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
  正文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
  作者大人家人在家的时候,我会有很多的家务劳动,生活的就不是那么安逸自在了,虽然总出门,有时也在外面吃饭,但大多数的时候,还是在家做午餐的。
  五月份的这个月里,有家人近乎每天的买早餐和新鲜的水果,还有家人监督,一个月里,没怎么吃鸭架子,并减少吃油腻的食物,少买油炸食品,以大量蔬果为主菜,以鸡蛋和肉肠作为蛋白质的补充。每天的早餐午餐是有时间段的,按时间范围来用餐,晚上只吃少量食物,就是一些水果,喝些饮料,夜宵也只用少量的食物,吃点休闲食品,喝点果汁,餐饮搭配和用餐习惯真的健康了很多。只是总做家务,没有那么多时间看各种各种的视频解说,减少了看知识和见闻,但也没关系,每天能完成重要任务就可以了,对于作者大人,完成和优化星莲故事无限系统才是此生最重要的事情,自己知道的。
  那天下午一点多,回到电影院的楼层,要看的电影快开始放映了,还有十来分钟就到播放电影的时间,跟检票区域的女店员说,想提前一会检票。本来是提前十分钟才能进场,电影院有规定的。女店员说可以,知道总来,给照顾一下。
  当月去那个电影院,确实去了挺多次,已经看了不少仍在热映档期的电影作品。我妈与女店员说,不会去其他的电影厅,影响别的顾客看电影。才提前十来分钟,也来不及看什么。
  我说这个电影院有没有联票?可以在电影院的内部区域里,待一天的多看几个电影?中年的女店员没戴眼镜,好像有些看不清事物,说那个电影院没有这种设计,得陆续买电影票,按时间来,都是电影开始前进行检票,在电影结束后,观众们就离开电影院的内部区域了。
  听到这样的答复,我说过去的年代,可以买通票,多看几部电影。现代人的娱乐方式太丰富,可能少有人会拿出一天半天的时间,在电影院里连着看电影。在我自说自话之后,进到电影院的内部区域,那边有多个电影厅和过道共同组成。
  据说那个电影院,有八个在运营的电影厅,有的电影厅可能没有开放,每个电影厅都有单独的门,要推门进入。电影院的过道挺宽的,在边侧有安全应急通道,在一个区域有洗手间,过道的一处,还有一排座椅。楼道有白的灯光照着,有的区域的灯光不是太亮,在楼道还有挺多年前的电影主题的雕塑摆设,已经放了很多年。几年前,作者大人去那个电影院看电影,那些摆设就放在那边,没怎么搬动过。
  那个电影院,估计得有十几年没有翻新过了,与郊区的另个商场的电影院的舒适度,已有一定的差距。
  在数年前,作者大人去老家的一个商场,属于新开的高档型的商场,在多个奢侈品牌入驻。能看出那家商场装修花了挺多钱,门外有着大型的实体的艺术建筑,装饰前卫,商场里有透明玻璃的直梯,可以直通电影院的楼层。那个商场的电影院挺高档的,属于作者大人此生在凡尘世界现阶段去的最好的电影院之一,仿若进了五星级酒店的设施一般,看电影的价格还不贵,可能过了多年,也就没有那么新了。
  郊区的另个连锁商场,在商场的边侧有直梯直到电影院的楼层,那个电影院是商场自营的,多年前翻新过,空调和座椅的质量比过去好了不少。
  有的二三线城市在近些年修建的高档建筑和设施,显得优异富丽,用的新型材料和科技装点。有的后起之秀,可谓绚丽亮美,璀璨光辉。一些美丽亮堂的建筑已经成为打卡地,可不是只有古建筑才有游览量的,一些新兴的建筑,也有很多人去观光,可以一睹大城市的现代地标建筑的风采和瑰丽。
  想到作者大人此生小的时候的一些事情,要占用章节的说出一些往事,有的事情,值得回忆。在来京都之前,生活在老家的一个工业区的居民生活区域里。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很多的大型工厂,有绝缘材料厂,电机厂,亚麻厂等,有的工厂名就是公交车站的站台名称。
