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鹜蚌相争
  咸阳沉浸在宣太后丧期的悲苦中而邯郸城内却是一片欢喜欣悦。
  因为北方传来捷报:燕国请平了!
  “出师两月便获大捷斩首数千屡败荣蚠兵抵易水马服君不愧是山东六国第一名将啊!”
  喜气洋洋的神情弥漫在赵国宫廷内外的官署里燕国请平一事已经在高层卿大夫耳中传开了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对前敌统帅赵奢赞不绝口。
  不过这些夸赞尤其是他们给赵奢“山东第一名将”的封号听在赵国名义上百官之守的相邦田单耳中依然有些刺痛……
  他和赵奢的恩怨由来已久了作为屡屡帅赵军攻入齐国腹地的赵将他是田单的老对手不过二人的第一次谋面还是赵惠文王三十年时田单来赵国出使时的那次论兵田单认为作战部队要少而精这样才能不拖累国家经济赵奢却以为不然他觉得当世诸侯交战已经不再是为了几座边邑的小打小闹而是动辄灭国破家的决战前夕所以必须倾国之力以十万、二十万之众才行的通。
  那场论兵的结果是田单口上服了但他内心深处依然坚持着这种观点。
  二人对战争相反的论调使得八一场剑拔弩张的私人恩怨是证明谁的用兵之法正确的较量在一般人看来的确如此。
  但田单心里之所以去争夺大将军之位却还有一层难以对人言说的苦衷。
  从得到齐王命令让他换到赵国来做相邦那一刻起田单就明白自己的处境了。
  他很清楚自己是不可能在赵国得到实权的果然在他进入邯郸正式上任的第一天赵国的僚属们就用他们的方式对这位来自异国的相邦表达了默默的抵制。
  田单踏进门前官署里的气氛是欢快的相互之间是故旧的赵国百官亲切地交谈着可当田单跨入门槛后众人却纷纷停下话语气氛变得沉重、严肃。
  每个人都对田单毕恭毕敬可田单从他们恭敬肃整的表情中丝毫看不出半点对上司的服从他们只是在演戏对田单阳奉阴违之前的机构在一如往日般运转田单只是一个坐在相位上的傀儡。
  赵太后对他的和蔼亲近并不能改变他的这个地位。当权的赵臣们不管对他表面上的态度怎样实质上对他是猜忌的、嫌弃的。在相邦位置上他不可能有任何作为除非他彻底抛弃齐国转投赵国。
  但这点连田单自己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他身在邯郸心却依然在临淄。
  所以事先料到这一点的田单才在离开临淄前与要去做齐相的平原君达成了一个密约:田单会让他的旧部辅助平原君让他成为真正的齐相执掌大权还会说服齐王让平原君保留平原邑作为封地--平原也是齐国济北领地当年被赵军攻陷后封给了平原君如今赵国开始归还边邑索要平原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歇。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而平原君要帮田单得到的则是大将军之位……
  身为相邦会被固有的体制和僚属们掣肘堤防但大将军不一样将在外而君命难以及时抵达尽管会有监军副将监视田单的一举一动但军情多变到那时田单可以耍的花招就多了。
  可惜赵奢看穿了田单的打算长安君也突然改变了主意在赵太后问对时倒向了赵奢。
  于是田单的计划就这么泡汤了接下来两个月北方捷报频频每一次都能让邯郸朝堂兴奋雀跃田单却只能面上欢喜暗地里却遗憾地叹气。
  他虽与赵奢不睦却也知道这个老对手的本事燕将里没有他的对手加上赵强燕弱这场战争的结局已经注定。
  所以当燕国请平的消息传回时田单知道是时候实行自己的第二个计划了。
  当日田单便以相邦的身份去面见赵王当着赵王以及他一众亲信的面力主拒绝燕国的求和要继续与之交战!
  ……
  “燕国毁盟侵赵决不可轻易姑息臣以为不如拒不同意燕国请平让马服君以大军停驻边境待来年春天便可继续攻城略地!”
  这下连一心开疆拓土的赵王都觉得过分疑虑地说道:“相邦以为这场仗还应该继续打下去?”
  田单力劝道:“然也如今的形势是赵胜燕败马服君的大军已逼近武阳就好比一把抵在燕国胸腹的利剑燕军仅凭借易水和荆阮关据守荆阮关一失武阳将不复燕国所有。与此同时代郡校尉李伯的偏师也攻入燕国上谷只要其据沮阳塞居庸关则燕国上都北门不开这就好似一个从背后扼住了燕王的脖子的刺客。燕国腹背受敌再加上齐军也攻入了渤海取中邑燕国已是案板上任大王宰割的鱼肉如此良机岂可放过?一定要狠狠打疼燕国这样才能在战后多割地……”
  田单指着地图上两国疆域道:“臣以为赵国可将易水长城以南、武阳乃至于督亢地尽数割走而齐国获得北地和渤海大王以为如何?”
  “这可是数百里山河。”赵王一时间有些心动武阳是燕国下都其面积不下邯郸且不说。督亢那可是燕国最富饶人口最多的一片土地啊。
  不过虞信却在一旁给赵王泼了冷水:“大王寒冬已至暴师于外者兵士十死二三损耗太大。更何况燕军虽有小败却未伤筋骨若是逼急了据居庸、荆阮死守赵国能为之奈何?”
  田单笑道:“马服君天下名将岂会连几个小关隘都打不下来?”
