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一切全凭皇上决断
  “该死。”
  朱存机终于反应了过来。
  幸亏宁氏笨手笨脚,这要是招来了其他人,被人发现朱存机杀了自己的哥哥秦王朱存枢,那朱存机肯定逃脱不了千刀万剐的命运。
  朱存机顺手在桌子上抄起了一个花瓶。
  宁氏和丫鬟刚爬起来,朱存机就一花瓶狠狠的砸在了宁氏的头上。
  随即一股嫣红的血流顺着宁氏的额头流了下来。
  宁氏直接一声不吭的软倒了下去。
  “啊!”
  边上的丫鬟吓的一就是声惨叫。
  可是迎接丫鬟的,同样是一个当头砸下来的花瓶。
  而且这花瓶因为砸在宁氏头上的时候,已经破碎。
  所以与其说是砸在丫鬟的头上,还不如说是刺在了丫鬟的头上。
  丫鬟的脸就像是被几把利刃同时划过,一时间血肉模糊。
  “啊。。。”
  不过丫鬟虽然遭受重创,可是还没死,不断发出凄厉的惨叫声。
  这让朱存机更加抓狂。
  朱存机拿起手中仅剩不到三寸的花瓶残片,朝着丫鬟的脖子狠狠的扎了下去。
  丫鬟的惨叫声瞬间消失。
  危机解除,朱存机直接一屁股瘫倒在了地上。
  朱存机此时也逐渐冷静了下来。
  这一刻,朱存机的腿和手都有些发软。
  毕竟以前朱存机虽然干过不少缺德事。但是那时候朱存机只是动动嘴皮子就可以了,自然有狗腿子帮朱存机动手。
  而且以朱存机的身份和地位,也不用担心会惹出什么麻烦。
  仅多就是被训斥几句。
  可是今天,朱存机不仅杀了自己的亲哥哥,当今的秦王朱存枢,还杀了秦王妃宁氏和宁氏的丫鬟。
  这让朱存机如何能不心惊肉跳。
  可是朱存机知道自己不能再耽搁了。这要是再有人过来,肯定会穿帮。
  朱存机连忙抬头四下打量了一番。
  还好,因为朱存枢体弱多病的缘故,所以朱存枢居住的地方非常的清静。一般没有召唤,普通人是不允许过来的。
  所以就算宁氏和宁氏的丫鬟刚才大喊了几声,也没引起任何的麻烦。
  朱存机果断将宁氏的尸体拖进了房间。
  至于宁氏的丫鬟,朱存机直接将其尸体扔进了院子中的井里。
  回到朱存枢的房间,朱存机又将朱存枢的尸体挪到了床上。
  至于宁氏,朱存机则是找了一根腰带,将宁氏直接悬在了房梁上。
  作为朱存枢的王妃,朱存枢病故,宁氏自尽也说的过去。
  做完了这一切,朱存机悄悄的离开了朱存枢的院子。
  上完早朝,朱辰惬意的伸了个懒腰。
  自从朱辰上次警告了黄立极之后,整个朝堂果然清净了许多。
  对钱谦益的讨伐现在在民间是愈演愈烈,但是在朝堂上,大家仿佛像是选择性的忘记了此事一般。
  最近的早朝是无比的和谐,朱辰坐在上面都能眯一觉。
  朱辰自然知道,在这种表面的平静下肯定是暗流涌动,潜藏着太多的问题。
  不过朱辰现在还没有和整个官僚体系开战的资本,所以维持现状,对朱辰来说是最明智的。
  当然如果谁不开眼,专门要跳出来和朱辰作对。
  那吏部给事中吴畅时和陕西道监察御史高弘图就是前车之鉴。
  能将风波化解于无形,还能增加自己内库的收入。
  这种解决方式,朱辰是非常的满意。
  高弘图现在已经成了朱辰的高级打工仔,想想以后高弘图盘剥的钱财,很大部分都能归朱辰所有。
  这让朱辰就无比惬意。
  还能有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事吗?
  尤其是高弘图现在的御史身份,根本不可能祸害底层的百姓。
  这就让朱辰更满意了。
  既然打工仔想要努力干活为自己赚钱,朱辰也不能吝啬。
  就在前几天,高弘图已经顺利改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了。
  这种骚操作让朝堂上下很多人都表示有些看不懂了。
  毕竟前段时间高弘图气势汹汹,似乎抱着一副不将孙传庭拉下马决不罢休的架势,甚至不惜和朱辰对着干。
  很多人都准备好花生和瓜子准备看戏了。
  可是没想到,高弘图一转头就彻底偃旗息鼓了,似乎将自己的使命忘了个一干二净。
  紧接着,高弘图更是转任了浙江道的巡查御史。
  虽然高弘图的品级没有提升。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浙江道的巡查御史可比陕西道的巡查御史油水要丰厚多了。
  也不知道高弘图是搭上了谁?
