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代价
?  春季东京大会的准准决赛。和平学园先攻。
  京西高校的先发投手是二年级王牌河西彻也。
  虽然面相白净,可是从胳膊的直径和曲线看来,这个河西的身体肌肉显然是经过精心塑造而成。
  “我就想练成这样!”
  休息区里的矢部明男对河西的肌肉量看起来有点羡慕。
  “我觉得你自从开始健身以后整个人都变奇怪了,居然会盯着男生的肌肉看。”
  李元让觉得矢部现在已经不是为了提升自己棒球实力而去进行锻炼。他的乐趣已经变成了锻炼本身。
  当然,河西彻也的肌肉可不是摆设。
  面对德田球儿,直球球速都是一百四十五公里上下。
  尤为可贵的是河西在这种球速下不但能保持控球。而且棒球进垒时的高转速还让他的直球看起来有一种“上升”的错觉。
  “这配球还真是简单明了。”
  李元让不但在关注投手的投球,顺便也在记录对手的配球模式。
  面对德田,京西高的捕手用了非常简单的配球。
  直球内角高,滑球外角低。然后重复
  德田对第四球的滑球出手,打成了二垒手正面的滚地球。
  即便是全力奔跑也来不及上垒。一出局。
  第二位打者是左打者正冈。
  河西的直球球速突然下降到一百三十八公里上下。
  这并不是状态的起伏,而是力量的分配。
  河西彻也前面的几场比赛全部都是完投。这靠的并不是什么惊人的耐力。
  如果面对每一位打者都是全力投球,肯定不能坚持到完场。
  面对不需要靠球速去硬拼的打者,适当放慢球速也是合理的策略之一。
  至于面对什么样的对手需要什么样的策略。这种资料收集工作需要仰仗整个棒球部的全体成员。
  京西高校的棒球部员绝大部分是通过一般入试的渠道入学的普通学生。
  考虑到都立进学名校的入学门槛。这些一般入试的部员脑筋不会差到哪里去。
  整理和收集资料的功夫也在平均水准之上。
  和平学园的这些选手只要是公开渠道能收集到的讯息,对手肯定都掌握的到。
  面对正冈,京西高校的配球模式完全不同。
  河西投出的每一球都是直球。
  正冈则很快陷入到专注粘打的模式。
  第六球时河西突然在内角飚了球速。
  正冈没跟上节奏,挥棒落空。三振出局。
  现在打击轮到了第三棒的矢部。
  矢部经过一个冬天特训的肌肉量不仅仅对投球有利。在打击上也能派上用场。
  不过有个前提,要打得到棒球才有用。
  在矢部的场合下,因为力量的改善加快的挥棒速度对提升打击率的帮助有限。
  他和对方投捕搭档的周旋其实是个斗智的过程。
  京西高校的捕手南大介同样是二年级生。同样是一般入试的考生。
  中学时代的南大介仅仅是一个身体素质出色能接的稳投手投球的守备型选手。他配球的入门是进入高校棒球部以后。
  作为一个成绩不错的优等生。南大介掌握了几种完全不同的配球模板。
  比赛时面对不同的对手临场进行切换。
  对于依靠破解对手配球模式进行打击的矢部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挑战。
  矢部需要在一个打席之内摸索出对手的配球套路。
  但就算是这个打席看破了对手。这种经验也未必对下一个打席起作用。
  因为南大介即便面对同一个打者,也会有几套不同的预案可以实施。
  矢部小心翼翼的观察对手的每一球,谨慎的对可能打出安打的好球出棒。
  但对手的投球样本数并不足以推断出接下来的配球套路。
  两好一坏以后。一颗外角高的滑球逼的矢部不得不放弃理性改用直觉挥棒。
  棒球见高不见远的腾空而起。
  捕手南大介摘下面罩。原地不动的接到了棒球。
  一局上半的比赛,投手河西让和平学园三上三下。不过和平学园这边也不是全无收获。
  冬季集训里八木监督特别强调了选球的重要性。第一局的三位打者都坚持磨了四球以上才出局。
  都立高校的板凳深度有限。照这样的趋势继续下去消耗对方先发投手的体力。比赛后半阶段肯定会有机会得分。
  至于对方的打线。此前每场比赛都能取得几分。但压倒性的胜利只有一场。
  八木监督给了李元让四坏保送的临场决策权。这也是面对都立高校的一种特殊策略。
  尽管现在有文体推荐入学的名额,但是公里学校的阵容大多数还是一般入试的普通学生。
  他们不可能排出九名有威胁的打者。主力打线里总是有那么几个人比较好对付一些。
  一般的经验来看,前面几棒的打者会比较难对付。
  比如一局下半时碰到的这几位。
  京西高的前三棒打者恰好是他们三年级的三位体育特招生。
  一棒中坚手饭田是位左投左打的球员。原本是球队预定的下一任ACE。无奈河西的成长太过于迅速。饭田从去年的秋大会开始就专心担任野手。
  名义上他还是球队的二号投手。但整个春天的正式比赛里一球也没有投过。
  当然,即便是只靠守备和打击,饭田也对得起棒球部在他身上消耗的那个特招生名额。
  饭田的打击形态是那种随便让球棒碰到棒球然后就开始起跑的类型。
  他放过了矢部的第一颗直球。直接对速度较慢的变化球出手。
  内角的曲球被扫向一二垒之间偏向一垒手方向。棒球滚动的速度有点缓慢,如果坐等它滚入手套跑者可能已经先上了垒。
  一垒手正冈对自己的移动速度有信心,他冲着队友喊了一声。自己第一时间冲出来捡球。
  等他捡到棒球回身的时候才发现,补位到一垒的矢部还没踩上垒包。
  片刻的迟疑给了对手上垒的机会。这一球被跑成了內野安打。
  “别在意!别在意!”
  李元让摘下面罩,冲着矢部的方向喊了两句。
  这种程度还远不到叫暂停冲上投手丘的时候。
  矢部明男在冬天的集训里增加了自己的体重和肌肉量,特别是上半身的肌肉量。
  付出的代价是移动速度的下降。这一点其实李元让在之前的队内训练里就能察觉得到。
  矢部现在并不是跑的慢了,他只是还没适应自己身体重心的变化。
  而在李元让看来,这种不适应最大的问题其实还不是机动力方面。重心变化对平衡感的影响不但会破坏投球姿势的流畅性,而且还会埋下受伤的隐患。
  这才是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