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回 再起冲突
  与此同时,杨承应在帅帐接见门达。
  他是在耿仲明的掩护下,秘密前来帅帐。
  “将军,今天发生的事,我一点都不知情。”
  一进门,门达扑通一声跪在杨承应面前。
  “起来。”
  杨承应说道,“如果你什么都知道,我就不是这态度。”
  “是是是。”
  门达起身,擦了擦额头的汗。
  杨承应道:“看来许显纯对你和你的弟兄起疑了。”
  “不会吧。”门达皱眉道,“我一直遵照将军的吩咐,把一些无关痛痒的情报给许大人。”
  “如果没起疑,怎么不派人事先和你们联络,而是单独行动。”
  “有道理。那……”
  想到自己的家人,门达心惊肉跳。
  许显纯的行事作风,他们可是一清二楚。
  以前,听说许显纯陷在了金州,很有可能回不来,他们还高兴了一阵。
  “不要急,我给你出个主意。”
  杨承应善解人意,“你把此事一五一十的回报许显纯,并且告诉他,我和徐光启依旧矛盾重重。
  然后,你顺便恳求许显纯让你离开这个鬼地方。”
  “明白,多谢将军成全。”
  门达也是人精,一下子明白了杨承应的意思。
  “去吧。”
  “是。”
  在耿仲明的掩护下,门达恭敬的离开。
  送走了门达,孔有德不解的道:“这些人在将军面前温顺,那是将军厉害。他们要是回去了,会变回恶犬。”
  言下之意,没必要再纵容他们。
  杨承应笑道:“你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属下不解,请将军明示。”
  “许显纯凶狠酷烈,怎会容许属下背叛。我让他们回去,赚了仁义的名声,至于他们能不能活……”
  “属下明白了。许显纯绝对不会放过他们,到那时,杀人的是许显纯而不是将军。”
  “没错,你开窍了。”
  杨承应轻轻地拍了拍孔有德的肩膀。
  两人正在闲聊,忽然见到耿仲裕快步进来。
  “将军,徐老头来了。”
  “他来了。”杨承应闻言一喜。
  耿仲明却道:“将军,他怒气冲冲来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杨承应心里一个咯噔,这是唱的哪一出。
  既然对方都来了,自己也不能不见,便信步走出帅帐。
  徐光启快步到了帐外。
  杨承应本想客客气气的寒暄一番。
  不料,徐光启开口就骂:“竖子,你怎敢坏我大明的规矩!”
  “规矩?什么规矩?”正要行礼的杨承应,一脸懵逼。
  “难道你不知道‘男女授受不亲’,‘男女有别’这些话?”
  原来是这样。
  徐老头肯定是看到了女兵。
  “知道。”杨承应回过神来,淡然的回答。
  这种淡然,彻底激怒了徐光启:“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干这种伤风败俗的事!”
  “伤风败俗?”
  杨承应没好气地说道:“您的话好严重。请问,我是霸占了哪家小媳妇儿,还是偷了谁家的俏寡妇,值得这四个字的评价。”
  现场众人瞬间石化。
  尤其是方震孺,没想到他那次和杨承应吵架,对方是悠着点,路子这么野!
  徐光启身体下意识的微微颤抖,指着杨承应骂道:“你真是厚颜无耻之徒,连‘羞耻’二字都不知道怎么写。”
  “呵呵,我知道这几个字怎么写。但你要不要随我到工地看上一眼呢,那里可比你现在看到的要精彩得多。”
  杨承应满脸微笑,丝毫不受影响。
  工地?
  孙元化把头压得极低。
  为了赚多一点,不少女子选择去工地。
  赶上大热天,一个个都穿的稍微少了一点。
  那里的男人们早就习惯了,也不会往不好的方向想。
  偶尔嘴上闲言碎语,也被江朝栋等人奉杨承应之命严厉训斥。
  倒是孙元化等有些不好意思,每次都是快步走开。
  徐光启注意到学生的变化,心里也是一个咯噔。
  天啦!自己好好的一个学生,来到辽东几个月就变成这样。
  “我在金州所见所闻,都会如实上报朝廷。”
  徐光启转身就走。
  这下,杨承应反而有些担心了。
  要是吵几句,其实没什么。从小到大见过无数次吵架,有些时候吵几句,然后说开了,那也没什么。
  要是这样不吵,问题更大。
  “茅先生,帮我去盯着点。”
  杨承应赶紧恳求茅元仪。
  茅元仪微微皱眉:“将军吩咐,我自然尽力为之。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徐老想把初阳兄带走。”
  “啊,不会吧。”杨承应郁闷了。
  好不容易拉过来的人才,就这么离开,多可惜啊。
  但是在这个尊师重道的时代,还真不好说。
  “你先去,我……我去找几根荆条背在背上。”
  杨承应决定效法古人,也来一个负荆请罪。
  “啊!”
  茅元仪觉得这主意不咋地,但是看杨承应已经走了,也只好赶紧去找孙元化。
  他确实没有猜错,徐光启真的打算让孙元化和他一起离开。
  “老师,您这是干什么?”
  看到老师在指挥下人收拾随行物品,孙元化有些慌了。
  “当然是回去,上报朝廷。”
  徐光启说道:“你也跟我一块儿回去。才来这里几天,居然变得这般粗俗。”
  “我,老师……学生不能离开。”
  “嗯?连老师的话都不听了。更有回去的必要,得好好教一教何谓礼仪之道。”
  看到学生连说话都大声起来,徐光启更加坚定带孙元化回去的想法了。
  这让孙元化很无奈。
  眼看着新城即将完工,怎么能在这个时候离开。
  进入冬天,奴兵有可能南下。
  还有,铸造铁制红夷大炮等事,还等着他呢。
  正无计可施,茅元仪来了。
  “徐老,您真的打算回去啊。”
  刚才进府时,茅元仪看到仆人们忙碌的身影,便知道徐光启去意已定。
  “止生啊。”徐光启语气温和的说道,“老夫看你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不应该追随这些粗俗之人。
  如果你肯跟老夫回去,老夫会向朝廷举荐你,岂不比待在这里强百倍。”
  茅元仪先表达感谢,接着长叹一口气,“徐老去意已决,末学自知无法挽回。可怜啊,金州几十万百姓,从此陷入贼手,大好河山也要归于建虏。”
  说罢,他竟哭了起来。
  他这一哭,徐光启大受震撼的同时,也非常不解。
  “止生,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徐光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