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边关军情
  徐文长听着有些迷糊,张居正的事情,自己从来没有对任何人提起,林凌启怎么会知道呢?难道他能卜会卦?
  张居正却心头猛颤。
  裕王朱载垕乃嘉靖皇帝第三子,现前面两皇子均已过世,朱载垕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位皇帝。如果能给他侍讲侍读,那么自己的政治生涯势必一帆风顺,将来极可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他强作镇定,连连拂着下颌的长须,不料扯下好几根胡须来。换平时非心疼不可,但此时毫无知觉,只是紧紧看着朱素嫃。
  这未免过于棘手了吧?要知道皇兄的老师,都是由父皇钦点的,我怎么能插得上嘴。这个林凌启,太会顺着杆子往上爬了。
  朱素嫃想了想,觉得推辞又不好意思,只得勉为其难的说:“好吧!本宫向父皇推荐一下,成与不成,还得看张大人的运气。”
  入夜,皇城西苑。
  大殿里一片肃静。
  内阁首辅严嵩、次辅徐阶、兵部尚书杨博、成国公朱希忠、锦衣卫左都督陆炳等人,脸色均为严峻。
  朱厚熜背着手来回走动,黄锦双手低垂。
  据锦衣卫探子回报,今年春节期间,蒙古草原地区遭遇特大暴风雪,牲口损失严重。
  为弥补损失,右翼蒙古首领俺答汗准备对大明进行进攻,以便掠夺大量财物。
  现今,俺答汗大部队正在准备补给,估计半个月到一个月内开始行动。大致攻击目标判定为大同、宣府。
  明朝军队为防北方侵略,沿长城设置九个重镇。其中宣城镇距京城最近,故而投放大量兵力,而大同镇则次之。
  现在不知道俺答汗的主攻方向为何处,给朱厚熜在兵力布防上带来极大的困难。
  沉默好久,朱厚熜才缓缓的说:“杨爱卿,依你的判断,俺答汗此次进犯的主要目标在何处?”
  杨博曾任兵部左侍郎,经略蓟州、保定军务,两次击退蒙古首领把都儿和打来孙的进攻,累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他对北疆的军务十分熟悉,但俺答汗此次进犯兵力达二十余万,一旦主攻方向判断失误,将给大明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故而不敢轻下断论。
  但皇上已经问话,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判断说出来:“回皇上,嘉靖二十九年六月,俺答率军犯大同,后移兵东去,于八月十四日入古北口。经怀柔、顺义,长驱入内地,继而围困京城。
  臣以为,俺答汗对此条线路甚为熟悉,且大同镇兵力不及宣府,极有可能主攻大同镇,得手后自内地长驱直入。”
  朱厚熜眉头紧蹙,他不是不知道大同相比宣府容易攻占。但宣府距京师实在太近,如果将宣府兵力调往大同,一旦判断失误,那么京师岌岌可危。
  严嵩猜测到朱厚熜的顾虑,在他眼里,只要把皇上伺候好,哪管什么生灵涂炭。
  “皇上,臣以为兵行诡道,俺答汗不大可能继续走老路。如果宣府兵力空虚,恰好俺答汗主攻目标在此,京师岂不是危险了?
  再则,臣认为俺答汗此次进攻目的在于掠夺。如果他的主攻点在大同,即便攻破大同镇,进而攻太原府,也不大可能继续向京师进攻。
  还有,就算俺答汗野心勃勃,除掠夺之外,还想侵占京师。那么大同一破,宣府重兵回撤,沿途重重布防,料想俺答汗也难以攻到京师。即使攻到了,不过是强弓之末,对京师构成不了威胁。”
  严嵩所言,光从军事角度以及保卫京师层面上来讲,应该是有一定道理。但他忽略了一点,一旦大同被攻陷,蒙古大军长驱直入,对山西、北直隶的百姓,会造成多大伤害。
  其实不是他忽略,而是这些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只要皇上安好,京师安好,其他一切都不足为提。
  杨博长期在边关前线巡视,了解边疆百姓的疾苦。大同一破,不知多少百姓会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
  他痛心疾首的说:“严大人,大同镇防线达六百余里,守军不过十万,实在太过薄弱,难敌俺答汗一击呀!一旦攻破,老百姓将生灵涂炭呀!”
  的确,俺答汗此次出兵达二十余万,且战斗力远胜大明军队,不给大同调拨兵力,实难抵御。
  “杨大人此言差矣,大同重要,难道京师就不重要?”
  严嵩冷冷的说。
  若不是皇上在场,杨博恨不得把这该死的糟老头子狠狠揍一顿。
  他说:“严大人,下官当然知道京师的重要性。只是假设俺答汗的主攻在宣府,宣府有守军十一万,京师的守军也有十多万,到时候调拨京师兵力前去支援,从距离上来看,完全来得及。
  而大同距离遥远,等知道俺答汗主攻方向在大同,那是鞭长莫及呀!”
  严嵩瞅了下皇上,见他神情冷漠,知道他是支持自己的方略,心中自然得意。
  又看看对头陆炳,便将祸水东流,说:“陆少保,杨大人的话也有点道理,要是你们锦衣卫能摸清俺答汗的主攻方向,现在也不用这么为难了。”
  陆炳无语。
  锦衣卫在边境布置许多探子,时刻关注俺答汗的动向。只是蒙古幅员辽阔,且俺答汗的部队以骑兵为主,机动性极强。想要彻底摸清俺答汗的底细,无疑是痴人说梦。
  朱厚熜略带不满的看陆炳一眼,说:“诸位爱卿不必争执,千大万大,社稷最大,朕不能将江山社稷置于不利之地。目前各处布防暂不调整,命山东、河南等地卫所,抽调兵力拱卫京师。”
  山东沿海,也时常有倭寇进犯,各卫所兵力欠缺,再抽调出来,于整个沿海布防不利。
  杨博身为兵部尚书,知道其中的利害。想劝阻皇上,却知无济于事,反惹皇上发怒,只能暗暗叹息。
  这时,外面太监喊话:“启禀皇上,柔善公主求见!”
  “这小妮子,这么晚了还跑来干嘛?”
  朱厚熜嘴里埋怨着,脸上却露出一丝笑意。反正国家大事讨论完毕,且让她进来。
  “宣!”