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藏宝图

  长安,深夜,东宫太子府。
  广陵郡王、太子世子李淳,侍候完自己的父亲太子李诵服完药睡下,回到自己的房间,顺手拿起已经翻看了不知多少遍的《太宗实录》继续翻看,不知不觉有些困倦,熄灯躺到床上准备安歇。忽然听到院里有轻微衣袂带风的声音,他赶紧起身,把房门拉开一条缝探头查看,只见一个黑影已经纵身上了墙头并翻身跳了出去,李淳刚要追出门,忽然听到利器破空的声音,他机警的一弯腰,只听“咚”的一声,一只飞镖扎到了门上,上面还隐约有一张折着的纸条。李淳拔下飞镖并取下纸条,转身回到屋里点亮蜡烛一看,“东宫有鬼,勿打草惊蛇,提醒太子安守本份,莫要妄议朝政。”
  ………
  长安,深夜,舒王府。
  卫士领着一个黑衣蒙面人悄悄的来到王爷的书房外轻轻敲了三下,舒王李谊赶紧把书房门打开一条缝,蒙面人闪身走了进去,舒王一摆手,卫士心领神会的走到院中的角落里隐藏了起来。
  “先生,来来来,赶紧把脸上的布解开喝口茶,这可是上好的洞庭碧螺春,刚刚从江南运来的。”舒王说着走到桌边,把沏好的茶倒了一杯双手递给来人。
  来人把蒙在脸上的布解开坐下,先双手接过茶杯看了看,汤色清澈明亮,外形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再凑到鼻子闻了闻,浓郁甘醇,鲜爽生津,最后品了一口,缓缓咽下,赞到:“回味绵长,果然是好茶!”
  “先生,先不说这个,你嘱咐我的事情有眉目了,果然如先生所料,我让人悄悄的把天宝年间杨国忠主政时期的国库账目仔细查了一遍,至少有六百万两银子有问题,经反复核实,可以说是不知所踪。”
  来人听了似乎并不感到意外,没有说话。
  “先生,说了半天你让我查这个有什么意义,莫不成你还能将几十年前消失得无影无踪的银子给找出来?”舒王既疑惑又有所期待地问道。
  “看来果真有这么份藏宝图”,来人肯定的说。
  “藏宝图,什么意思?”舒王急问道:“莫非这银子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给藏起来了?”
  来人又喝了一口茶缓缓说:“此事还要从杨国忠身上说起,当年他仗着杨贵妃受玄宗的宠幸,一心逢迎玄宗,身兼军政财等四十七职,大肆揽权贪墨和受贿,然后把这笔赃银暗地里铸成银锭,悄悄地运回了蜀川老家。所以后来安史之乱时,他极力劝玄宗到蜀中避难,说自己对安禄山谋反早有预见,已经在蜀川秘密存储了一笔军费,为了让玄宗相信,还把存放银子的藏宝图献给了玄宗。”
  “他好容易弄到手的银子,就这么心甘情愿的拿出来了,岂不是白折腾了嘛?”舒王问。
  “杨国忠是个人精,因为他知道,只要保住了玄宗就相当于保住了自己的钱袋,只要玄宗还在他们兄妹手里,散出的去的银子自然还能再贪回来。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因为杨国忠所作所为实在是天怒人怨,走到马嵬坡发生了六军哗变,杨氏兄妹及家人全部都死在了哗变的乱军手里。”
  “那后来呢?”舒王问。
  “玄宗把藏宝图一直留在身边,等到了成都本来还想遥控天下,谁想到当时还是太子的肃宗在灵武私自继位当了皇帝,遥遵在成都的玄宗为太上皇,玄宗非常恼怒。于是,扶植在江南的永王李璘与肃宗分庭抗礼,为了壮大永王的实力,玄宗打算把这份藏宝图悄悄地送给他。正巧原翰林院闲人李白(字太白)也避难到了成都,来到玄宗身边的李白便成了最合适的人选。因为李白原本在长安翰林院之时,就和永王私交甚笃,而且他也对肃宗自立称帝心中不满。用已经是平头百姓的李白送藏宝图除了出人意料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即使消息泄露了玄宗也可以装作与自己毫不相干。于是玄宗把这份藏宝图秘密的让李白转交给永王,之所以不取出现银送给永王,就是因为现银目标太大,根本不可能保密,而且让永王自己派人取出这批银子,可以完全脱开玄宗跟此事的任何关系。可惜的是,永王刚刚拿到藏宝图,就被肃宗的军队打败被俘并就地杀掉了,这份藏宝图也就消失了。”
  听到这,舒王失望的说道:“如先生所说,那岂不是跟没有这回事一样吗?”
