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舍尔纳
  作为德国的附庸,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经济严重依赖于德国。
  但是德国经济大萧条和南非战争的失败,直接让德国的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尼德兰也收到了巨大的影响。
  先是在德国,在鲁尔。经济的萧条让大量的工人失业,然后工业产值的下降又将物价抬高。工人们现在即没有收入,手里存余的钱也不足以购买那些生活所必须的消费品。
  “你不让我吃饱饭,让我死,那我就要反抗。”
  简单的理念让全德国和尼德兰的工人们团结一致。他们不求能够改变社会,只求能够生活下去。只要德国政府能够给他们一个活下去的机会,能够给他们一块面包,能够给他们一份工作,他们就会顺从。
  但是很可惜,也很可笑,德国政府拒绝了工人们的请求。甚至还让德国的警察去驱逐这些工人,出台法案禁止工人集会,违反者按照危害社会治安罪处罚。
  可笑吧!
  本就应该发生的事情在今天发生了。
  随着西俄战争的愈演愈烈,南非战争的完全失败,德国政府加大了对国内对压迫。税率一天比一天高,兵役越来越多,动员征兵的广告也在街头到处都是。
  工人发现,政府根本就没有在乎过他们。如果工人们要平等,那么就必须要靠他们自己!去发动一场革命,推翻这该死的政府。
  危机也在德国内部悄然发生。在德国军队里,也有不少的对现在政府不满的人。
  1928年7月26日。一战的功臣之一,费迪南德·舍尔纳,被派往西俄战场,对抗俄罗斯革命军。
  战争最开始是顺利的,因为现在的俄罗斯还未统一,俄罗斯帝国依然在远东和高加索苟延残喘,而苏俄红军也只是占据着莫斯科到喀山一带。在德意志帝国的支持下,芬兰占领了摩尔曼斯克到诺夫哥罗德一带。在西伯利亚,也有越来越多的军阀割据一方,不服从中央管理。
  这样分裂的俄罗斯将大量的人力消耗在了北方的冻土里。当俄罗斯的战士们团结在布琼尼将军的周围,自愿自发的组成了俄罗斯革命军反抗德国,试图收复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统一东斯拉夫民族的时候。俄罗斯人才算是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德国人。不过在另一些俄罗斯的割据政权看来,德国人是他们永远的朋友。
  至于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呢?斯大林带领着原红军的一部分在乌拉尔山上打着游击,试图重建苏维埃。托洛茨基则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组建新红军,同远东白军做殊死斗争。
  远在西俄战场,德意志帝国第十九军,在正在爱沙尼亚战场上坚守着。
  在珀尔瓦,舍尔纳的军队被俄罗斯革命军团团包围。虽然德国人的大部队就在安兹拉,距离珀尔瓦仅一百公里。但这一天就能走到的距离在第十九军的士兵眼中却显得如此遥远。
  在这一百公里的这头,是必然来临的死亡;在这一百公里的另一端,是家乡。
  舍尔纳想回家,他也深知,他的士兵们也想回家了。他们已经在这里被围困了三十天了。虽然弹药还足够使用,但是粮食却已经告急,每人每天最多100g面包,就这样还只够再吃十天。
  “我们必须要突围!”
  舍尔纳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1930年11月份,俄罗斯军队发动了又一次的对波罗的海的大型攻势——“十月攻势”。
  (p.s.俄历十月,不是西历十月。)
  在俄罗斯军队的炮击之下,第十九军的阵线几近崩溃。在侧翼的部队甚至快要被俄军冲破。对于一支被包围的部队,能够坚持这么久已经是奇迹了。更何况还在如此的战争情况下,阵线还没有被冲破。
  但是这又有谁会关注呢?
  在俄罗斯军队的炮火的轰炸下,侧翼被突破了,第十九军的阵线发生动摇。
  冒着纷飞的炮火,舍尔纳站在士兵中间。他与轰鸣的炮火声相挣抢,竞争,将自己的话传达到每一个士兵的耳朵里,每一个士兵的心里:
  “士兵们!我知道!你们想回家!我也是一样的!
  “我曾向你们许诺,向你们的家人许诺,你们会平安的回家!很抱歉!我不能完全的完成我的承诺了!
  “小伙子们!今天,我将履行我的承诺!我要将你们带回家!我们将回到德国!也许我们之中会有人因此而牺牲。但是请记住,我们是军人!我们为了保护我们的国家,为了保护我们的朋友,为了保护我们的战友!我们必然会面对死亡!这是光荣的死亡!
