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有约在先
    德宗经李泌这么一提醒,也意识到自己的决定不妥,于是说道:“朕可以不追究回纥人以往犯下的过错,但如果爱卿想劝朕同意与他们和亲,朕万万不会答应。”
    “陛下,臣认为如果大唐还想保住北庭和安西两座都护府,陛下就不能对回纥使者一口回绝。”
    “朕不一口回绝还要怎么样?”
    “陛下,回纥和亲的根本目的还是想与我大唐结盟,但是鉴于两国之间误会太深,回纥可汗也知道不可能派使者来长安入贡一次,双方就能尽释前嫌,他们这是借和亲一事来投石问路,实则是以此来探测我大唐对双方结盟的态度。只要陛下不一口拒绝回纥使者,就会让回纥人认为有希望与大唐结盟,如此一来,当北庭和安西都护府有危险的时候,回纥人一定会施以援手。”
    德宗点头说道:“爱卿所言虽然不无道理,但是朕该如何答复回纥使者,既谢绝了他们和亲的要求,同时又能让他们觉得还有希望呢?”
    “陛下可推说膝下只有一位公主尚未出嫁,但是偏偏这位公主又得了喘疾,根本不能受风,目前太医正在积极治疗。所以和亲之事还要等公主的身体康复了再说,让回纥人耐心等一等。”
    “爱卿以为这就能拖住回纥人吗?以往和亲的公主不一定非是皇室公主不可,勋贵大臣家的女儿也可封为公主后再远嫁异域去和亲,这一点回纥人很清楚。”
    “陛下,臣建议陛下如此答复回纥使者,会让回纥人觉得我大唐非常看重和亲一事,准备嫁一个真真正正的皇室公主,如果陛下随便指认一个勋贵家的女儿,反而让回纥人觉得陛下是在敷衍他们。”
    “原来如此,爱卿这是欲擒故纵之计。好,朕明日就按爱卿的计策答复回纥使者。”
    看看时间不早了,德宗示意俱文珍退朝。
    李泌赶忙说道:“陛下,老臣还有一事要单独向陛下奏报。”
    “正好朕也有话对爱卿说。爱卿就随朕一起到内宫去说吧。退朝!”
    今天的朝会发生了这么多件大事,百官一边议论着一边眉飞色舞的往大殿外走,李泌赶忙叫住李晟和马燧,说道:“二位王爷请随本相一起进宫面圣。”
    李昇看了看马燧脸上也是一片茫然,就问道:“何事还需我二人与相公一起去面圣啊?”
    李泌微笑着说道:“二位王爷就放心吧,不是好事本相也不会拉上你们。”
    ……
    德宗没想到李泌会叫上李晟和马燧一起入宫,心中暗想:难道他是想帮二人在自己面前求情,让他们俩官复原职吗?莫非李泌刚刚坐上宰相之位,就像其他人那样结党营私?他是要将二人拉到自己身边结党,自己在内为相,李晟和马燧在外为将,三人遥相呼应来操弄朝政吗?这一连串的问题立即在德宗的脑海里浮现出来。
    “爱卿既然已经决定在朝为相,有些事朕不能不提前和爱卿做个约定。”
    李泌恭敬地说道:“陛下请讲,臣莫敢不从!”
    “昔日杨炎为相,公报私仇害死了刘晏,后来卢杞依旧公报私仇害死了杨炎,所以朕不得不提醒爱卿,身为宰相,务必要心胸开阔,切莫结交党羽、挟私报复那些曾经得罪过爱卿的人。爱卿如果与谁有怨,朕替爱卿惩罚他,如果需要报恩也可以跟朕提出来,朕帮爱卿赏赐他。”
    “陛下,臣一向信奉道法修身养性,过往的仇恨从来没有往心里去过。不要说过去曾陷害臣的李辅国、元载都已经故去,就算他们还在世,臣也会与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至于对臣有过恩的人,他们要么早就富贵显达,要么就是已经离世,根本也不用臣再去向他们报恩了。”
    “哦,是朕忘了爱卿心性恬淡、与人无争,但是当今如果还有人曾经有恩于爱卿,就算是滴水之恩,朕也会帮爱卿涌泉相报。”
    李泌知道德宗对自己不放心,现在解释再多也没用,随即跪地说道:“臣谢陛下隆恩!臣将铭记于心!”
