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回 拙劣的计策
  “你,你们要干什么?”
  陈星魁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绑了,还待在荒郊野外。
  更吓人的是,杨帅的两个亲兵一个看着他,另一个在挖坑。
  物理意义上的挖坑。
  “干什么?”
  祖可法笑嘻嘻地道,“不干什么,就是觉得这片树林长得不够茂盛,需要有人当成肥料。”
  能把“活埋”说得这么清新脱俗,陈星魁吓哭了。
  “我是你们大帅的幕僚,你们不能这样对我。”
  “你说什么?我这个兄弟是女真人,听不懂你的话。”
  祖可法瞥了眼身后的巴哈纳。
  巴哈纳听得懂,仍假装没听懂,依旧的刨坑。
  陈星魁哭道:“我,我是你们……”
  “你是个屁!别当我们是傻子,你就是陈老头按在我大帅身边的暗桩。”
  祖可法啐了一口,毫不客气地说道:“你以为你家老爷在江南一带作威作福,就可以在我金州镇横行无忌?笑话!”
  这一顿臭骂,吓得陈星魁浑身发抖。
  很快,巴哈纳挖了一个浅浅的坑,回头对祖可法道:“可以了。”
  祖可法心领神会,瞅了眼坑,故意道:“这么浅,怎么埋人。算了,将就一下。把人扔进去,盖上土,再踩上几脚就差不多了。”
  这么骇人听闻的事,被祖可法轻描淡写地说出,唬得陈星魁双腿打颤。
  他深信,这帮人一定干得出来,他们可是沙场杀敌的猛将。
  “求求你们别杀我,我把一切都告诉你们。”陈星魁苦着脸道。
  “行啊,你说。”
  祖可法话锋一转,“你要是说假话,我先割了你的舌头,让你来世当个哑巴。”
  “我,我说……”陈星魁的牙齿都吓得打起架来。
  片刻后,他才道:“其实,我家老爷想让我收集一些证据,向……向朝廷检举揭发杨帅。”
  “为什么要这么做?”祖可法问。
  “江南一带大商都习惯了自由自在,没想到金州镇要被人管着,还要收税。”
  “还有呢?”
  “没,没了!”陈星魁摇摇头。
  “真的没了?”
  “真的。”
  “哦。”祖可法向巴哈纳使了个眼色。
  巴哈纳径直向前,抓住陈星魁后背上的绳索,像提小鸡似的,把他提到土坑前面。
  “我什么都说了呀!”
  陈星魁回头望向祖可法,“真的,我真的都说了呀。”
  “哼!你当我们是那么好骗的!”
  祖可法脸上露出冷酷之色,“别忘了,我们与敌人周旋多少年,早就见惯生死。”
  陈星魁这才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样的角色。
  “把他给我埋了!”祖可法下令。
  巴哈纳狠狠地把陈星魁扔进土坑里,拿起铲子就要填土。
  陈星魁慌忙叫道:“我说,我说实话!”
  话音刚落,一铲子土浇在他的头上。
  盖州,文峰禅寺。
  这座名不经传的小寺庙,早已毁于战火。
  十几个小尼姑跪在缺口的泥塑佛像前,念经诵佛。
  公主、英娘和沈漪蓉都在佛前,双手合十,低头闭眼,默念佛经。
  杨承应不干这些,站在外面,静静地注视着残垣断壁。
  这时,祖可法脚步轻盈地进来。
  “大帅,我们已经查明了……”
  杨承应摆手示意他小声些,然后带着祖可法到一边,让他继续说。
  祖可法继续道:“东厂要挟陈老头,让他派一个人到大帅身边做卧底,就算拿不到证据,也要捏造证据,诬告大帅谋反。”
  “陈星魁怎么知道是东厂的主意?”杨承应问。
  “他是陈老头的贴身小厮,偷听到了主人和东厂番子的对话。”
  祖可法解释道:“东厂承诺,事成之后,把青泥洼的盐场送给陈老头。”
  “原来是盯上了我的盐场。”
  杨承应若有所思。
  以前盐场很隐秘是因为杨承应找各种借口,比如镇虏城筑城和巡察青泥洼的庄稼。
  毕竟盐铁专卖那是封建王朝的惯例,私人碰这个利润很大,风险也很大。
  随着贩盐规模越来越大,甚至各地开设专门的米盐店,暴露是迟早的事。
  魏忠贤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面对滚滚利润还是会忍不住。
  “陈星魁怎么样啦?”
  “按照您的意思,我已经请巴哈纳把他送回屋子,当做一切事都没发生一样。”
  “很好。你告诉陈星魁,以后哪都不许去。”
  “是。”祖可法抱了抱拳,转身离开。
  杨承应望着远方的青山,思索着下一步的对策。
  正想着,王永急匆匆的赶来。
  “大帅,京城方面来人了,而且已经到了总兵府外。”
  不等喘口气,王永就着急说道:“大帅,这个人来头不小,还带着几车财物。”
  能让公主的贴身太监,说出这样的话,倒是让杨承应吃了一大惊。
  从京城来的人,会是谁呢?
  杨承应转身进了寺庙,向公主禀明情况。
  公主不想耽误正事,便同意提前回府。
  回府后,下人向他禀报:“大帅,贵客在客厅用茶,等着您前往。”
  “贵客?”
  杨承应更加好奇了,举步走向客厅。
  只见一个中等身材的男子坐在椅子上,正低头品茶。
  杨承应看了几眼后,睁大了眼睛:“崔大人!”
  喝茶的人听到声音后,抬起头来,笑着说道:“贵客是我,你不会介意吧。”
  “怎么会!”
  杨承应笑道:“堂堂的兵部尚书驾临寒舍,令寒舍蓬荜生辉。”
  言语中带着几分调侃。
  当今的兵部尚书,正是魏忠贤的走狗、两大谋主之一的崔呈秀!
  能让王永和府上的下人都称呼贵客,崔呈秀肯定给了他们不少的好处。
  有钱能使鬼推磨。
  “崔尚书,为什么不好好待在京城?却来我这小小的金州镇。”
  杨承应也不把崔呈秀放在眼里,一屁股坐在主位上。
  “世事无常,难从人愿。”
  崔呈秀叹了口气说道:“我已向朝廷奏请并获恩准,以兵部尚书衔任辽东巡按,驻守金州镇。”
  说白了就是担任监军文官。
  “你不干兵部尚书,谁干啊?”杨承应问。
  “霍维华接替我,做了兵部尚书。”
  崔呈秀说道:“以后请您多多指教。”
  杨承应心里有些奇怪,好好的朝廷大员不干,跑来这里当傀儡,着实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