年青富翁。
  东西部的所有汽车爱好者或者汽车厂主都赶着到洛杉矶报名,生怕哪天报名就截止了。
  12月22日姗姗迟来。
  洛杉矶第4大道是一条环城大道,今天大道两旁都是人山人海;尤其是起点和终点,搭起了许多高台,上面也都站满了人。
  比赛开始了,发令枪一响,几乎所有的汽车都在第一时间冲出了起跑线;只有一辆与其它汽车外形都不相同的汽车还停在起跑线上。
  “这不就是那个清国富翁的车吗?是不是出故障了?”
  过了一分钟左右——大家都觉得这一分钟好长啊——汽车终于启动了,它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开始追赶前面的那些汽车。
  距离在迅速地拉近,拉近;它很快超越了一辆车,又超越了一辆;它离最前面的车越来越近了;
  只过了不到三分钟,之前跑在第一的车就被它甩到了后面——而现在总共十公里的赛程还只不过跑完三分之二左右。
  5分17秒/10公里,汽车速度的新纪录!不,还要更快!它在起点停了一分钟!它是故意的!
  大家都在惊叹着,让大家更加惊叹的是,跑在最前面的三辆车都是同一家公司的——“太平洋汽车”?这不就是举办比赛的公司吗?
  第四位到达终点的是亨利·福特的车,他刚停好车,就一把推开车门,朝陈翀走去。
  “总有一天我会造出比你更快的汽车!一定!”
  “我相信!我相信你可以做到,你会创造奇迹的!但是我希望那不要太久,别等到你自己都开不动汽车的时候!”陈翀语带讥讽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