    “在后宫之内只有你我君臣几人,不必如此大礼,爱卿平身!”
    李泌起身对德宗说道:“既然陛下与臣有约在先,臣斗胆也想和陛下做个约定。”
    德宗知道李泌这个人不会有过份的要求,于是说道:“爱卿请讲!”
    李泌说道:“臣先请陛下恕臣之罪!”
    “爱卿不要过虑,昔日爱卿多次忤逆朕意,朕哪次降罪于爱卿了?但讲无妨,朕洗耳恭听!”
    “臣斗胆想与陛下约定,不要猜忌和伤害功臣!”
    德宗听了李泌的话虽然感到十分刺耳,但还是静心问道:“爱卿何处此言?”
    李泌指着李晟和马燧说道:“西平郡王和北平郡王为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二人都是我大唐的有功之臣。现在外面有人造谣,说二人自恃功高而居功自傲,对陛下有不敬之意。”
    “朕未曾听闻有什么谣言啊!就算听说了,朕也不会轻信。”德宗语气坚定地说道。
    “可是,陛下虽然不曾听说、也不会相信那些谣言,但是这二位功臣内心却终日忐忑不安,担心众口铄金,终有一日陛下被蒙蔽后会降罪在二人身上。臣今天之所以将二人一起带入宫,就是让他们俩亲耳听到陛下的金口玉言,不要整天胡思乱想。”
    德宗一听李泌并不是想帮二人复职,于是笑着对李晟和马燧说道:“看来朕这段时间与二位爱卿疏远了,这是朕的错!”
    李晟和马燧听到德宗这么一说,跪倒在地泪流不止。
    “难道二位爱卿为何如此不信任朕,还要当面亲耳听到朕的承诺才相信呢?”
    李泌接过话说道:“陛下有所不知,臣担心这二位功臣一旦因谣言毁谤而获罪,则神策军将士、地方节度使难免会兔死狐悲,一件很小的事情都可能再次引发内乱。对于大臣们而言,能够得到陛下的信任就是最大的幸事,对于官爵和权利反而并不会看的很重。就如臣当年在肃宗身边时一样,臣虽然没有任何官爵,但文武百官都听从臣的意见。相反,陛下对李怀光失去了信任,即便赐给他免死铁券他依旧背叛了陛下。如今李晟和马燧二位已经封王,作为人臣已经富贵到了极点,如果陛下能与他们坦诚相对,有战事则让他们领兵出征,天下太平则在朝侍奉在陛下身边,这样一来朝野人心安稳,宵小之辈自然没有可乘之机。”
    德宗听了李泌这一番肺腑之言,想到汾阳王郭子仪的一生,感慨地说道:“朕一定不负二位爱卿,爱卿也要以汾阳王为楷模,终生不负朕心。”
    李晟和马燧哽咽着说道:“臣谢陛下隆恩,终身绝不敢有负信任。”
    李泌看到这皆大欢喜的一幕,马上岔开话题说道:“陛下,西川节度使韦皋在黎州大捷,现在正图谋收复嶲州。但是臣认为西川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与吐蕃全面对抗,所以臣建议陛下降旨,让韦皋在西川稳扎稳打,在南诏尚未内附之前,尽量多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假手蛮族与吐蕃周旋,韦皋乘机巩固战果,做到收复一地就能守住一地。”
    德宗看着李晟说道:“西平郡王曾带兵入蜀击溃吐蕃的入侵,你跟朕说说,在与吐蕃的边境争夺过程中,韦皋该如何行动才能保证大唐受益最大?”