  只是这些人就算想破脑袋,也没敢朝朱辰的身上想。
  毕竟在历史上,皇帝卖官鬻爵的,那可都是臭名昭著,怎么洗都洗不白。
  这几天,钱谦益的大明日报的影响力越发的大了。
  在刊载了那篇徐光启和番薯的文章之后,钱谦益选择了暂时低调。
  反正朱辰没有新的指示,钱谦益就暂时只刊载塘报内容,尽量不再去撩拨那些朝堂诸公的紧张神经。
  不过大明日报在民间一时间大受欢迎。
  毕竟在这之前,只有和官府走的比较近的人才有机会看到塘报。
  普通人,就算学识再渊博,也只能道听途说。
  而大明日报的发行,可以说是将朝廷的很多事情都公之于众了。
  这让很多没关系,但是却热衷国家大事的人一时间是趋之若鹜。
  大明朝的文人一向热衷于高谈阔论。
  以前的信息渠道少,所以大多只谈些文章辞赋和花边新闻一类。
  现在大明日报的发现,让这些人可以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逼格一下子似乎也提高了很多。
  就在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良好氛围中。
  一份八百里加急奏折送进了内阁。
  黄立极只是扫了一眼奏折的内容,就吓的吧嗒一声就奏折掉在了地上。
  这让其他三位内阁辅臣施风来,张瑞图,李国普一时间也是诧异莫名。
  黄立极为官多年,什么事能将黄立极吓成这样?
  施风来连忙捡起了奏折。
  这一看,让施风来也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
  奏折是秦王府的郡王朱存机上的,状告陕西总督孙传庭上门威逼,气死了秦王朱存枢。秦王妃宁氏也因此上吊自尽。。。
  几名内阁辅臣一时间是面面相觑。
  孙传庭处置失当,让陕西民乱加剧的事情还没定论,这怎么转头就逼死了秦王和秦王妃。
  秦王一脉是太祖朱元璋的血脉,和现在的皇上早已非常疏远。
  可是再怎么说,也毕竟是皇室贵胄。
  孙传庭这胆子也太大了吧。
  “诸位怎么看?”
  黄立极最近在很多事情上很少表态,基本上朱辰说什么就是什么。
  所以黄立极得了个外号叫泥胎首辅。
  可是这件事情上,黄立极也是头疼无比。
  黄立极很想置身事外。
  可是出了这么大的事,黄立极作为内阁首辅,怎么都躲不掉。
  而让黄立极最头疼的,其实是朱辰对此事的态度。
  众所周知,朱辰现在对孙传庭是恩宠无比。
  要是别人碰上民乱这种事,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责任,都肯定会被罢官撤职。
  可是朱辰却在这件事情上为孙传庭打了马虎眼。让孙传庭安然度过了这次危机。
  只要孙传庭不再惹出什么乱子,这件事情过段时间,自然会消弭与无形。
  可是还没等大家喘口气呢,这就又逼死了秦王和秦王妃。
  黄立极一时间感觉心力交瘁。
  这还怎么让人保?
  关键是朱辰会是什么态度,大家谁也不好说。
  施风来和张瑞图两个是眼观鼻鼻观心,一个个都装没听见。
  只有李国普站了出来。
  “黄首辅,此事事关重大。我们还是先禀报皇上,敦请皇上派人去陕西核查。如果情况属实,那就将孙传庭押解回京受审。”
  李国普这也算是老成谋国之言。
  就是不轻信朱存机对此事的内容,派人去调查清楚此事。
  当然如果孙传庭真的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那对孙传庭也不能姑息。
  按照李国普的理解,就算朱辰对孙传庭再恩宠,在这种事情上也不可能偏袒孙传庭。
  毕竟秦王是皇室血脉。
  如果朱辰在这种事情上偏袒,到时候肯定会引起整个皇室的不满。
  因为只要孙传庭开了这个头,以后地方官哪还会再将各地的藩王当回事。
  黄立极心里叹了口气。
  如果按照正常逻辑,李国普想的是没错。可是朱辰,这是正常的吗?
  每次想到朱辰威胁自己的话,黄立极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怀疑这是不是自己臆想出来的。
  “还是先听听皇上的意思吧。”
  黄立极也不想将麻烦揽到自己身上。这要违背了朱辰的意思,到时候朱辰还不得又来找自己麻烦?
  黄立极还想能寿终正寝呢。
  黄立极一时间感觉这首辅干的很是没有滋味,甚至都有了告老还乡的想法。
  四个人讨论了半天,也没什么头绪。
  御史在黄立极的带领下,四个内阁辅臣一起进宫去见朱辰。
  看到黄立极呈上的奏折,朱辰也是惊的瞪大了眼睛。
  逼死秦王和秦王妃。
  朱辰第一反应就是孙传庭胆子也太大了。
  可是随即朱辰就冷静了下来。
  按照朱辰对历史上孙传庭的了解,孙传庭肯定不会如此不智。
  “黄首辅怎么看?”
  朱辰看向了黄立极,此时朱辰想先看看内阁这帮人的态度。
  “一切全凭皇上决断。”
  黄立极直接就将皮球踢回给了朱辰。
  等朱辰看到施风来和张瑞图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架势,哪里还不明白这些人的想法。
  只有李国普是跃跃欲试。
  不过李国普为人太过方正。这位也是在魏忠贤时期,唯一不肯攀附魏忠贤的内阁辅臣。
  朱辰就算不问,也知道李国普会如何回答。
  如果此时朱辰稍微理智点,将孙传庭暂时停职,让陕西巡抚代理陕西的一应事务。然后派一个有分量的人去陕西彻查此事。
  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对所有人也算是有个交代。
  而且在黄立极和施风来这些人的心里,牺牲一个孙传庭其实不算什么。
  又不是要把孙传庭千刀万剐了。
  如果朱辰真的对孙传庭非常重视,让孙传庭回家去待几年。
  以后等风头过去了再重新启用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