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文章写尽天下事,不肯俯首见苍生!
  贞观二年大朝会无比盛大,百官穿着隆重的服饰觐见,远处州县的官员也谴使前来禀告他们的政绩。
  苏青繁瞧见还有异域他乡的使者纷纷为大唐皇帝献上了新年的祝福与贺礼。
  李世民头戴通天冠,身着衮冕,衣绘山、龙、华虫、宗彝5种花纹,下裳绣藻、粉米、黼、黻4种花纹。
  说不出的风采!
  大朝会开了数个时辰,在新的一年第一天便如此的折腾,在苏青繁看来未免有些劳官伤财。
  自周朝起的大朝会就被确定为最高规格的朝仪,其隆重程度可想而知,显示了天子的威严,是极其重要的政治活动。
  好在苏青繁的品阶不高,站在人群之中缩着脑袋浑浑噩噩的度过了这无聊的大朝会。
  “明日御花园赐宴。县子可莫要耽搁了呀。”李世民身边的内侍又从人群之中找到了苏青繁前来告知。
  “知晓了。”苏青繁有气无力的叹道,心中低语唾了李世民一声。
  自己又不是京官,又不是主政一方的,何故如此的折腾自己。
  好在宴席是在次日,否则非得被困死不可,除夕熬了一宿,这皇家如此的不体贴。
  等苏青繁养足了精神,精神奕奕的参加宴席时才发现御花园中早已聚满了文武官员。
  能在此处的都是大唐的精英,或京官、或地方上的官员以及使者。
  他们彼此交流着经验,叙说着见闻。
  要说议论最多的自然是新的事物。
  有地方官员扬着脑袋高兴的道:“这些日子里本官修了十余条路,架起了十余条桥...征集了五万民夫彻底了解决了往年的陈苛...”
  “征集了五万民夫?如此劳师动众那百姓岂不是彻夜咒骂于你?”
  那地方官员笑道:“非也...这造桥修路本就是利国利民之举,这最终受益的还是百姓么...”
  “如此,便不怨了?”问话的人显然不信,往日里征集民夫可没被少骂啊。
  那地方官员嘿嘿一笑:“乡绅...乡绅们拿出了钱粮...”
  那人恍然大悟,这是利用水泥从乡绅手中换取了钱粮,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样的合作方式。
  他抚须笑道:“某也不差,某也建了数十座工坊出产了数不清的红砖、往年隆冬之际总有百姓会时冻死,自从有了蜂窝煤之后便再无听闻了。”
  那地方官员点头:“某也不曾想那黑黑的东西是如此的宝贝,某差人核查了州里所有的地方,这一查之下还真是不少!”又微微摇头道:“可惜的是去岁有一户毒死了人...若不是那家的婆娘机警,怕是要灭了门...”
  这些官员们互相交流,从他们的话音之中苏青繁感受到了他们的兴奋,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尤其是李世民亲自谴人却为各地州县带去了火药之后,铁器得到了大量的开采。极低的铁器价格使得百姓们受益无穷,纷纷感慨好日子要到了。
  太多的声音传入到了苏青繁的耳中,他也为之欣慰。
  这大唐帝国的机器一旦运转起来,将爆发无与伦比的力量。
  这才多久的日子?
  曲辕犁已经开始走进了千家万户...相信要不要两三年的光景便会彻底的淘汰直辕犁。各地的盐价早已应声腰斩不止,那令人作呕的醋布正逐渐的离开历史的舞台。
  蜡烛的产量虽然各州都不高,可是却是最受文人士子好评。
  一些娘子们最爱的却是那名为香皂之物。
  所有的一切都开始逐渐的好转,天下各州百姓无不感叹圣人恩德。
  可以说此刻李世民的威望以及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比起秦王横扫天下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各州的官员大部分都是亲自前来,只有较远之地的州府才谴出了使者。
  最让他们心心念念的还是要数那新型作物啊!
  圣人分发后,他们只需培养上个两三年那边可全面的推广,那将彻底的解决饥饿...
  那些使者们无不焦心如焚,生怕落在了他州官员的身后...
  司农寺再次的成为了焦点...过不了多少时日便可以春耕了。
  “都别急...将你们所在州县的气候、土壤、光照等等罗列清楚了...”司农寺看着各州的地方官不停的道出了声。
  新的一年,偏偏属于他们最忙...连个新年都过的不安生。
  “这些是新作物的图册,你们看清楚后做出选择,我司农寺核查后自会禀于圣人...”
  他不放心的再三叮嘱:“一定要好好的挑选最适合自己州县的作物...若是培养的不好到时候可别在找到我们司农寺的头上....”
  “寺卿放心...某已选好了,这些都是根据我们州的条件选好的作物,还请过目。”有地方官员笑着道,脸上说不出的奉承。
  各地官员纷纷选择适合自己州县的作物,那记载着新型作物的图册早已被他们翻阅了不知多少遍。
  更有甚者,有官员带来了地方地理日志、降水明细、水文条件都等等都一一再列。
  真是一群尽心尽责的官员啊!
  而一些文人们也不遑多让,那造纸术早已被他们吹上了天,活字印刷更是被奉为神一般的存在。
  苏青繁又见到了崔南,崔南正和几名夫子模样的人热切的交流。
  只是苏青繁从他的脸上似乎看出了不耐烦之色。
  见到苏青繁前来,崔南热情的拉着他的手为他介绍道:“这位是范阳卢氏的...这位是赵郡李氏的...”
  都是五姓七望的人,苏青繁一一与他们见礼之后便转身离去。
  五姓七望也受邀参加了宴席,他们的面上有着说不出的姿容。
  似不甘、却又兴奋。
  总之是很矛盾,说不出的滋味。
  他们再也不能同往日里垄断教育,却将盘踞在大唐的教育体系之中。
  崔南跟在苏青繁后边问道:“苏大夫...何日有空闲,我们在彻谈一番?”
  苏青繁看着他道:“崔兄为何不喜传道天下...诗书传家不是你清河崔氏的毕生追求吗?”
  崔南一笑:“苏大夫是见我与他们在一起才有此问?苏大夫...某可能说的直白些...”他看了一眼五姓七望的人后转头道:“清河崔氏是清河崔氏...崔南是崔南啊!”
  苏青繁闻言面色诧异,这等大逆不道的话就这般说出了口?
  若是被清河崔氏他人听见,怕是崔南这一房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吧?
  “一个家族么...总有路线之争。”崔南低声道。
  “崔兄,你这话某不解,诗书传家似乎并没有错...”苏青繁看着他道,想从他的脸上看出端倪。
  路线之争?难不成这崔南还想颠覆清河崔氏的安身立命之本不成?
  崔南尴尬的一笑:“苏大夫..某的表达有误...某只是看不惯有些人的行为准则罢了...对于诗书传家我却是极为赞同的,这毕竟是我等世家安生立命之本么。”
  见到苏青繁依旧不理解,只得问道:“不知苏大夫如何看我们五姓七望?”
  “很强大!”苏青繁敷衍了一声,谁没事去研究你五姓七望?
  市面上所说的还不都是你们自己传出来的?连舆论都被你们肆意操控。
  崔南见到苏青繁一副敷衍的模样,拉着他走到了角落,开口道:“苏大夫,这五姓七望看似强大,却出现了致命的问题,久而久之便会露出端倪。”
  他不禁摇头:“也不仅仅是在五姓七望之中,弘学馆也是如此,就连朝堂上也没有摆脱这样致命的问题....”
  “何?”苏青繁问道。
  崔南面有痛苦的一叹:“文章写尽天下事,不肯俯首见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