  “朋友们!我们将做最后一次突围。假如我们成功,我们将满载荣誉的返回家乡。如果我们失败,我们就就地遣散吧。我不愿看到更多的德国人死在我的面前了。”
  “长官!您怎么能这么说?”一名士兵说道,“如果没有您,我们可能早就死在这冻土上了!正是您带领着我们对抗俄罗斯人,在这片土地上存活下来,我们才能在今天有突围的机会!”
  “对!就算是突围失败了,我们也将追随您!”另一名士兵喊道。
  热泪从舍尔纳的眼角流出。他抹了一把泪水,向着第十九军的士兵们说道:“朋友们!作最后一次突围的准备!”
  冒着纷飞的炮火,第十九军冲出防线,意图冲破俄罗斯人的包围圈。高爆弹落在地上,又弹起至近两米高,在空中炸开,将一片士兵炸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可是第十九军的士兵们还在前进。
  真正的日耳曼人,敢于迎着已知的死亡而前进。
  在包围圈的南部,舍尔纳的第十九军在俄罗斯军队的防线上撕开了一道三公里的缺口。从这弹雨密布的狭窄缺口中,第十九军的士兵们在舍尔纳的指挥下,迅速的撤出珀尔瓦包围圈。
  “这是不可能的!”俄罗斯的军官们喊道,“以前没有人能够突破这样的包围圈,也从没有人能够从三公里的缺口撤出包围圈!”
  但是舍尔纳做到了。
  他对自己的部队负责,对士兵们负责。面对上级军官的不合理命令,或者自己的合理建议被驳回,舍尔纳都会选择士兵们,舍尔纳会拒绝执行任何命令,如果那条命令会让他的士兵们无意义的死亡的话。
  德国最高统帅部注意到了舍尔纳这个人。
  很快,舍尔纳就被调到了德国本土,干上了所有在前线的德国军官都想干的职务——戍卫部队军官。
  说来也好笑,在后方的戍卫部队军官想到前线去当前线部队军官。在前线的前线部队军官想到后方去当戍卫部队军官。
  德国最高统帅部有意的将舍尔纳安排在鲁尔工业区,用来控制工人们的反抗情绪。
  但是舍尔纳本人呢?他自己就对这个落后的国家一点反感都没有吗?
  有。而且他还有自己的野心。
  当他到鲁尔工业区,指挥第六戍卫军的时候。他从其他的戍卫军官们那里得知,戍卫部队和工人们发生暴力冲突是常见的事。
  “戍卫部队的枪口不就是要冲着自己人的吗?”一名原来的戍卫部队军官说道,“好在我马上就可以去到前线了。在那里,我将杀死祖国的敌人。而不是德国自己人。”在他说完之后,他就坐上了汽车,一路向东而去。
  “不过是新的战场罢了。”舍尔纳自言自语道。
  对于舍尔纳来说,回到了德国,他就不再想干任何道事情了。他只想放松自己,去幻想一些不可能的。
  对于鲁尔工业区的停止运转,舍尔纳一点也不想管。
  但是毕竟每天工人们都在街上游行,舍尔纳的平静生活不可能实现。
  终于,舍尔纳有了一些行动。
  他到工人联盟那里进行交涉,希望能够和平的解决这次危机。
  但是工人们给他的答案让他惊讶。
  “我们曾经使用过和平的方式,试图不要让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可是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对待我们的吗?”
  “我并不知道。”
  “他们用武力让我们屈服!”
  “什么?”
  “他们将枪口对准他们的同胞!毫无感情的扣动扳机。我们有不少同志就是这样牺牲的。”
  “他们怎么能够这样!”
  “所以,你还要忠于你的政府吗?”
  ……
  死一般的沉寂。
  舍尔纳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一边是他热爱德意志祖国,一边是他宣誓效忠的政府。舍尔纳难以做出抉择。
  “请您先回去吧!”工人代表说道,“以后再来找我们也不迟。”
  舍尔纳点了点头,但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转身走出了工会。
  在回到自己宅邸的路上,舍尔纳坐在自己的车里,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政府还是国家?
  第六戍卫军的士兵们已经有了答案。他们已经和工人们对抗了这么长时间了,早就和工人们达成了共识。现在在鲁尔工业区,假如舍尔纳真的要忠于政府,那也只有舍尔纳一个人罢了。
  在那场交涉之后的第十天,舍尔纳又找到了那些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