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
  下 编辑
  拼音xià。汉字释义,1.位置在低处的,跟“上”相反:~面,山~。2.由高处到低处:~山,~楼。3.方面,方位:两~里都同意。4.减除。5.用:~功夫。6.攻克,攻陷:连~数城。7.退让。8.用在名词后面。9.用在动词后面。10.量词,指动作的次数:打十几~。11.(动物)生产:猫~小猫了。12.少于某次数:不~三百人。[1]
  中文名 下 外文名 down;lower; below; inferior; 拼 音 xià 部 首 一 部外笔画 2 总笔画 3 五笔86 ghi 仓 颉 MY 郑 码 AID 笔顺编号 124 组 词 下边 下车 下雨 结 构 单一 造字法 指事 词 性 名、动、形、量
  目录
  1 基本信息
  ? 基本解释
  2 演变过程
  3 详细解释
  ? <名>
  ? <动>
  ? <形>
  ? <量>
  4 常用词语
  5 康熙字典
  6 字源字形
  7 下的书法
  8 文言文的意思
  9 相关文章
  基本信息编辑
  汉字:下
  拼音:xià
  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下字骨刻文演变:
  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宋体“下”字
  宋体“下”字 (2张)
  笔顺读写:横竖点
  汉字释义
  名词 如:下面
  动词 如:下来
  基本解释
  1、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下层。下款。
  2、等级低的: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3、方面,方位:两下都同意;四下里一片寂静
  4、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卷。下次。下限。
  5、由高处往低处,降落:下山。下车。下马。下达。
  6、使降落:下半旗。下棋。
  7、进入:下海。
  8、投送:下书。
  9、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下班。下课。
  10、谦辞:在下。下官。
  11、颁布:下令。
  12、攻克:攻下。
  13、卸掉:下货。把他的枪下了。
  14、用,投入精力:下工夫。
  15、方向:下方
  16、退让:争执不下。
  17、做出判断:下结论。
  18、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下。
  19、用在名词后边(a、表示在里面,如“心下”、“言下”;b、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下”、“年下”)。
  20、用在动词后边(a、表示关系,如“教导下”、“培养下”;b、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下基础”;c、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下去”、“停下来”)。
  21、少于:不下二百人。
  22、动物生产:鸡下蛋。[2]
  演变过程编辑
  下
  下
  详细解释编辑
  <名>
  1、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
  2、下面,位置在下。
  下,底也。——《说文》
  在南山之下。——《诗·召南·殷其靁》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豳风·七月》
  下声肆。——《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
  君臣上下。——《礼记·曲礼》
  阴山下。——《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放之山下。——唐·柳宗元《三戒》
  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又当定陵镇静,以道法宥天下。——明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头(下流头。江河下游);下江先生(下路客人。对长江下游一带人的敬称);下眼相看(看不起人);下路人(居住在长江下游地区的人)。
  3、地。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为帝之下都。——《山海经·西山经》
  又如:下鬼(地下之鬼;指死者);下世(阴间);下土(大地;天下;指人间);下都(神话传说中称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
  4、指下巴。如:下吧(同“下巴”);下嗑子(下巴颏)。
  5、臣下;百姓;群众。
  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左传·昭公十八年》
  6、方面。
  忽然见林南下有一股子黑气,骨都都的冒将上来。——《西游记》
  7、下一次。如:下不为例。
  8、特指湖泽。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书·舜典》
  9、地表之下。
  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礼记》
  10、里面。
  众军心下大乱,不敢交战,各自奔走。——《三国演义》
  11、旧时时间单位,相当于“点”。
  三下一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2、指时间、处所、范围。