  “不然!永王兵败,李白也被活捉了,本来应该是腰斩的死罪,可是偏偏被当时肃宗跟前的两个红人——汾阳王郭子仪(字子仪)和李泌硬生生给保下来了,最后只是判了流放夜郎(今贵州西部)。而且,李白一路上磨磨蹭蹭,结果刚走到白帝城(今重庆奉节东)就给赦免了,因此才写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来表达自己重获自由的喜悦之情。”
  “那先生的意思是,李白为了保命把藏宝图这事跟汾阳王(郭子仪)和李泌说了?”
  “据我猜测,李白不仅跟二人说了,而且以李白的聪慧,他肯定还凭借自己过目不忘的本事,把藏宝图给画出来了并交给了他们,”来人继续肯定地说,“否则李白不可能活下来!而且,这张图肯定也被验证了是真实的,所以最后李白不仅没死,并且还在他们俩的运作下被赦免了。”
  “没想到李白这个酒鬼,也不是天天醉生梦死的糊涂着,关键时刻还是很清醒啊。杜工部(指杜甫)《饮中八仙歌》曾赞‘李白斗酒诗百篇’,他因善于酒后作诗而闻名于世,但也正因为沉迷于杯中之物,经常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狂悖之举,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醉是醒,最终干出了醉酒后入江中捉月的蠢事,造成自己溺水而亡的惨剧。”
  “殿下难道此时还没有怀疑李白的死因?他被赦免后本来应该安享余生,可是不久就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醉酒后入江中捉月溺水而亡,死的是不明不白,其中必有蹊跷!”
  舒王听了这些话有些吃惊,忙问道:“莫非先生怀疑李白是被人灭口?”
  “虽不敢肯定,但这种可能性极大。”
  “如果按先生的推断,李白是被灭口而亡,那么这笔银子后来要么被转移了,要么在肃宗朝就被取出来了。”
  “不可能!我敢肯定这笔银子原封未动的保存着,而且这事肃宗根本就不知情!”来人语气非常坚定的说,“理由有三个,其一,李泌和汾阳王(郭子仪)这两个人一文一武乃是我大唐的中流砥柱,而且行事都非常谨慎缜密,玄宗派李白给永王送藏宝图,资助永王反对肃宗,这件事情如果让肃宗知道,将如何处置玄宗?其二,平叛安禄山虽然很费钱,但是国库还算宽裕,还没有到不动用这笔银子就平定不了的程度;其三,凭心而说,这两个人都忠于朝廷,而且对财、权看的淡如水。所以我判断,这笔银子一定还原封未动的保存着,这两位肱骨之臣一定会在最关键的时刻才会向朝廷交出这笔宝藏。”
  舒王听了不住的点头,并若有所思的说道:“先生所言甚为有理,可是,这么秘密的事情,先生又是如何知道的?”
  ------------------------------------------------------------------------------------------
  作者有话说
  今天和朋友聊到我的这本小说,他不好意思地告诉我,说书里的人物太多太乱,每次看一会就睡着了。
  听了他的话,我真的很惭愧,感觉到一个专业衣物洗护人员作为业余作者就是不自量力,不能写出吸引人的故事。
  这本小说大概压缩了781--820年之间的历史,将中唐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改编为故事,我的本意主要人物就是李泌和裴度二人,其他人的故事虽然篇幅不短,但总体还是为了衬托这两个主要人物的。李泌的作用是将摇摇欲坠的大唐扶住,并在此过程中选择七个人才,为将来中兴大唐打下基础;而裴度的作用就是联合这些人才,帮助唐宪宗李淳顺利登上帝位和实施李泌谋划的中兴大计。故事中无数的人物登场,都是为了设置情节,对他们的名字不必太在意。当然,像颜真卿、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元稹、白居易等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在当时都是职业官僚,书法、文章和诗词只是他们的业余爱好,在涉及到他们时,我会在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做一些加工,让大家看到这些历史名人在当年是如何做官做事的,权当我们书本知识以外的八卦传闻吧。
  朋友还提到现在流行穿越、修仙、屌丝逆袭类的故事,我这种历史小说既没有仙侠,也不香艳,很难吸引人。
  这个我无言以对,因为他说的那些流行内容,我真的没有想象力,编不出来。现成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摆在这,我都不能将它们编成吸引人的故事,那些脑袋里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我想都想不出来,还怎么编呢?我只能将现有的素材尽量发挥想象,编出一个年轻书生成为帝国宰相并参与治国理政的传奇故事,其中会涉及到党争(包括后宫争夺)、改革、反腐等情节,至于奢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则是我的梦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