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章 荆南的饥民暴动

  “对!我赞同伯骏的意思,日后要是成立重骑兵,没个膀大腰粗、体壮如牛的士卒怎么能行?有好种,自然是俺们先来挑选!”
  “我说大爷、二爷,你们是骑兵营好不好,瞎跟着起什么哄啊?涿郡方面会骑马的流民有的是,到时候还不可劲地挑,直到你们挑花眼为止!二位兄长,还是把这些人,都让给小五我得了,到时候……”
  “不行!我那可是重兵营,你们没听主公说吗,重步兵是战场上的中坚力量,选兵自然要选最好的,你说是不是啊,云长兄?”
  关羽和张飞都是一个兵种,自然而然的站到一起,“极是,极是!北地边民虽多,却不如此地青壮,体格健硕,精力充沛,且显有人患有眼盲之疾,是为不可多得的好士卒!”
  小年轻于禁见吕岱不温不火的站着不动,心急如焚的他,不得不跳出来说话:“不其县,需整备一千兵士,防御任务最重,是以应最先挑选士卒……”
  年纪最小的太史慈最是着急,但他越是着急,越说不出话来,好半天才憋出一句,“主公事先言明,身高臂长的都归我……你们,你们不能跟我抢!”
  在场的要说最稳的几人,就是徐荣、冯中宇、卫兹、张任和吕岱。
  徐荣稳得是,主公已经答应自己,部属可以从自己老家里的乡民挑选,就以眼下的薪俸标准,自己若是回家宣布,恐怕连家门都出不来,想要多少就有多少,而且个顶个的都是擅长控弦、骁勇善战之辈。
  冯中宇不屑于徐州方面的流民,他最想要的是并州边郡方面的难民,毕竟跟着主公做事,早晚能光宗耀祖、光大门楣,便宜别人还不如便宜自己老家的乡亲。
  卫兹年长稳重,自然不会跟这些小屁孩挣什么流民,主公的不忌讳,让他拿定主意,直接从自家挑选出五百精兵。
  一想到自家那些彪悍的家丁,卫兹便偷笑不已,他已经着眼于连队演武的冠军。毕竟特殊番号,集体三等功,军衔可晋升一级,这些个奖项,实在是让他眼红不已。
  而张任,不同于其他三人的想法,他早已在学艺期间便找到适合自己的战法。
  他注重的是自身的战斗技能,部属卓越的换装、适应能力,一支训练有素、控弦能力超强的作战部队。只有拥有这样的特殊游骑兵,才能够灵活作战,适应各种战场,完成各种不同的任务。
  自控能力最强的当属吕岱,一路上的守护和接触,他最清楚这些徐州方面萎民的实力情况,但他并没有出言争抢,而是耐心地等候主公的吩咐。
  刘良把一切看在眼里,也很满意这种效果。
  “好啦,都别争了。事先我以言明,子义的长弓兵,兵员要求最为严格,是以让子义最先挑选。其次是不其县方面,定公、文则有任务在身,优先选择,目前已经有成军制的一营兵力,最多可再行补充五百名重步兵人选。”
  “至于剩下的兵员吗?我就不管了,你们各凭本事!只要能收复他们,能让他们听从指挥,他们就是你们的人。但是,请在场的各位谨记一件事情?”
  “这些人我可是平安的交到你们手中,若是打伤、打残或是死亡什么的,后续的照顾、抚恤等诸多问题,可都是你们所需要面对的事情。在我的军中,不看过去和出身,只看现在和实绩。”
  “不放弃、不抛弃!是我军的战斗精神,更是尊重人性平等的体现。只要入伍参军,他们就和我们一样,是个鲜活的、平等的生命,我希望你们能善待他们,就像善待自己一样,做到绝不抛弃!”
  “你们不但要做到绝不抛弃,更要做到永不放弃!不放弃最后一刻成功的机会,不放弃任何成长与净心的机会!永不放弃,有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永不放弃!第二原则是,当你想放弃时,回头看第一个原则:永不放弃!”
  刘良郑重其事的询问道:“你们听明白了没有?”
  “明白!不抛弃,不放弃!”
  “嗯。未免影响不好,动静不宜过大。你们也应该知道,十三号楼至二十五号楼,现如今是空闲的……”刘良可不想因为收拾这些萎民,而闹得人心惶惶,自然话里多有暗示。
  “去吧,记得带上扈从和医疗人员……”
  还未等刘良把话说完,这帮子牲口们便站不住了,连个敬礼都糊弄了事,甚至连喊诺的工夫都没有,一个个蜂拥而出,差一点挤破房门。
  “跑得真快……阿开?”
  “在!”
  “通知医疗队跟上,以免这帮子牲口出手太重……”
  “您就放宽心吧!这些个大牲口,表面上看似粗鲁强横,其实一个个猴精猴精的,心中都有着数呢,绝不会手上没个轻重的……”
  “哪那么多废话?让你叫人你就叫人!不站军姿,觉得难受是不?”
  刘开一听话味不对,立马选择跑路,以免把自己搭进去,“得,都听您的,我这就去……”
  “你妹的,有胆你别跑啊……”
  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刘良心情还是很不错的。只不过,还未等他高兴多久,就看到卞秉小脸紧绷的走了进来。
  “咋了?谁这么不知好歹,敢惹咱们的卞大秘书不痛快呀?”
  “主公还有心思开玩笑……”卞秉神情严肃的递给刘良一张纸条。
  “哦?有大事……”刘良展开纸条,发现这是一封来自于汝南新蔡方面的加急密保。
  “黄盖黄公覆,现已找到,已经在新蔡密探的投名、劝说下,愿遵从主公的招募,北上东莱,听候调遣。只不过,四月夏初,江夏蛮人作乱,荆州各郡受其影响,以至夏粮歉收。现荆南四郡,均出现饥民暴动的现象……”
  卞秉把自己了解到的详情,仔细的述说一遍,刘良的脑海里突然记起东汉历史上的“血衣诉冤”,以及杨璇这个有争议的人物。
  “血衣诉冤”这个案情,所涉及的就是关于荆南地区的桂阳郡、长沙郡和零陵郡三地发生的饥民暴乱。
  荆州刺史赵凯诬奏零陵太守杨璇,并未亲身破贼,而妄有其功。
  而杨璇同时上奏辩驳,却不想赵凯在朝中有党羽相助,灵帝听从宦官赵忠的意见,用牢车把杨璇押解回京。
  押解的过程中,杨璇不甘就范,只是苦于小黄门的防禁严密,没有机会上表奏章,辩明事情的来由。
  急中生智的杨璇,咬破手臂用血写成章奏,具体陈述了自己破贼的形势,以及赵凯与自己多有不合,诬陷自己的事情,随后买通小吏,让他把书信转交给自己的家族。
  东汉末年的杨氏家族,绝非什么普通家族,而是枝繁叶茂有着东汉名门、四世三公之称的官宦世家。
  虽然会稽杨家只不过是弘农杨家的远支旁脉,但念及“拒娶公主,绝食举贤,名垂青史”的杨乔面子上,弘农杨氏家族自然要替杨璇说话。
  世家与宦官势力的对决,双方争议的焦点,从杨琁有没有虚报战功,有没有撒谎,逐渐演变成杨琁和赵凯两个家族之间的权力斗争。
  谁的后台硬,谁的路子宽,自然谁就能笑到最后。
  赵凯家族不过是宦官势力门下的一个小卒子,为了保这么个马前卒而得罪当朝太尉杨赐,以及与会稽杨家私交甚好的大司农张温,宦官们还没傻到那个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