    李晟赶忙说道:“陛下,西川四周多山,险隘往往都在山口之处,西川自古就因‘蜀道难’而闻名。吐蕃自西而东入侵是居高临下,抢占险隘相对容易,但我方反攻则必须佯攻。加之山路崎岖,粮草供应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而且又有南诏这个帮手,臣认为欲保西川安全,必须督促韦皋尽快将南诏争取过来,然后大唐与南诏联手,派出小兵团多线出击,奇袭险隘之处的吐蕃城寨,唯有如此才能将吐蕃人锁在高原之上。”
    马燧也说道:“臣认为大唐欲遏制吐蕃入侵,回纥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如果大唐能和南诏、回纥结为同盟,则吐蕃必败。大唐在西南与南诏联手,必能将吐蕃入侵的山路封锁住;在西北,回纥自北而南攻击吐蕃,而我大唐则由东往西图谋河湟。吐蕃军队有限,三路联动,吐蕃必将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德宗说道:“李相公早就跟朕提过这些,但是回纥人伤朕太深,朕宁肯在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联动,也不愿意与回纥人结盟。与回纥结盟之事,还是将来留给太子再去决定吧。”
    …….
    张延赏这次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没想到李泌这种闲云野鹤,居然会接受宰相的位子,他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因为在所有人心中,大家公认李泌不是那种贪恋权利之人,他在肃宗朝就与天子‘出同辇、寝同榻’,几次婉拒了肃宗让他出任宰辅的机会,后来干脆执意到衡山去修道,肃宗实在挽留不住,亲自降旨为他敕建了寿仙观,并赐他三品官员的俸禄去修道。
    代宗登基以后,第一时间将李泌召回长安,让他出山帮自己巩固皇位,但是李泌在代宗的逼迫之下宁肯娶妻吃肉(李泌以前不近女色、不食荤腥),也不接受相位。
    德宗朝就更不用说了,德宗在身为皇子阶段就曾受到李泌的教导,所以德宗登基以后依旧尊称李泌为先生。如果说普天之下还能有人敢当面指出德宗错误的人,则非李泌莫属,而且德宗从未因此而发火。就算是汾阳王最受恩宠的时候,也不如李泌更受天子的信任。
    正因如此,张延赏才想不通今天的李泌到底意欲何为,他以前宁肯去隐居修道都不愿出任宰相,如今已到须发皆白的暮年,怎么就突然变了呢?但是,无论李泌出于什么原因,摆在张延赏面前的现实十分残酷,李泌不仅取代自己成为了首辅宰相,而且他这次来势汹汹,自己定下的内政外交都将被推翻,这是让他无论如何都难以忍受的,这不仅关系到面子,还牵涉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一旦自己在德宗面前变得无足轻重,那无论是大唐的各级官员还是吐蕃的大相尚杰赞,都将无情的抛弃他。
    张延赏早在西川任节度任上的时候,就通过吐蕃商人联络上了吐蕃大相尚杰赞,他用钱财买得了尚杰赞不大举入侵的承诺,虽然事后证明尚杰赞之所以答应了他,一是因为吐蕃在西域战事正酣,没有更多的兵力再入侵西川;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李晟在西川大破吐蕃和南诏联军,吐蕃实在忌惮这位万人敌的威名。
    后来张延赏出任宰相,尚杰赞开始暗中给张延赏送来大笔钱帛来打探大唐的机密消息。为了能一举除掉李晟、浑瑊和马燧这三位唐朝大将,尚杰赞与张延赏又一拍即合,一个为了今后入侵大唐无所忌惮,另一个则想除掉功臣长期把持朝政。所以张延赏在德宗面前,极力促成了平凉会盟。眼看着朝内已经没有人能威胁自己的相位了,没想到李泌的横空出世将自己的如意算盘给搅黄了。
    所以,张延赏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李泌顺顺利利的坐稳这个首辅之位。李泌不是和德宗有个百日之约吗?张延赏必须利用这段时间拆李泌的台,争取在这百日之内让李泌一事无成。
    要想给李泌暗中下绊,最重要的就是钱,而现在的户部侍郎兼判度支窦参(字时中),正是自己的同党和好友,他这个户部侍郎的位置,也是裴延龄被外贬以后,自己亲自向德宗推荐的。李泌施政必须用钱,只要窦参能你帮自己卡住钱袋子,李泌就是神仙也难做这无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