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真相(一)

  薛娇将自己怀了房世义骨肉的消息,告诉了房世义。
  房世义听完喜出忘外,连忙回到家中,与兄长房世仁商议,想让兄长亲自出面再去薛家提亲。
  但房世义没有料到的是,兄长听完自己的诉说,非但没有准备为兄弟上薛家提亲的意思。反倒让他断了和薛家薛娇的来往。
  据房世仁说,他已经为房世义另寻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个卸甲隐退的武将,曾经坐到了正五品的步军都指挥使。现在回到家乡延安府定居,如果不是因为隐退下来,房家的地位,改变和人家高攀不起。这个隐退的官员,正好想在延安府找个根基和靠山,所以才答应下房家这样的坐地户。
  房世仁告诉兄弟,为了家族的利益,也为了他自己的前途,必须答应这门亲事,再不可和薛家的薛娇有往来。
  房世义迫于兄长的威严,只能表面答应下来,但他真的喜欢薛娇,所以案发晚上,他事先通过只有他们两人知道的方法,联系上了薛娇。
  晚上,房世义如约来到薛家的后门,薛娇悄悄开了房门将情郎让进院中。
  房世义的本意是打算带薛娇私奔。所以他将此行的目的向薛娇讲述了一遍。
  令房世义出乎意料的是,薛娇并不想和自己私奔,而是让房世义明媒正娶的将自己娶回房家。
  房世义见薛娇无意和自己私奔,便想出各种理由想要说服薛娇。怎奈薛娇犟劲上来了,死活就是不答应私奔,而是要求房世义明媒正娶。
  两人随即便产生了争执,最后房世义只能愤然离去。
  鲍宁听到这里,知道房世义没说假话,因为和孙大顺案发当天看见的完全一致。
  “给他点水喝,然后继续将怎么薛娇怎么死的交代清楚。”鲍宁吩咐道。
  房世义伏在地上,喝完水,然后后用袍袖擦干了嘴唇上的水迹,又挪动了一下身体。由于屁股已经被打开了花,所以房世义身体这么一移动,立刻疼得大汗淋漓。
  “来人,给案犯的伤口简单处理一下。”鲍宁见房世义伤口还在往外面渗血,便命人给他医治,让手下将房世义搀扶到后堂,然后宣告退堂。
  鲍宁提审房世义的这个公堂,是锦衣卫专门在延安府设立的一个办公机构。类似的机构在已经遍布了大宋全境,分别归各自所在地的镇扶司管辖。
  延安府的就由北镇抚司管理。延安府的千户,由于暂时空缺,所以鲍宁决定让种谔兼任。
  此时的后堂,鲍宁居中而坐,左手边是延安府大帅兼锦衣卫千户种谔,右手边是个叫边云的锦衣卫百户。这个边云与常人外貌有些区别,据说祖父是汉人,而祖母则是少数民族,所以此人生得比常人高大威猛。
  边云十七八岁便从军,从个士卒开始,一步步凭借军功,熬上了个从六品的振威校尉。朝廷成立锦衣卫后,边云也去试着报名,没想到的是很顺利的通过了,而且居然让他担任延安府的锦衣卫百户。这样边云从六品的官职变成了六品。
  因为是秘密提审,所以除了他们三个外,在场的只有李唤章。案子的审讯记录,也就自然由李唤章来记录。
  “唤章啊,你是文官,又在户部待过,今天审讯笔录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房世义,现在你可以老实交待你是因何杀害薛姣的了。”鲍宁目光紧盯着俯卧在地上的房世义说道。
  房世义此时已经穿上了裤子,但屁股上的血迹早已把裤子淹湿。他稍微挪动了一下身体然后讲述起来……
  房世义没有如愿的带薛姣私奔,最后两人闹的很不愉快,所以房世义愤然离开。
  本来事后的悲剧就可以避免,但是这世上偏偏有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去算计别人,这叫是所谓的借刀杀人。
  刘涛,大名府人士。五岁那年父母双亡,街坊看孩子可怜,便每日轮流施舍他些吃喝。
  此时正值大宋与辽国议和,达成了澶渊之盟。刘涛因为是个孤儿,所以每日在大街上游逛,无人管束。而每当他玩累了,都会找个茶楼去休息一会,顺便讨要些点心,听会说书人讲的小段。
  如果运气好了,讨要到铜钱,刘涛会直接跑到勾栏瓦舍去找些乐子。
  勾栏瓦舍起源于宋元时期。瓦舍里设置的演出场所称勾栏,也称钩栏、勾阑,勾栏的原意为曲折的栏杆,在宋元时期专指集市瓦舍里设置的演出棚,成为盛极一时的名俗。瓦舍的规模很大,大的瓦舍有十几座勾栏。
  一般是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下流人士汇集之地----说书,卖艺,杂耍,还有妓馆等。
  宋代官宦一般禁入此处,认为下流。
  刘涛就是在这里了解了社会、了解了现实。在面对国家的耻辱时,有些人选择了忍辱、有些人则选择了复仇,刘涛就是后者。刘涛十六岁时,投身到了韩琦所管辖的军队。但由于年纪小,身体又发育的迟缓,每天只是被分配些站岗,打扫卫生的闲活。甚至连早晚的操练也不用刘涛参加,一个月后,刘涛终于忍不住了。因为他等来了机会,大帅韩琦要来点兵观武。
  刘涛趁其他将校都去校场的机会,偷偷离开了军营,打算去校场直接面见大帅韩琦,以便恳请大帅,让自己也能够和其他人一样参加日常的操练。
  虽然刘涛也身着宋军的军服,而且凭借机灵过了几道排查。但不巧的是当他要通过最后一道排查的时候,终于被一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公公发现了破绽。
  擅离职守的罪过,在军队里说轻不轻,说重不重,最终要受到什么样的惩处,完全要看最后下达实施惩罚的人的心情和好恶。
  刘涛随后被人捆绑结实,压到校场的点将台下。
  大帅韩琦见下面跪着的刘涛还是孩子,不免心生怜悯,所以并不打算对他责罚过于严厉,但惩治一下,是必须的。毕竟今天的校场有八王府的刘公公在场,若不施以惩戒,此事传入八王千岁的耳中,难免让八王千岁,对自己产生治军不严的印象。
  韩琦从点将台上丢下令箭,吩咐一声,准备对刘涛杖责三十军棍。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刘涛不但没有害怕,反而大笑起来。韩琦连忙询问刘涛是何原因发笑。难道是吓傻了不成?
  刘涛甩开几名军士对他的束缚,然后昂首走到点将台下,高声说道:“大帅,属下前来从军,是为了在沙场上建功立业,杀尽大辽虎狼的。而现在我每天只是负责打扫卫生和站哨,如果每天不让我参加操练,这个军,我参加不参加还有什么意思?恳请大帅杖责属下后,放属下回家吧!我不干了!”
  刘涛话一出口,顿时惊得校场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