  及郡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13、位在下的人。
  不耻下问。——《论语》
  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下齐同。——《资治通鉴》
  <动>
  1、下来。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
  下车引之。——《世说新语·方正》
  2、落下;降下。
  下,落也。——《尔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3、离开。如:下翻(翻倒);下席(离开席位,表示恭敬);下番(犹下班);下饷(谓收工吃饭)。
  4、弯屈。
  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之下。——《三国演义》
  5、卸下。
  宾主下尘榻。——沈约《和谢宣城》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陌上桑》
  6、放入;投入。如:下采(下赌注);下埽(筑堤时,把筑堤材料放下去);下酿(将熟黍米投入曲液中发酵制酒)。
  7、施行;使用。如:下火文(佛家火化尸体时念颂的祝告文)。
  8、完成;结束。如:下架(典当期满);下稍头(结局;收场)。
  9、递送。如:下插定(送订婚礼物);下小茶(女子纳受男家聘礼。又称下茶,吃茶);下究(犹下达);下话(犹言传话)。
  10、发表、宣告。
  令初下。——《战国策·齐策》
  诏既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11、去;到。
  便下襄阳。——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顺江东下。——《资治通鉴》
  12、常指从北到南、从上游到下游、从城市到乡下、从上层到基层。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如:下番(到外国);下坂走丸(从山坡上滚下弹丸。比喻顺势无阻、敏捷而无停滞)。
  13、做饭。
  等我里头赶着给你老炸点儿锅渣面筋,下点儿素面你吃。——《儿女英雄传》
  14、指某些动物生产;养;生。如:下仔;下小猪;下一窝狗崽。
  15、从事棋类活动时,举手着子。如:下着。
  16、夺得、攻取、占领或攻占。
  皆下之。——《史记·陈涉世家》
  乐毅抉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三国演义》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宋· 苏轼《前赤壁赋》
  17、歇宿;收留。
  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西厢记》
  18、以菜肴佐食。如:下饭(配饭的菜肴);下口(下酒菜;饭菜);下酒物(下酒。用以佐酒的食品)。
  19、投降。
  吾恐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国之可下?——《韩非子》
  20、居人之下;谦让。
  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三国志》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唐·韩愈《师说》
  21、安扎。
  各依本方下营。——诸葛亮《兵要》
  22、拍。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薄暮下管键。——清·方苞《狱中杂记》
  <形>
  1、身分、地位低。
  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
  2、幼小。如:上下(长幼;尊卑)。
  3、次序或时间在后。
  上下同欲。——《孙子·谋攻》
  下道齐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低于,少于。如:下节(节操低下,志向、抱负不高);下中(下等中的中等。即第八等);下考(科举考试或官吏考绩列为下等)。
  <量>
  1、表示动作的次数。如:下子(表示动作次数);敲了几下门;摇了几下旗。
  2、表时间的单位,犹言点。如:下子(表示时间短暂)。
  常用词语编辑
  下巴、下摆、下班、下半场、下半旗、下半晌、下辈子、下笔、下标、下不来、下不为例、下部、下策、下场、下车、下达、下蛋、下等、下跌、下饭、下岗、下官、下九流。 下榻、下台、下堂、下体、下田、下调、下帖、下同、下头、下推、下脱、下文、下问、下午、下洗、下细、下弦、下限、下陷、下乡、下泻、下泄、下心意、下学、下旬、下咽、下药、下野、下夜、下邑、下饮黄泉、下游、下余、下愚、下雨、下狱、下院、下月、下葬、下诏、下政、下中农、下中天、下种、下逐客令、下箸、下坠、下子儿、下作……
  [2]
  康熙字典编辑
  〔古文〕丅?《广韵》胡雅切《集韵》《韵会》《正韵》亥雅切,?遐上声。在下之下,对上之称。《易·乾·文言》本乎地者亲下。
  又《说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贱也。
  又《仪礼·士相见礼》始见于君,执挚至下。《郑注》下谓君所。《贾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视袷已下,故言下也。 又《集韵》《韵会》?亥驾切,遐去声。《正韵》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贵下贱。《诗序》君能下下。 又《尔雅·释诂》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又去也。《周礼·夏官·司士》岁登,下其损益之数。 又《韵补》叶後五切,音户。《诗·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与女叶。《吴棫曰》毛诗下字一十有七,陆德明皆此读。《軰第·古音考》与吴同。 又叶胡佐切,音贺。《曹丕·寡妇赋》风至兮淸厉,隂云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考证:〔《尔雅·释训》下,落也。〕 谨照原书释训改释诂。
