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之上
  严氏听到吕布的话,第一反应是,吕布疯了!
  她不由怒道:“夫君喝醉了?”
  “那凶虎虽然得了个虚名,也不过是袁氏旁支子弟,你让玲儿跟着她去受苦?”
  吕布冷笑道:“我就不是虚名了?”
  “我这大将军,不也是一样?”
  “我手底下的兵,是比得上当年的董卓,还是李傕郭汜,亦或现在的凶虎?”
  “我连地盘都不如他多!”
  严氏结结巴巴道:“可是,可是,袁公路地广兵多,其子…..”
  “废物一个!”吕布不屑道:“几万人连凶虎几千人都打不过!”
  “就凭他这样子,将来还想保护玲儿?”
  “再大的家业,他都守不住!”
  严氏被吕布驳斥的哑口无言,她惊讶于吕布怎么转了性子,难道是当上大将军的缘故?
  吕布一硬,严氏反而软了下来,她支支吾吾道:“但袁公路可以和天子分庭抗礼…..”
  吕布闻言冷笑道,“妇人之见!”
  “天子早有主意,你便不要多问了!”
  严氏听了,犹自不甘心,讷讷道:“那玲儿暂时跟着夫君,不也是好?何必要急着送走?”
  “夫君如今是大将军,谁还敢动玲儿?”
  吕布却是面色凝重,叹道:“上个大将军,可是何进!”
  “这位置哪是那么好做的,如今怀城看似安全,实则凶险,万一和上次一样被人背叛,我是大将军又如何?”
  “所以我让玲儿远离这是非之地,也是保护她。”
  严氏下意识想说,咱们一家离开算了!
  但她转念一想,夫君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想要抛弃这些,是不是太可惜了?
  于是她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但想到先前凶虎送来的金银财货,心中愤愤,那凶虎倒打得好主意,到头来什么都没亏,白得自己一个女儿?
  这狗东西!
  次日一早,刘协便召开朝会,把銮驾定在怀城,之所以如此决定,有很多原因。
  其一是吕布是刘协目前最可信的人之一。
  其二雒阳附近,有袁术的军队窥视,并不安全。
  第三是经过李傕郭汜的大战,刘协深知拥有自己势力的重要性,所以他要依托怀城,借助吕布之手,收服各方中小势力。
  所以他需要一个相对平衡安定的环境,在交好诸侯的同时,借机壮大自己。
  在袁熙按照汉制,正式在刘协面前受封后,随即也接到刘协的诏命,带汉廷诏书去见袁绍,说服其接受太尉之职。
  袁熙领命退下,站在百官之列,却察觉到几道不善的目光扫了过来,他抬眼望去,发现是曹操身后射过来的。
  曹操本人面色如常,倒未见如何,他身边的钟繇丁冲等人,倒是义愤填膺地蹬着自己,仿佛袁熙杀了他们全家一样。
  袁熙却是无视了他们,几个文官,屁都不是,反正已经和曹操这些眼线官员撕破了脸皮,恢复关系无望,他们还想把自己瞪死不成?
  眼下他感兴趣的,却是初次见面的曹操,其身材确实不高,七尺左右,按后世的算法,大概在一米五多一些。
  其五官细眼长髯,面相却是有些英武之气,这应该是常年战阵上练出来的英雄气?
  但袁熙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觉得曹操看向自己的眼神之中,带有一丝阴鸷之色,让袁熙大起警戒之心。
  曹操这人实在是当世出类拔萃的人物,想到对方很可能已经惦记上自己了,袁熙心里也压力颇大。
  刘协开口,对于如何安抚北面的黑山军,让群臣进行建言。
  袁熙冷耳听着,不一会便明白支持曹操的官员声音占了主流,大部分人赞同,排出曹操一系的官员去招抚黑山军。
  这样压力便来到了袁熙身上,毕竟刚才刘协让袁熙给袁绍送诏书,要是曹操一系招抚了黑山军,袁熙和袁绍根本不可能谈拢。
  其实汉廷也不想看到袁氏消灭黑山军,毕竟这样一来,汉廷就失去了一大臂助,甚至是对并州的控制,听命于汉廷的南匈奴,也会被阻断南下的通道。
  其实在当今天下,很难说谁是汉室忠臣,谁是反贼。
  就像吕布,都说他是三姓家奴,但他几乎和所有挟持天子的人为敌过。
  南匈奴也是如此,这便涉及到其单于羌渠继位的世道背景,以及南北匈奴和汉廷的恩怨。
  匈奴在东汉时代已经衰落,窦宪燕然勒铭之后,北匈奴便远遁不归,而南匈奴则彻底沦为汉廷的附庸。
  历任南匈奴单于客居并州,长期受度辽将军与护匈奴中郎将的严密监视,甚至需要遣子入质,自顺帝到灵帝,汉廷一直在干预单于的人选,这导致了南匈奴内部的不满。
  羌渠是于夫罗之父,便是因为自身的亲汉立场而遭到匈奴实力派的憎恶,最终导致其死于内乱。
  之后南匈奴王庭数次内乱,都无法选出单于,于夫罗则被完全排斥在外,他走投无路,先是在并州劫掠,后来投靠袁绍的酸枣联军,然后反叛投靠董卓,最后在兴平二年莫名死亡。
  同一年,其子刘豹在掳掠雒阳百姓,返回并州的路上,被袁熙所杀。
  于夫罗死后,其弟呼厨泉继位,此人走对了一步路,在先前天子车驾被李傕军攻击时,派兵来援,和白波军一起击退了李傕。