  有的厂区挺大的,光算工厂的占地面积,就有现在的几个小区的面积总和的大小。有的工厂周边有着居民区,给工厂职工及家属用。超大型的工厂,有几千人上万人的职工数量,人员众多。那个年代,讲究人多力量大,有的有大集体的制度,可以让很多人有就业。在那个时期,能在大工厂上班,会是挺不错的工作,能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普通职工的工资待遇和给的换物凭证是相近的,所以那时候的大多的普通家庭,没有那么多的攀比和计较。有的事情,也是听家里长辈说的,作者大人那时候还在念幼儿园和小学,几十年前的事情,能回忆起一些,已经挺好了,说明有的记忆进入了心里。因为尊重一些家人,所以在尊重他们的人生历程。
  我姥爷就是在那个绝缘材料厂上班的,工作了几十年,属于当兵退役后,安排的工作。一家子住在那个厂子周边的范围,夫妻和子女,一家有四口人的。在那片区域,他们住过好几个地方,住的远一些,走路半个小时就能到工厂,如果住的近一些,走路不到十分钟就能到单位。刚开始住过平房,然后住的楼房,有数次搬家。那时候是分房,让住哪就住哪。
  在作者大人小的时候,住过一排小楼的房子,那边附近有个幼儿园,离得不远的地方,就是工人子弟的小学。在小学街道的对面是工厂中学,在附近有挺多饭店。有的街道有市场,在市场的那片街道有熟食店,玩具店,磁带店,书店等,小的店铺很多的。那片区域还有一家中等的医院,为周边区域的人们服务,生活设施挺齐全的。
  以现在看来,那一大片区域曾经并不算繁华,除了一个工厂大楼以外,就没有什么高层建筑和气派装点,但那个区域的生活气息特别的浓郁。在作者大人小的时候,老家的主城区开发区就挺繁荣的,显得灯火辉煌,熙熙攘攘,虽然多次去过主城区,但对很多地方并不熟悉。常年生活在老家的那片区域,偶尔去外地旅游,直到念寄宿学校,才离开了那片区域,在上学的时候,节假日才可以回家。
  在作者大人六七岁的年纪,也就是小学一年级左右,我姥爷姥姥有了自己的房子,就是离厂子不远处的厂房,走路十分钟就能到工厂的原址。那一大片楼房,得有数千个房子,有的楼房多达八层,没有电梯的,只能走步上下楼。按照金三银四的楼层的说法进行挑选,选的阳面的三层的二居室,选的位置很好,我姥爷姥姥都挺满意的。那样的房子,由工厂承担一部分的房款,而买房子的承担另一部分的钱。那个两屋一厨的房子,得有六十平方米左右,一个大屋,一个小屋,房子的中间是厨房和客厅,厨房外有晾台,厨房和客厅之间有玻璃窗和玻璃门。在小屋的那一侧有卫生间,里面有浴缸,可是那个家里没有安装热水器,有的时候拿浴缸养鲤鱼,而大屋的储物柜的上方下方有两个带有增氧泵的鱼缸,在姥爷身体好的时候,不但养画眉鸟玉鸟,还养了很多的花。如今,那个房子已经存在快三十年了,当时买房加装修,一共花了十来万。房子不错,布局挺中正的,只是墙壁太薄,不大的楼层,一层有三家,说话的声音,可能会让邻居轻易的听到。在十来年前,那个房子卖了三十八九万,价格挺不错了。在卖房子的时候,有挺多人来看房,有的人只是看看,有户人家觉得满意,认为那个房子是个好人家住过的,对朝向和格局都觉得挺好,就定下来,买房子了。可前些年,听说连三十万的价格都不值,因为附近全是密集的新房子,原来楼下的大片的平房,早已经改建成了楼房,所以有的老房子的价格就相对的低了,虽然售价不高,但适宜居住,周边环境还可以的。那个房子,作者大人住了多年,以前每次回老家,都是住那边的,回父母家的时候比较少。在十来年前,作者大人回冰城的时候,还有回去住过,只是后来没有了,家人搬去另片区域的高层小区里,那个小区离商店商圈不远。如果作者大人在凡尘世界有很多的钱,可能会花二三十万把那个房子买下来,留作纪念,即使不住,也想留着,也许在多少年以后,还能动迁换新的房子。
  以前每次回到老家,都会走到那片区域,去看看那边的老房子。作者大人与那片区域的缘分得有十年以上,周围有了很多的变化,但觉得有些本质又没有多少变化。住在附近的,至今有挺多是那个工厂的职工和家属,有些老房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年代感,但整体仍是简朴安宁的一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