  虞信冷笑:“安平君岂能不知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若是强令进攻伤亡惨重大军恐怕有怨言。更何况秦国今年已开始伐韩虽然因芈太后之死而停止但明年恐怕会有大举动大王切不可将精力都耗在北面啊……不如见好就收。”
  “虞大夫所言也有道理。”赵王在犹豫。
  “若能一举打垮燕国让赵国后顾之忧彻底消除岂不是更能集中兵力应付秦国?”田单依然没有放弃。
  田单之言看似中肯实则暗藏杀机。
  “易水之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田单想起七年前燕惠王遇弑赵惠文王将配合楚、魏、韩伐燕而燕王请苏秦的弟弟苏代作为说客来邯郸对赵王讲的“鹜蚌相争”故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则齐国可为渔父……”
  田单想做的是让这场赵国伐燕之战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燕国强大固然对齐不利赵国强大同样如此最好的是让燕赵两弊那样他们就都没精力入侵需要休养和平的齐国了!
  一时间田单和虞信各执己见争论起来。
  赵王踌躇间左看看右看看拿不定主意。
  田单虽然和自己的弟弟长安君有些关系但此人对燕国的仇恨应该不假他心里满是对开疆拓土的热切期望一时间竟有点偏向田单想要回绝燕国请平的恳求继续打下去了。
  就在此时宦者令缪贤却来了站在殿外恭恭敬敬地朝赵王、田单行礼殿内的争吵立刻停了下来众人都清楚缪贤就是赵太后的唇舌不知老太太对此事又有何看法?
  自打燕赵正式开战以来赵太后也开始为归政于赵王做准备了渐渐将军国大事交付给他让百官群臣有事也不要来凤台今日却一反常态地关切起政事来。
  缪贤转达了太后的话:”太后问大王、相邦既然燕国已请平不知何时派使者去洽谈和约消除两国误会?太后那还有一些丝帛食物要请使者带去给燕后……“
  “太后……主和?”
  一时间殿内几人面面相觑赵王有些不甘虞信心里一块石头落地而田单则是怅然若失地闭上眼睛叹了口气。
  “枉我苦心谋划却忘了这一层关系我田单一己之力终究无法回天啊……”
  ……
  凤台寝宫里虽然烧着暖和的炭炉赵太后身上也披着名贵的狐裘但她依然感觉到寒冷——自从丈夫去世后这硕大的宫殿是越来越冷了去年这个时候他虽然瘦削体弱却还是在强撑着身体处理政务对自己温和体贴呢……
  叹了口气后赵太后不再想先王斯人已去现在要考虑的是还活着的人是他和她的儿女们。
  虽然将军政大事陆续交给赵王丹去处理但对燕赵之战赵太后依旧十分关切。
  最初是对燕国派人刺杀她宝贝儿子长安君的愤懑她希望马服君能不负威名狠狠教训燕国人一顿。
  可随着前线捷报频频传回赵太后的恨意得到了发泄那些斩首多少多少的战报已经不能让她感到快意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忧虑。
  她开始担心女儿燕后了。
  燕后是赵太后的长女六年前才十六岁时嫁去了燕国为王后她出嫁的时候赵太后亲自送她登车临行前久久在车侧摸着她的脚踝痛苦流涕。
  那一刻赵太后才理解了当年她出嫁赵国时自己的母亲为何会那么伤心。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但凡母亲送女儿远嫁都是这种心情吧。
  在之后的岁月里每逢祭祀赵太后都会虔诚地向祖先祈祷:“必勿使返!”
  虽然在触龙面前口口声声说对燕后的爱不如对长安君的一半可说归说燕后也是赵太后的骨肉。她并非不思念女儿只是希望她能在燕国长长久久生儿育女而她的子孙也能世代继承燕国王位荣华富贵不绝……
  不过这份期望却被两国交兵打破了。
  “这些日子里你在燕国的处境一定很难罢……”
  赵太后想起二十年前那一年她刚生下赵王丹不久赵国便作为盟主之一参加了五国伐齐。赵太后的父亲齐闵王就在这场战乱中死在了楚国人的手下她的祖国齐国也几乎灭亡。
  那些日子赵太后一面要在深宫之中为父兄的生死忧心为齐国的百姓哭泣更有亡国的痛苦之情纠缠着她让她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但不管多么苦楚她都要将其深深埋在心中因为她是赵王的女人是赵国的王后她必须在自己的夫君在赵国群臣面前笑着恭贺从济西传来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这种矛盾就是嫁到他国的公主王后最大困境如今的燕后一定也在面临这种处境更别说据传她与燕王的关系不怎么好至今也没有生下一男半女!
  “也许赵军每战胜燕军一次她就要受燕王虐待一次关在冷宫里终日以泪洗面。”
  女儿姣好的面庞出现在眼前仿佛在冲她哭诉想到这里赵太后不由打了个寒颤她好像体验到了女儿的痛楚困境。
  故而当燕国请平时她跟那些男人不一样最关心的不是能割几座城、占几块地而是她女儿燕后的安危。
  和平是一定要的赵太后心意已决她素来不喜欢战争此时此刻在邯郸在赵国不知有多少母亲也在盼望她们在前线鏖战的儿子归来呢。
  所以在让缪贤向赵王、群臣转达自己的意思后和平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至于要燕国付出多少代价由他们争论去吧。
  赵太后唯一关心的事是要好好挑一位使者替她去燕国看望燕后带去母亲的慰问。
  那人必须聪明伶俐最好是赵氏宗亲因为不仅要处理好赵国在这次和谈中的利益也要顾及到燕后的处境……
  在将此事跟入宫请安的小儿子说了之后他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暗道:“我缺的那份功劳来了……”
  于是他笑道:
  “母后你想要的使者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谁?”
  赵太后有些茫然看了看右边尽是一群宫婢再瞧左边缪贤正僵着笑脸以为是在说他。
  明月比划着自己道:“母亲燕国之行还有谁是比我更合适的人选么?”
  ps:今天只有这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