  字源字形编辑
  字源演变
  字源演变
  字源演变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图片
  字形对比图片
  自右向左: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自右向左: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下的书法编辑
  下的书法
  文言文的意思编辑
  xià
  ①<名>下面;位置较低的处所。《劝学》:“上食埃土,~饮黄泉。”
  ②<形>低。《采草药》:“此地势高~之不同也。”
  ③<形>下等;次序在后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之耳者,受~赏。”
  ④<名>地位低下的人;职务低的人;下级。《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
  ⑤<动>从高处到低处。《游黄山记》:“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又】<动使动>使……下去。《李愬雪夜入蔡州》:“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之。”
  ⑥<动>降下;落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辕门。”
  ⑦<动>下坠。《垓下之战》:“项王泣数行~。”
  ⑧<动>到……去。多指从上游向下游、从北向南、从大城镇去乡村等。《谭嗣同》:“君乃自湖南溯江,~上海。”
  ⑨<动>下达;颁布。《<指南录>后序》:“维扬帅~逐客之令。”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事下四郡,四郡推公(袁可立)秉笔。”
  ⑩<动>攻下;攻占。《陈涉世家》:“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⑾<动>少于;低于。《师说》:“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矣。”
  ⑿<动>谦下;降低身份去交往。《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为人,仁而~士。”
  ⒀<量>表示动作的次数。《口技》:“忽然抚尺一~,群响毕绝。”
  ⒁<名>方面;方。柳宗元《驳复仇议》:“今若取此以断两~相杀,则合于礼矣。”
  【下车】地方官员风到任。
  【下处】临时居住的地方;寓所;客店。
  相关文章编辑
  论下[2]
  从沈阳回到广州已经有两天了,可是耳朵一直嗡嗡作响,好像还在飞机降落时那样:有点晕痛,声音细震。今早一位老同学打电话过来:“冯伟雄老同学,你现在在哪?”因为听得不清楚,所以回答很是干脆:“我吃早餐了,你现在在哪?”同学哈哈大笑:“我问你在哪,你却先问起我来了,是不是怕请客?”“啊?我在广州。对不起,因为坐飞机,耳朵有点毛病了……”“少来,以前怎么没有听你说过?”“老同学,这次是因为感冒、发烧和头痛,并坐了近5个小时,所以在飞机下地的时候,大气把我耳朵压坏了。”“呵呵,老同学,你这难得一回吧……”“呵呵,就是这一回,让我知道什么叫做‘天堂无路,下地无门’……”挂了电话,突然感知到‘下’的真谛。
  从坐飞机的全过程来看,下是人们主动为了生命安全着陆而选择的,需要人们承受比起飞和平飞中更大的痛苦:气压变化。因为飞机起飞的时候,就像木头在水底下轻松自在地向水面浮起——受到自身重量小于水的浮力,会使大多数人们感觉自然;飞机在平飞的时候,就像木头在平静的水面上悠然自得地漂移——自身重量等于水的浮力,像人们在平地上走行一要,会使人们感觉甚是惬意;但是在飞机着陆下降的时候,就像木头漂浮在水面硬要向水底沉的时候,木头只有受到外力才能在与浮力共同作用下向下沉——自身重量加外力大于水的浮力,这样就会让人们感觉不是很舒服——特别是耳朵。所以下机是痛苦的,可是为了生命安全人们不得不下,而且还需要主动地下。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也不得不面临像坐飞机的‘下’,需要人们魄力和能力,还要承担下的疼痛,否则会给人们无限的痛苦,甚至是消亡。因为人们奋发向上容易,但是退下图强很难,就像《资治通鉴》里的一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例如,前些年,我在职场上顺风顺水,短短的三年时间从最底层的业务员到拥有一家广告公司和一家网络图书公司,可是因经营管理不善,最终受挫,逼迫从头再起。在受挫后,很久一段时间在回忆和后悔的痛苦中挣扎,不但面对受挫责任的拷问,还面对寻职失落的羞辱,更面对心灵彷徨的煎熬……曾经一度有轻生的念头,这就是‘下’疼痛,当时我差点失去‘下’的魄力和能力。经过这一次的打击后,面对挫折的时候,可以轻松自在的度过。例如和他人合作投资产供一体化企业失利后,积极主动地面对和挑战下的结果,迅速投入到瑷丝坊头部养生养发企业来,并使瑷丝坊迅速发展壮大。所以‘下’不是一件坏事,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为自己走得更远。
  下,是主动的,也是无比痛苦,更是生存的基础。因为下后,能认识自己,也能更接近成功,更能创造奇迹,放出耀眼的光芒,让世人铭记。就像当今的褚时健老先生,不但是烟草大王和橙子大王,更是我们和后人的“榜样大王”:能上能下——上得顺势,下得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