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二章 赵泗的暗示

   “嗯,知道了。应劭吗?不用理他,先让他冷静冷静。哦,你姐姐的迎接仪式,准备的怎么样啦?”
   “近卫军总部刘行、行政总部刘寿,两位总管亲自带队,配合家姊的行动,迎接大队伍的到来。适才我前去查看,迎接诸事宜,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两位大总管能亲自前来,有点出乎刘良的意外,“哦?动作挺大的嘛!咱们过去看看。”
   “主公这边请……”
   徐州方面的迁徙队伍,整体精神面貌,空前的高涨,近两日的行程速度,已经达到每天能行走一百四十里(50公里)的路程,等同于当前步兵作战急行军的极限速度,可谓是归心似箭。
   正所谓,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从迁徙队伍整体的积极性中可以看出,东莱刘家所释放出的善意,已经被民众所接受和爱戴。为此刘良不仅一举收获了民心,更是得到了最为宝贵的,可谓是言听计从的信任。
   由于迁徙队伍过于庞大,行走的是比较宽阔的牟平至黄县官道,而刘家准备的迎接仪式,位于龙口村最北端一里外。
   眼下,官道已经重新平整,旗帜、篝火、炉灶,以及各种设施,立于官道两侧,而且每隔百米的距离,便隔空有绳索捆绑条幅,固定于大树之上,整体呈现出后世欢迎领导下乡的排场。
   来到现场,张昭等人和刘家两位大佬都在此地,他们正饶有兴趣的看着卞玲珑指挥孩童以及相关人员预演欢迎仪式。
   刘良用手示意众人不需见礼,和众人一样站在路旁凑着热闹。
   仪式所用的乐器,以鼓为主要乐器,在打击乐锣、镲、钹的配合下,演奏出一场助兴的表演。
   摆在最前面的,是十面造型古朴、有底座的鼍鼓,看样子是刘家用于庆祝仪式的存货。其后排列的八十面鼓,才是刘良新发明的后世最常见的双面大鼓。
   能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造出八十面大鼓,效率之快让刘良很是吃惊。更惊人的是,当开始排练的时候,卞玲珑竟然亲自操刀下场,英姿飒爽的样子,让刘良的小心脏为之颤动不已。
   整个锣鼓队在她手中舞棒红飘带的挥舞下,人员有序舞动鼓槌,姿态千变万化,动作整齐划一,鼓声如雷贯耳。
   紧锣密鼓,齐声呐喊,威武雄壮,朝气蓬勃。宛若高山流水,又好似春天响雷,整体艺术效果让人赏心悦目,让人心灵为之震撼。
   特别是那动人心魄的鼓声,似春雷翻滚划过苍穹,似飓风呼啸席卷大地,表现出粗犷、豪放的中原文化特征,塑造出锣鼓艺术的阳刚之美,再现了伟大民族之魂。
   音乐表达出的东西,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它不仅仅是表达的艺术,它还是能引起激动的艺术。
   妹的,一切都值了!
   华夏,汉文化,古老文明啊……
   同样是激动不已,但刘良的心情与他人不同,未免当众失态,他不等表演结束,趁众人沉醉于演出之机,偷偷的转身离去。
   “家主为何不看下去?真过瘾呀……”
   见刘开一步三回头的样子,刘良没有好气的回道:“滚蛋!愿看你自己留下看,休要烦我!用不用我把你调到锣鼓队里当个管事的呀?正好可以成全你的心意。”
   “呵呵,您当我没说。”
   刘良白了刘开一眼,随后问向卞秉,“卫伯的队伍,估计什么时候到来?丹阳郡迁徙船队到了不其县没有?”
   “近卫信鸽来报,不其县船队早已到达,已经装备妥当,明日便会动身前往长江口与江南船队汇合。卫胥所带领的船工及工匠队伍,估计这个时候已经整装待毕,正朝这里开拔,二十公里的距离,大概一个半时辰便能到达。”
   妹的,每小时差不多七公里的时速,这不是一路小跑吗?
   哦,也是,都到家门口了,难免有点着急。呵呵,士气可用啊!
   “行,今晚咱们就不走了,一起迎接卫伯的到来。走,先回去吃饭,这帮子傻缺,表演啥时不能看,填饱肚子才是真格的,丫丫的。”
   即便是沉稳的卞秉,也不赞同刘良的建议,他和旁边的刘开偷偷对视一眼,同时鄙夷的翻了一下白眼,借此来表达没看完表演的不快心情。
   还未等走到宿舍大楼,刘良便看到众多武将,一个都不漏的,人手两三个馒头,正撒丫子往这边跑。
   不用问,这一定是体罚完毕听到了动静,着急忙慌的赶过来凑热闹呢。
   刘良远远的挥了挥手,懒得理会他们。“你妹的,都是没见过世面的傻缺……”
   回到集体宿舍,偌大的餐厅只有寥寥几个人,正坐立难安、抓耳挠腮的守着那些无人吃食的饭菜。
   刘良自然明白这些行政人员的心情,大手一挥,“都去看吧!”
   “谢,家主!”
   丫丫的,一个个跑得比兔子都快,看样子文工团的组建,是应该拿到日程安排之中了。哦,还有政委体系,也不知道处玄的书看得怎么样了……
   “主公!”
   “哦,赵泗还在呀,你怎么没去凑热闹呢?”
   “卑职,不晓乐理,性喜清静。居雒阳六载,庆典礼仪,又实是观摩不少,故……”
   妹的,我这点小玩意也就是糊弄糊弄乡村土包子,都忘了人家赵泗可是大城市人啊!
   “呵呵,正好。来,咱们一起吃饭。”
   “主公!吾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里没有外人,但说无妨!”
   “今日过午,吾守候于张主任身侧。听闻众位大人言,物资短缺之事。主要是因造船所需,刘家囤积的大型木材,严重短缺,造成各工期严重滞后。吾有一法,可解决当前木材短缺的问题。”
   “哦?什么办法?泗兄快快道来。”
   “雒阳少府,鸿德苑令,其管辖所需重建的园林处,囤积木石材,堆积如山也,多用于储备,筹建皇家楼阁、园林之用。此等上品木材,多是并州山林,百年树木,且风干已久,甚至一些木材,年代久矣,耗损无数,实是可惜……”
   赵泗很隐晦的告诉刘良,可以通过毕岚,买下那些木材,以解目前木材短缺之急,“中常毕岚,兼任少府监,掌百工技巧、内宫物资之政。吾,亦曾在少府,做过小吏,熟知详情。若是主公,能寻一中人,与中官交易?木材之事,无忧矣!”
   一语惊醒梦中人,刘良直接爆出粗口,“靠!我怎么没想到呢……”
   “主公只需,秘密遣人,书信告知。或用书籍、纸张,暗中交易;或是出高价,收购木材;又或是亲临京师,中官当面商议,此事,可成矣!”
   “呵呵,好!主意不错,赏百金!此事若成,记你个人二等功一次!”
   对于金钱,赵泗没有多大兴趣,但二等功可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欣喜的回道:“谢,主公恩典!”
   刘良之所以高兴,并非是决绝木材的问题,而且赵泗故意提醒赵岚有权利动用宫中物资和掌管宫中工匠一事。
   要知道皇宫是啥地方,那里会缺各种物资吗?
   历史上张让不就是出演了一场,买卖木材的闹剧吗!
   眼下物资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是有待解决组建军队的装备问题,若是能从毕岚所管辖的诸冶监手中,淘弄出供应内军的武器装备,或是淘弄来大量制造兵工的工匠人才,那才是最值得让他高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