  虽然事后这支匈奴军因为白波军和董承的派系斗争被赶走,但无异在相隔多年后,再度建立起了和汉廷沟通的桥梁。
  刘协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下诏承认了呼厨泉单于的正式身份,就此呼厨泉一部,便成了天子刘协手中一枚极为有用的棋子,可谓大汉忠臣。
  袁熙了解过这段曲折,他不得不承认,刘协是有些手段的。
  但后世之后的历史方向,便慢慢开始走向失控。
  曹操架空刘协后,利用汉廷对南匈奴的控制力,掌控了南匈奴部。
  --单于恭顺,名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
  编户便是正常百姓的户口,正常负担劳役和徭役,但之后便开始慢慢变质,魏晋对南匈奴的政策,越发苛刻,呼厨泉此人对汉廷言听计从,南匈奴部很多百姓,地位非常低。
  --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怀柔夷民,甚有威惠。京邑贵人多寄宝货,因泰市奴婢。
  这说的是陈群的儿子陈泰,将南匈奴的百姓用于奴隶买卖,魏书中还将其视为正常现象。
  西晋匈奴贵族刘宣在劝进刘渊时,称“晋为无道,奴隶御我”,可知这种贩卖匈奴丁口的行径,在魏晋之时是一以贯之的现象。
  这激起了南匈奴的不满,为以后五胡乱华埋下了祸端。
  袁熙一直觉得,若匈奴执意与汉廷为敌,当年卫青霍去病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
  但其若有投靠汉廷的,既然已经编户齐民,就应该一视同仁,既不需要给其特权,但也不必苛待于他们。
  只有平等视之,才能让其融入华夏这个大家庭,不然的话,受到不平等对待的人,不管是汉胡,必然心怀不满,最后爆发出来,就是战乱。
  任何民族融合群体里面的成员,如果地位低于其他群体,时间长了,这种压抑必然会反弹反噬。
  袁熙想到了后世某个解体的北方大国便是如此,其拥有上百个不同的民族,强盛之时无人敢直视。
  但其却奉行打压主体民族的政策,导致最后受到优待的少数民族理所当然,主体民族心怀不满,最后整个联盟轰然崩塌。
  袁熙想到了后世电影的那句话。
  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优待换不回真心,只会吸引逐利之人,劣待虽可一时打压,但迟早会激起反抗。
  袁熙明白如今朝廷之上,交锋已经开始了。
  刘协在前,曹操在后,牵涉到袁氏,黑山军,南匈奴三方,而自己扮演的角色,却是其中的导火线。
  如果不能说服袁绍,便会引起一连串的负面连锁反应。
  袁熙很想弄死黑山军,偏偏这和刘协的用意背道而驰,难道就这么算了?
  想到这里,他出列道:“臣有一言。”
  “黑山军固然可为所用,但这些年掳掠百姓,恶名扬于天下,若不惩其首恶,只怕天下难以心服。”
  当即有大臣出声道:“此时是招揽黑山军的大好时机,要是言明惩罚首恶,张燕怎可投降?”
  袁熙跟着道:“张燕且不论,黑山校尉负责黑山督查之责,对此乱象纵容忽视,实乃失责,建议严惩。”
  他给麴义报仇,虽然始作俑者是曹操,但直接下手的应该是杨凤,所以他一定要将其杀死,折断曹操一条臂膀。
  他本以为曹操一方会跳出来激烈反对,但出乎袁熙意料的是,钟繇丁冲,最后甚至曹操,竟然都出声赞同了自己的意见!
  袁熙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想差了!
  曹操那方答应的如此痛快,说明杨凤有可能和曹操不是一伙的?
  而且杨凤的存在,还会阻碍曹操行事,对方才会顺水推舟?
  但这会不会是曹操欲擒故纵的障眼法?
  察觉到曹操看过来的戏谑目光,袁熙突然觉得,自己怕是忽视了些关键的东西!
  黑山军和曹操有勾结,这是肯定的。
  杨丑属于黑山军,这也没错。
  杨丑策动了怀城之乱,害死了麴义,这是板上钉钉的。
  杨凤和杨丑关系密切,这也是自己亲眼看见的。
  这四个证据,应该能推论出杨凤是曹操的人啊?
  其中不知道哪个环节,肯定出了问题!
  袁熙想不明白,升起了一股挫折感,自己还是太嫩了,对付曹操这种人,需要集合所有谋士,集思广益才行!
  他眼见黑山之事,自己一着只差,便落入对方彀中,只能暂时咽下这口气。
  战场拳头大说了算,黑山军的关键还是在袁绍那边,黑山通道的归属,袁熙是肯定不会轻易放手的。
  群臣对黑山之事讨论暂时告一段落,议题回到如何对付袁术上。
  此时丁冲出来说道:“听闻安国亭侯擒住了袁氏大将桥蕤,何不将其就地正法,以警袁术?”
  袁熙听了,脸色一沉,这桥蕤是自己许诺放回去交好孙策的,这是谁得了消息,要拆自己的台?
  他的眼中闪出杀气,瞪向丁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